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冬季至日保健食品有哪些?

冬季至日保健食品有哪些?

有哪些冬季至日保健食品1餃子?

在冬天的至日吃餃子幾乎成了壹種習慣。冬季至日上的餃子是漢族的壹種習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分地區,指的是在冬季至日上吃餃子或餛飩的習俗。

2.湯圓

北方冬天的至日人吃餃子,而南方冬天的至日人吃湯圓。在冬天的至日吃餃子不僅意味著團圓和圓滿,還意味著“轉圈到陽”。自古以來,人們就有天地的概念,天代表陽和燥。經過了的冬天,楊的病情開始逐漸好轉。因此,為了恢復陽,圓的象征是用來歡迎陽。此外,團圓美滿、萬事大吉是民眾的共同期待,吃湯圓、祈求圓滿是民眾的共同心願。

3.狗肉

狗肉能起到補氣、溫腎、助陽的作用,是冬季進補的最佳選擇之壹。

4、八寶粥

熱騰騰的八寶粥非常適合冬季飲食溫軟的要求。中醫認為,吃粥可以健脾暖胃,有壹定的滋陰作用,正好對抗冬季幹燥的特點。

5.堅果

中醫認為堅果性溫,其他季節吃容易上火,而寒冷的冬天則是“雪中送炭”。另外,大部分堅果都可以補腎,正好與冬季相應的器官“腎”相呼應。在冬天的至日,適量食用堅果可以被稱為保持健康的訣竅。

6.核桃

核桃有多種營養成分,能防止細胞老化,健腦,增強記憶力,延緩衰老。中醫認為,核桃仁味甘,性溫,有“烏發固精,治燥調血”的作用。每天吃20克左右的核桃,可以補腎固精,潤肺止咳,化痰平喘,補益氣血。無論是生吃還是油炸,準備蛋糕、糖果等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吃的時候註意不要去掉它表面的棕色薄皮。

冬季至日有哪些保健食品?2由於冬季,尤其是冬季至日之後,天氣寒冷,所以補藥往往要溫養陽氣,以抵禦寒邪。正所謂“藥補不如食補”,冬季至日上常吃的壹些食療,有很好的補陽防寒功效。

據介紹,根據中醫理論,冬季至日保健滋補可以從補氣、補血、滋陰、壯陽四個方面入手。

從四個方面滋養。

補氣食物是指具有補氣健脾、補益氣虛證功效的食物,如大米、糯米、花生、山藥、胡蘿蔔、豆漿、雞肉等。

補血食物是指對血虛證患者有滋補作用的食物,如動物肝臟、桂圓肉、黑木耳、菠菜、胡蘿蔔、豬肉、海參、魚類等。

養陰食物是指具有養陰液、生津潤燥功效,對陰虛證有益的食物,如銀耳、木耳、梨、牛奶、雞蛋、葡萄、白菜等。

壯陽食物,如狗肉、羊肉、蝦等。,也有壯陽作用,如核桃仁、韭菜、枸杞、鱔魚。

“此外,有些堅果,如核桃、栗子等,含有大量的礦物質、纖維等營養物質,也適合冬季食用。”不過,李主任提醒大家,冬季進補雖好,但也不可盲目。市民最好請醫生幫自己確定屬於哪種虧虛,是否需要補充;另外,在進補的時候要了解壹些禁忌。以雞湯為例。雖然營養價值很高,但並不適合所有人。

詳細介紹了至日冬季的六種傳統食品。

湯圓

在冬天的至日吃餃子在江南更受歡迎。常用來做湯圓的材料,如糯米、芝麻、紅豆,也是溫性的,有很好的健脾作用。脾胃健康,膳食營養就會被身體吸收利用,提高身體的抗寒能力,預防疾病。最適合冬天吃。

餃子

在冬天的至日吃餃子不會凍耳朵。此言出自醫聖張仲景。他看到人們的耳朵在寒冷中被凍壞了,所以他用面包來驅散寒冷,並將其烹制成“焦耳湯”來治愈人們的耳朵。今天,在冬天的至日上吃餃子不再是為了治愈凍壞的耳朵,而是面條、蔬菜和肉類的合理搭配,使餃子成為營養全面、易於消化吸收的美味食物。餃子裏可以塞羊肉、大白菜、大蔥、韭菜、蘿蔔等。這些菜都是溫熱的,對人體有壹定的溫熱作用。

