陜南的風俗習慣
常言道:“壹方水土,壹方情。”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風俗習慣,這些風俗習慣壹部分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優良傳統;另壹小部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民間逐暫形成的壹種約定成俗的習慣,被人們和當地政府所默認。壹般的風俗習慣有婚、喪、嫁、取、生小孩、過大壽,還有扒房蓋房等。 優良的傳統風俗習慣被人們所敬仰,並代代相傳,但被社會的不正之風所汙染後,同樣也被人們所推崇。借著機會炫耀自己的富有或借機斂財,簡直是點勞迷傷財、得不償失。他們認為壹般的宴席招待來客顯得太吝嗇,於是人們開始琢磨怎樣才能顯示自己的“誠意”與“富有”,興起很多“規矩”,宴席上要有四碟幹果、六碟涼菜、八大湯菜、十盤炒菜(有的十六盤),而且花樣多變,品種繁多。有的村裏風氣不好,全村的老少都去白吃白喝(除了幫忙的),主家不好意思說,也不敢去說。壹般的宴席在四、五十桌,多的上百桌(每桌十人)。 人死如燈滅。人活著的時候,兒女不孝順,等死後舉行濃重的祭拜儀式(五七、周年、三年等),在人們面前哭天嚎地的施發“催淚彈”,來博得人們的同情與憐憫。另外大擺宴席來遮蓋他們過去的“醜態”,洗脫他們的罪孽。農村比較貧窮,就怕得病,壹旦得了大病就基本上宣告“死刑”。因為沒有錢看病,小病能熬過去就扛著,得了重大疾病、疑難絕癥能活幾天算幾天。痛快的死去還不受罪,如果三、五年死不了,躺在床上也動不了,那才叫受罪,簡直生不如死。兒子媳婦開始還能伺候伺候,時間壹長就沒有耐心了,每天不讓妳餓肚子就算不錯。衣服、被褥想洗給妳洗洗,不想洗壹個月都懶得給妳換。臨死得時候身體被屎尿腐蝕得黴爛不堪,長滿了虱子和蛆。每當我看到這壹面,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感嘆人的良心何在、倫理道德何在,養兒育女有何用,何謂養兒防老,可憐天下父母心。 結婚是人生中壹大喜事,但農民為了能給兒子取上媳婦,幾乎傾家蕩產,個別沒錢還債被逼的上吊自殺。如果兒子多的話,更是遭罪。農村定親比較早,年齡在十七、八就開始定親,到了法定年齡在結婚,中間相隔四、五年時間。如果這個期間男方提出退親,女方分文不退財禮錢,如果女方提出退親財禮錢如數返還。這已成了不成文的“規矩”。 定親的程序很多,說白了就是斂財。壹般要經過見面、定親、看家、訂婚、過禮、結婚等過程,每個過程都的送現金,還的拿八樣禮,她的較近的親戚也要送同樣的禮物。如果她家的親戚多的話,費用可不小。逢年過節請女方到男方過節還的送壹、二百,等到結婚時,壹般的花費三、四萬,不包括蓋房、送禮、買家具。見面定金1000元、定親2000元、看家2000至4000元,訂婚4000至6000元、過禮10000至20000元,結婚2000元(女方父母辛苦費),蓋房(平房)20000左右,平常禮錢4000左右。如此的高額費用,對沒有收入老百姓來說可是壹個千文數字。 農村隨禮很隨便,幾面之緣的交情也的送,這事風俗習慣,壹般隨禮20元,關系近壹點的隨50至500元不等。如果壹家過事,十裏八村的人都來湊熱鬧。壹個家庭壹年隨禮的花幾千元,對沒有收入的老百姓來說這可是壹個天文數字。雖然國家減免了農民的負擔,相反這種不正之風借機擡頭,使農民苦不堪言。 其實人們並不富有,為了趕時髦打腫臉裝胖子而已。農民除了種地,其他的收入很有限,如果妳不這樣去做,在別人面前無法擡頭,會受到別人的鄙視和譏笑。人越窮越愛面子、越愛擺闊,生怕別人瞧不起他,真是虛榮心害死人。據了解,全國各地的農村不同程度的都有此類現象,有的還要嚴重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