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瓜是葫蘆科壹年生攀緣草本植物苦瓜的果實。葉互生,掌狀5-7深裂。花小,單性,雌雄同株,黃色。長度不超過2厘米。果實紡錘形,有瘤狀突起。熟時橙黃色,味苦,鮮紅色,味甜。中國各地都有栽培。
苦瓜在明代以前的醫學書籍中沒有記載,在明代的《救災本草》和《本草綱目》中都有收錄。懷疑三寶太監下西洋時從南洋群島移植過來的。清代王孟英《飲食譜·有息》說:“苦瓜清時苦寒;清熱明目清心。這種醬可以腌制。┅┅中度寒(寒底)的人不宜食用。熟時色紅,味甘性平,養血柔肝,健脾補腎。”也就是說,瓜熟了,顏色紅了,苦味減少了,寒性減少了,滋補效果明顯。相對於晚熟,是以清補為主。其實吃苦瓜只有顏色青黃才好吃,有清熱解暑的功效。
苦瓜味苦,南方人多吃蔬菜。苦瓜夏秋兩季都可以吃,和莫壹起當飯吃,但是好吃不苦。中國廣東人將苦瓜切片,曬幹後入藥,就是夏天治療感冒的幹苦瓜。
用苦瓜做家常菜,如“涼瓜炒田雞”、“涼瓜排骨”、“釀涼瓜”等,吃起來都意味深長。但是江浙人不懂味道,少吃苦瓜。廣東、廣西、福建盛產苦瓜,其他省份則以盆栽欣賞。
苦瓜因其味而得名,苦字不好聽。廣東人也叫它冷瓜。苦瓜形狀像腫瘤,也叫瓜;瓜面有皺紋,像荔枝,所以又叫錦荔枝。
性味與歸經:
又苦又冷。歸脾、胃、心、肝經。
功效:
清熱心火,解毒明目,補氣益精,止渴消暑,治癰。
臨床應用:
1.用於心煩、口渴、中暑等。
熱渴:1新鮮苦瓜,切瓤,切片,水煎;
中暑:取1個新鮮苦瓜,切去瓤,加入茶葉中,然後加入,掛在通風處陰幹,每次6-9g,用水煎服或開水浸泡代替喝茶。
2.用於癰和痢疾。
癰腫:取鮮苦瓜搗爛敷於患處;
痢疾:取新鮮苦瓜汁,用開水沖服;或鮮苦瓜壹個,搗爛取汁,開水沖服或用苦瓜藤曬幹研成粉末,每次3克,每6小時壹次,開水沖服。
3.用於肝熱,目赤或疼痛。
熬湯或榨汁飲用;
或幹苦瓜15g,菊花10g,水煎。
4.用於夏季感冒發熱,身痛口苦。
幹苦瓜15g,蔥10g,姜6g,水煎。
5.用於胃痛。
苦瓜燒成炭磨成粉,每次1g,開水沖服,每日2-3次。
劑量和用法:
6-15g。熬湯、絞汁或炒菜。
外用適量,搗實。
使用註意事項:
脾胃虛寒者不宜生食,生食使人嘔吐、腹瀉、腹痛。
孕婦不適合。
參考資料:
滇南本草:“治丹火毒氣,疔瘡毒物,或全身芝麻癤子,不可忍。”瀉六經壯火,清熱解暑,益氣止渴。"
《生命經》:“祛邪熱,解乏,清心明目。”
《本草求真》:“除熱解。”
王慶·孟贏《飲食譜·有息》:“苦瓜清則苦寒;清熱、明目、清心。這種醬可以腌制。┅┅中度寒(寒底)的人不宜食用。熟時色紅,味甘性平,養血柔肝,健脾補腎。”
毒副作用:
現代研究:
苦瓜含有苦瓜、5-羥色胺和谷氨酸、丙氨酸、脯氨酸、γ-氨基丁酸、瓜氨酸、半乳糖醛酸、果膠、糖、微量脂肪、蛋白質、鈣、磷、鐵、胡蘿蔔素、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C等。
苦瓜汁或苦瓜有降血糖的作用。
苦瓜仁(籽)味苦、甘,但能“益氣壯陽”。這裏的壯陽幾乎是指腎火積熱,房事壹觸即泄,所以苦瓜仁會驅散其邪熱,房事平衡,回復正常,所以能壯陽。如果陽痿弱冷,會加重陽痿。
根據動物實驗,用苦瓜汁餵養的孕鼠會引起子宮出血,並在幾個小時內死亡,因此孕婦不宜食用苦瓜。
來源於葫蘆科苦瓜屬植物苦瓜,以瓜、根、藤、葉入藥。夏季采集,分別處理,曬幹。
性味歸瓜、根、葉:苦、涼。
功能主要用於清熱解毒。用於中暑、發熱、牙痛、腸炎、痢疾、便血;外用治療痱子、癤子、癤子。
用法用量:瓜、根、級:2 ~ 3個;外用適量,搗碎或擦於患處。
摘自《全國中草藥匯編》
文化欣賞
葉清沈鵬。《碎玉蘭錦荔枝》:“黃葉綠,籬上風引蝶,果隔,小字盜錦荔枝。但是,要想帥,不壹定要笑他小妾。藤漿,是不是閩南十八娘?”