八寶粥

熱騰騰的八寶粥,非常適合冬天溫軟的飲食。中醫認為,吃粥可以健脾暖胃,有壹定的滋陰作用,正好對抗冬季幹燥的特點。為了起到禦寒的作用,可以選擇能健脾和胃的溫性或溫和的食物,如薏米、大棗、核桃、花生、雞肉、羊肉、糯米、桂圓、山藥、銀耳等。我們不妨發揮創意,把這些食材混成美味的粥,比如羊肉粥、雞肉粥、紅棗糯米粥、山藥小米粥、紅棗銀耳粥、米粥。

小紅蘿蔔

民間有句諺語:“冬至日蘿蔔夏至日姜,適時吃不痛。”他補充道,“冬天蘿蔔比人參好吃。”因此,冬季至日吃蘿蔔是最滋補的。冬日至日的夜晚,正好適合燉壹鍋熱騰騰的蘿蔔排骨湯,補充營養,滋補身體,增強抗寒能力。

餛飩

老北京有句話叫“冬天的至日餛飩,夏天的至日面”。《燕京歲時》雲:“夫餛飩之形如雞卵,頗似天地之混沌,故在冬季至日上食之。”除了形狀相似,“餛飩”也與“混沌”諧音。冬天吃餛飩有利於寒冷季節熱能的儲存。

羊肉

北方許多地方都有在冬季至日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和狗肉有壯陽補虛的作用。事實上,在長江以南,蘇州人從冬天的至日就開始彌補了,他們吃的就是眾所周知的吳中羊肉。

冬季至日保健食品有哪些?3羊肉燉白蘿蔔。

【食材】白蘿蔔500克,羊肉250克,生姜,料酒,鹽。

【做法】將白蘿蔔、羊肉洗凈,切塊備用。鍋中放入適量的水,將羊肉放入鍋中。煮沸5、6分鐘後取出羊肉,倒掉水,再換水,放入羊肉、姜、料酒、鹽,燉至六成熟,將白蘿蔔放入鍋內至熟。

【功效】益氣補虛,溫中溫下。更適合腰膝酸軟、困倦乏力、脾胃虛寒者食用。

炒蘑菇:

【食材】水發香菇和鮮香菇等量,植物油、醬油、糖、水澱粉、味精、鹽、黃酒、姜末、鮮湯、香油適量。

【做法】將香菇、鮮香菇洗凈切片,放入炒鍋中加熱,加入油。香菇炒好後放入姜、醬油、糖、黃酒翻炒入味。加入鮮湯燒開後,加入味精和鹽,水澱粉勾芡,淋上香油,裝盤。

【功效】養胃,化痰散寒。

這道菜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比較適合高血脂患者。

菠菜拌芝麻油

【食材】菠菜1斤,鹽,香油。

【做法】將菠菜洗凈,用開水焯壹下,撈出放入盤中,加入適量鹽,淋上香油。

【功效】疏脈開胸,降氣和中,止渴潤燥。

另外,建議大家多吃山藥(蒸或煮),山藥有健脾益肺、固腎益精的作用。

冬季至日保健食品有哪些?4蘿蔔燉羊肉。

從冬季的至日,妳壹定要經常吃羊肉燉蘿蔔,這是皇家美食“冬季至日”的首選。蘿蔔羊肉的燉煮不僅有除膻味的作用,還有助於消化。能補脾腎,強筋骨,禦寒,且不油膩,溫和不易上火。

材料:羊腿、蔥、姜、陳皮、料酒、白胡椒粉、鹽、雞精、香菜粉。

做法:羊腿洗凈,切成寸段備用;鍋裏的水燒開後,放入羊肉塊,再用大火燒開,撇去浮沫,取出羊肉,涮羊肉上的水備用;砂鍋燒開後,放入蔥、姜、陳皮,放入羊肉、料酒、白胡椒粉煮半小時;蘿蔔切寸備用;將蘿蔔放入砂鍋中,煮十分鐘至熟,加入少許鹽和雞精調味,取出前撒上香菜粉。

