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統壹的條件是:客觀上:①北方民族大融合,南方經濟大發展;(2)長期割據,人民渴望統壹;(三)南方陳政權的腐敗。
主觀上:①隋朝建立後,大力治理,政治穩定,經濟繁榮,軍事強大;②隋滅陳準備充分,戰略戰術運用得當。
開鑿大運河的原因是為了大大加強南北之間的政治、經濟、文化聯系和交流。
挖掘時間:在楊迪統治時期,挖掘工作花了六年時間。
概述:以洛陽為中心,北至喬軍,南至余杭。從北到南分為永濟運河、通濟運河、韓溝、江南河。
現狀:它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開鑿大運河的影響(意義、作用):①大運河通車後,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的紐帶;②也成為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溝通樞紐;(3)運河的通航還促進了沿海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的發展;(4)此後,歷代王朝不斷疏浚和改建運河,使其繼續發揮連接南北大動脈的作用。
第二課
隋朝滅亡的原因:統治者實行暴政,導致農民起義,最終被推翻。
唐朝的建立者:李淵(唐高祖,開國皇帝)建立於618年,都城:長安李世民(唐太宗)於626年上臺。627年,改稱“貞觀”。
魏徵這位著名的諫官被唐太宗比喻為壹面“能知得失”的鏡子。
貞觀新政的主要內容有:①在勞役制度方面,唐朝減少了對百姓的勞役天數,使人身關系逐漸寬松;②沿襲並完善隋代“三省六部”制度;(3)唐朝在隋法的基礎上,多次修改法規,去繁就簡,化重為輕。
《唐律論》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完整法典,在歷史上對亞洲國家產生過重大影響。
在唐太宗統治時期,它被稱為“貞觀之治”
第三課
武則天曾是唐高宗的妃子,精通文史,足智多謀,果斷果斷,深受高宗的青睞和倚重。
是我國歷史上唯壹的女皇帝。
武則天的執政史被稱為“貞觀遺風”,為唐朝全盛時期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1)統治初期重用酷吏,以打破漢家控制大局,壟斷高官的局面;(2)將貞觀宗室誌改為姓氏誌,以提高其政治地位;(3)大力發展通過考試選拔官員的科舉制度,擴大統治基礎;武則天還創立了宮廷考試制度,親自面試考生;④註意減輕農民負擔,采取各種措施促進社會生產的不斷發展(最重要的壹點)。
唐玄宗統治初期,年號為“開元”,政局穩定,經濟繁榮,史稱“開元史聖”。
姚崇被稱為開元初年的“節度使”。
唐代經濟高度繁榮的表現;
(1)在農業生產中,曲軸犁和手推車灌溉技術的發明和使用,促進了土地開發和糧食增產。
輸出;(2)唐代手工業在產品品種、生產規模和技術上超越前代;(3)初唐控制的人口不到300萬,到唐玄宗時期增加到1000多萬;(4)唐朝鼎盛時期,疆域東至安東,西至安西,北至蒙古高原,南至南海。
第四課
科舉制度創立於隋朝,完善於唐代。它是壹種通過不同科目的考試來選拔官員的制度,強調以能力選拔官員的原則。
主要科目是明經和進士。
明靜主要測試考生背誦儒家經典的能力,相對來說比進士容易。
進士科包括策題,加考經典和雜文,後期雜文專論詩詞賦。
提出問題解決社會問題
以國際問題為目的,考察處理政治事務的能力。
因此,有“30歲明靜,50歲進士”的說法。
科舉制度的作用是:①便於在全社會選拔人才,擴大中央政府的社會基礎;(2)學者可以自由申請,人才不斷更新,增強了國家機構的活力和效率;③19世紀的英國文官制度是仿照科舉制度。
衣食住行時尚:①飲茶之風在唐代席卷全國,茶成為生活必需品,面食也很好吃;②唐人喜歡穿、、胡靴;③唐代社會經濟的繁榮極大地改善了生活條件;(4)到了唐代,騎馬變得普遍而富有情趣。
原因:①盛唐時期,國運昌盛,政局穩定;(2)科舉選官等壹系列制度創新,為社會發展註入了活力。
表現:體現了胡漢交融、中西合璧的特點,表現了海納百川、海納百川、富有創新精神和時代活力的時代精神。
第五課
天可汗對西北少數民族唐太宗的尊稱。
唐朝的民族政策:開明政策的具體措施:在東突設立地方總督署,任命土耳其貴族管理,保留原有民族的習慣和生活方式;與吐蕃結緣。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義:①她帶來了許多手工藝品、谷物、油菜籽、藥材、茶葉、歷法、生產技術和各種書籍,極大地促進了吐蕃經濟文化的發展和進步。
②文成公主入藏,為漢藏密切交往奠定了基礎。
文成公主是壹位傑出的女性,她獻身於兩個民族的友誼和團結的偉大事業,贏得了人們的愛戴。
近距離提問
謝謝妳。
回答應該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