民間傳說:苦瓜有壹個特點是“不把自己的苦傳給其他東西”,就是和魚、肉等任何壹道菜壹起炒、壹起煮,絕對不會把自己的苦傳給對方。所以有人說苦瓜“有君子之德,有君子之功”,被譽為“君子之菜”。
民間諺語:“人說苦瓜苦,我說苦瓜甜。妳可以選擇苦不苦。沒有苦就沒有甜。”
健康飲食
1.苦瓜拌芹菜各150克,芝麻醬蒜泥。將苦瓜去皮去瓤,切成細絲,用開水焯壹下,再用冷水沖洗壹下,瀝幹水分,然後將芹菜和苦瓜混合在壹起,加入調料拌勻。此菜有涼肝降壓的功效,適合肝陽上亢的高血壓患者食用。
2.苦瓜茶有1個苦瓜,適量綠茶。將苦瓜上端切開,挖出果肉,放入綠茶,將瓜掛在陰涼通風處;將陰幹的苦瓜摘下,洗凈,用茶葉切碎,混合均勻,將10g放入杯中,用開水沖泡飲用。該茶具有清熱解暑、利尿除煩的功效,適用於中暑、發熱、口渴、煩躁。
3.苦瓜汁新鮮苦瓜500克。先將苦瓜洗凈切片,鍋中加入250毫升水,煮約10分鐘至瓜熟。吃瓜喝果汁。這種果汁有清熱明目的功效,適合肝火旺、目赤疼痛的人飲用。
4.苦瓜泥汁生苦瓜三個,糖60克。先將苦瓜洗凈,搗成泥狀,加糖拌勻。2小時後,擠出水,壹次性涼了喝。此汁具有清熱利濕開竅的功效,適用於濕熱擾擾所致的耳聾、耳腫痛、舌紅苔黃、小便短赤等癥。
註意事項:苦瓜性涼,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
苦瓜常見疾病
苦瓜白絹病
致病特征:
全株枯萎,莖基部被銀耳繩或油菜籽樣的褐色小菌核包裹,患部褐色腐爛。在土壤表面可以看到大量的白色條索和褐色菌核。
發生定律:
病原菌隨病渣遺留的菌繩和菌核在土壤中越冬,通過灌溉水和雨水傳播,從傷口侵入致病。發病後,核盤菌通過流水傳播或通過菌絲攀緣與鄰近植物接觸再次致病。濕熱的天氣有利於發病。連作、酸性土壤和滲透性好的砂壤土,使用生土雜肥,常引起嚴重病害。
預防和控制方法:
(1)嚴重避免連作。
(2)及時檢查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燒毀,並在病點附近用菌根稀釋150斤水,灌根。
(3)預防為主,綜合治理。
苦瓜穿孔:
致病特征:
主要對葉子有害。葉斑病斑近圓形,黃褐色至黃白色或灰白色,橫徑從1 mm到幾mm不等,斑面出現針頭般大的小黑點。後期病斑組織易脫落成葉片穿孔,穿孔斑周圍殘留壞死組織。該病與尾孢葉斑病相似,但不同的是,該病的特點是小黑點而不是黴變,且多為穿孔斑。
發生定律:
所有的病原體在土壤中越冬,菌絲體和分生孢子隨病殘體壹起留下,分生孢子被用作初次和再次侵入的接種物,借助雨水濺射傳播感染和引起疾病。溫暖潮濕的天氣有利於發病。
預防和控制方法:
(1)抗病品種的選擇。
(2)與炭疽病綜合防治相結合。
(3)噴灑50%恩裏克800倍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