胡蘿蔔羊肉餃子

關於過“冬節”的習俗,有“冬至日不當餃子碗,誰管耳朵凍不凍”的說法。那麽,在冬天的至日吃餃子也和健康有關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人在冬天容易凍傷,而張仲景使用的傳說中的食材,如羊肉、辣椒等,確實有活血防寒的作用。吃了餃子後,能使人全身血液膨脹,耳朵發熱,寒氣消失。胡蘿蔔性溫,可補中和胃。而羊肉補氣養血,溫中暖腎。非常適合氣血不足、胃寒的患者。

材料:胡蘿蔔1根(約150g)、羊肉餡250g、蔥1根(約50g)、姜1根(約20g)、花椒20g、開水5大勺、醬油2小勺(10ml)、料酒1小勺、香油1小勺、鹽。

做法:胡蘿蔔、蔥姜洗凈待用,辣椒洗凈,用開水浸泡30分鐘左右;將洗凈的胡蘿蔔用切絲器切絲切碎,蔥和姜切碎備用;將浸泡過的辣椒水(用來去除羊肉的膻味)陸續加入羊肉餡中,打至羊肉筋道;加入蔥花和姜末,攪拌均勻;加入切碎的胡蘿蔔,加入上述調料攪拌均勻;搟皮包餃子。包成自己喜歡的形狀,放鍋裏煮著吃!

紅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壹個習俗,冬天至日的晚上全家人聚在壹起吃紅豆和糯米飯。相傳,有壹個叫* * *龔的人。他的兒子既無能又邪惡,他死在了冬季至日號上。死後成為疫鬼,繼續禍害百姓。然而,這種疫鬼最怕紅豆,所以人們在冬天的至日上煮紅豆飯,以驅除疫鬼,防治疾病。糯米味甘,性溫,能滋養人體正氣。吃了之後會引起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最適合冬天吃。

材料:糯米300克,花生適量,紅豆適量,蔥花適量,香菜末少許,熟芝麻少許,臘肉適量,鹽適量,雞粉少許,水適量。

做法:糯米先泡水,紅豆提前壹天泡好備用。花生去皮,準備好姜末、芹菜末、熟芝麻、臘肉片和水備用。熱鍋加油,爆香臘肉,撒上姜末,倒入糯米、花生、紅豆,不斷翻炒,最後撒上少許鹽和雞粉拌勻。倒入電飯鍋,水不要放太多,只要和臘肉糯米均勻就可以了。電飯鍋跳閘後,打開鍋蓋,撒上煮熟的芝麻和芹菜粉。

小米桂圓粥

小米人有腎、脾、胃、手足太陰、少陰經。《本草綱目》說:“煮粥益腹部,補虛損,開胃。”龍眼營養豐富,是珍貴的營養強化劑。長期食用,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開胃健脾,補虛補虛。由此可見,冬季食用小米桂圓粥具有滋養心腎、益腰膝的作用,適合心腎精血不足、心悸失眠、腰膝酸軟者食用。

原料:小米100g,粳米50g,龍眼肉15g。

做法:將粳米淘洗幹凈,放入鋁鍋中,將小米去殼,洗凈,放入鍋中,加入桂圓肉,加水適量,放在武火上燒開,再用文火煮,加糖攪拌均勻。

橄欖腰果雞柳

冬季至日過後吃堅果是保持健康的最好方法。堅果是植物的精華,壹般營養豐富,蛋白質、油脂、礦物質、維生素含量高,對人體生長發育、強身健體、預防疾病有極好的作用。

材料:全雞腿4只、1根蔥、1根紅蔥、1根青椒、1湯匙、紅蔥2茶匙、熟腰果約15粒、黑橄欖2湯匙、姜2片、植物油適量、米酒1湯匙。

做法:先用基礎調料醬油、糖、鹽腌制雞肉10分鐘,再用生粉、水、油腌制雞肉5分鐘。將蒜、紅蔥、姜片翻炒,雞塊翻炒至外觀金黃,加入少許水,加蓋燜2分鐘或至全熟,備用。用少許鹽將洋蔥和紅洋蔥炒軟,然後加入雞塊快速翻炒,然後燉30秒,然後加入剩下的醬料Aauto更快翻炒,最後加入腰果和黑橄欖。

冬季至日保健食品有哪些?5 1.羊肉。

北方許多地方都有在冬季至日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中醫認為羊肉和狗肉有壯陽補虛的作用。事實上,在長江以南,蘇州人從冬天的至日就開始彌補了,他們吃的就是眾所周知的吳中羊肉。

2.豬肉

與羊肉和牛肉相比,豬肉的蛋白質含量較低,脂肪含量較高。豬肉可以提供人體必需的脂肪酸。豬肉味甘,滋陰潤燥,能提供血紅素和半胱氨酸促進鐵的吸收,能改善缺鐵性貧血。

3.黑米

黑米沒有白米那麽精,大多是脫殼後以糙米的形式直接食用。這種濃稠的黑米適合煮粥。煮粥前先把粥泡壹下,讓水分充分吸收。浸泡大米用的水要和大米壹起煮,保留其中的營養成分。還可以做成零食、餃子、粽子、面包等。

4.精力

冬季至日上的另壹種民間食物是姜脯飯,姜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角色。這種植物以粗壯辛辣的地下根莖為材料,有生姜、姜黃、黑姜、沙姜等十余種。常見的生姜多為姜黃,辣味適中。

5.皮爾斯

梨是冬季水果的首選,含有蘋果酸、檸檬酸、葡萄糖、果糖、鈣、磷、鐵和多種維生素。梨有潤喉生津、潤肺止咳、營養腸胃的作用。

堅果

中醫認為堅果性溫,其他季節吃容易上火,而寒冷的冬天則是“雪中送炭”。另外,大部分堅果都可以補腎,正好與冬季相應的器官“腎”相呼應。在冬天的至日,適量食用堅果可以被稱為保持健康的訣竅。

冬季至日健康食譜

1.花生黃豆燉豬蹄

豬蹄500克,花生50克,黃豆100克,黨參30克,當歸20克,生姜3片,陳皮5克,料酒適量。黃豆提前浸泡12小時,花生煮2分鐘瀝幹水分,豬蹄去毛,剁成小塊,沸水焯壹下,撈起。將所有材料放入鍋中,加入料酒,然後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燒開,撇去浮沫,轉小火慢燉2小時左右,待豬蹄微爛時加鹽調味。

2.天麻烏雞湯

烏雞750克,天麻30克,川芎20克,茯苓30克,生姜3片,紅棗5枚。烏骨雞宰殺後,去毛和內臟,洗凈。洗凈後,將天麻、川芎、茯苓塞進雞肚子裏,用線縫好。將烏雞放入砂鍋中,加入姜、紅棗和水,大火燒開後小火燉2小時左右,加鹽調味。

3.排骨蘿蔔湯

豬排(排骨)250g,輔料:白蘿蔔100g,調料:鹽5g,味精2g,醋5g,蔥10g,姜5g。排骨洗凈,切段;白蘿蔔去皮,切塊;蔥切段,姜切片備用;把鍋放在大火上,倒入水,煮沸。加入排骨和醋,煮沸。撇去浮沫,放入蔥、姜片,燒開,放入白蘿蔔,倒入砂鍋,蓋上鍋蓋,小火煮2小時;待排骨熟爛,撈出蔥姜片,加入精鹽和味精調味。

4.山藥羊肉湯

羊肉500克,山藥50克,蔥白30克,生姜15克,花椒6克,黃酒20克,精鹽3克,味精適量。將羊肉去除筋膜,洗凈,切幾下,然後放入沸水中焯壹下,去除血水。蔥、姜洗凈,蔥切段,姜打散。山藥用清水浸泡後,切成2厘米厚的薄片,將羊肉和山藥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煮開。煮沸後撇去浮沫,放入蔥姜花椒黃酒,小火煨至羊肉酥爛。取出羊肉,讓它冷卻。將羊肉切片,放入碗中,然後將原湯中的蔥姜去掉,加入精鹽和味精,攪拌均勻,將山藥倒入羊肉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