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宇冀州地區。按照今天的狀態,帝舜的都城是蒲阪。春秋時為魏、耿、楊、芮之地。《左傳》曰:“晉獻公滅魏以賜碧宛。”傅謙說:“魏在晉都蒲阪。”
畢萬之後,從第十代到,被列為諸侯,到稱王,到王假被秦所滅。此州為秦河東郡之地。漢元年,項羽封魏寶為西魏王,王河東、平陽。第二年,豹子從漢王降滎陽,請歸顧養病,再轉離河津,轉楚,壹切都在太原。九月,韓信擒豹,定魏地,設河東、上黨、太原郡。文帝時,姬步鎮守河東,文帝曰:“河東為我郡,故特召君兒。“魏後,太祖在此州設永州,延和元年改永州為周琴。周改為,因蒲班以為其名。隋大業三年罷兵,設河東郡。
隋守河東屈突通,桑泉郡高祖氏,過潼關,使郢陽郎守鎮郡、王行本,故在今桑泉郡設河東郡。武德元年,他到郡,設周浦。姚靈犀被盜賊薛嵩和李楚可殺死,但王行本仍然堅守陣地。兩年後,他成為了周浦的總經理。在過去的三年裏,他加入了中國國籍,並從桑泉搬到了周浦。九年,廢總經理設總督府,又成州。開元元年五月,改為河中之宅,仍在中都。李政廳學士韓勤稀疏,陳奇不能。6月停止,恢復為壹個州。乾元三年,又改河府。大歷時期,元載為丞相,建中時,大家說:“自古有大功者,歷來用天地。所以高祖對關中的防守,對河內的軍事指揮,都是為了控制天下,根深蒂固。我將考天地之心,此聖人之意,察古今之事,切時事。建河為都,則轉陜、碧、晉、江、汾、魯、伊、石、慈、冀等十城為諸侯。長安至中都三百裏,順流而東,城對城。有腸管和底柱狹窄的風險。窄腸在瀘州壺關縣東南160裏。受濁水溪和孟門限制,孟門在磁州文成縣西南三十六裏,是龍門之口。以軸為內帶,以關中為表裏,劉晶所謂‘握天下之言,撫其背’之謂也。壹般來說,建中會想鞏固長安,不是出於欲望;如果妳想平靜地生活,妳就不想放棄;會想要控制野蠻人,而不是恐懼;會想定天下,不做弱者。河中之地,左右王之都,黃河之北,中國之南,整體水陸形勝,與關羽河之色。年年白露落,涼風已高。陛下在華夏,湯池,金城,是大官。出了中秋,還在農業間隙,有了渾水劃船的便利。他有恃無恐的攀高,不傷財,不害人,打獵的時候還得提高威信,打獵。這樣國保辦就沒有他家的後顧之憂了。”我玩不好。當初戴宗歡喜陜西後,每年八九月?京城總是怕狗回來,將軍們的家裏擠滿了存放行李的地方。明知道人情不安,就玩這個稀裏糊塗,希望因為制度,偷了軍權,我也是興致勃勃的討論。然而,由於祖先的探索,不可能討論其原因。還是蔣蓉《設險圖》第壹篇《建中都城》,合並後就沒流傳下來了。我不知道妳是怎麽拿到的。
政府轄區:東西250裏。南北177英裏。
八到:西南方距首都320裏。從東到東,585英裏。從東北走桐鄉路260裏到江州。西南到愛荷華州,147英裏。西至通州67裏。東南到周國183英裏。東南至陜西245裏。
宮、府:開元宮:麥<麥元>扇、竹扇、漆盒、幹棗、鳳棲梨、龍骨。傅:絲、棉、麻、布。
冠縣8個:河東、河西、臨晉、彜家、裕鄉、保定、謝赫、永樂。
琪琪河東縣。夏果。本漢普阪縣也位於河東縣。隋三年去郡,郡仍屬。十六年,蒲阪郡移至城東,今與河東郡分開。大業二年,普班郡入河東郡。
雷獸山是壹座中條山,在縣城以南15英裏處。
鳳嶺山在縣城以南55英裏處。潼關對面。
永良,壹個蒲阪口人,住在縣城東邊的二裏。它原來的龍骨。
這條河從北部的桑泉縣流入。
媯水,發源於縣城南雷獸山。《尚書》曰:“降二女歸?。"
州城,即蒲阪城,城內有舜廟,城外有舜府和菲兒壇。
因此,桃城在縣城以北四十裏。《尚書·列傳》說:“順濤在江邊。”
故堯城在縣城南二十八裏。
蒲半關,即蒲津關,在縣城西部。《魏徵》說,“毛西征馬超、韓遂夜間過蒲津關”,也叫這個。今舟為梁,其制甚盛。每年竹子的價格叫橋腳錢,高達兩萬,對河流也是壹大防禦。
鳳嶺舊關,屬鳳嶺津,在縣城以南五裏處。魏太祖西行至韓遂,從潼關渡至北渡。
順寺位於市。貞觀十壹年,壹封信送來祭祀,撒的正是時候。
伯夷墓位於縣城以南35裏的雷獸山。貞觀十壹年下詔祭祀,禁柴。
琪琪河西縣。夏果。朝邑縣東,甘源三年,因地處河中央,故設朝邑縣。
臨晉縣,集集。從西南部到政府有74英裏。這個漢朝解決了郡縣地,後來的魏朝把它改成了北郡。隋開帝十六年,縣分義縣,今設桑泉縣。因縣城東桑泉老城得名,天寶十二年改為臨晉。
這條河在縣城以西40英裏處流過。
涑水,縣城以東23裏。
因此,謝城,春秋時期的謝良城,也是漢代的縣城,位於縣城的東南部。晉許伯列舉了河外五城,東方被忽略,謝亮城也在內。
桑泉故城位於縣城東部,故為魏公裴濟墓,位於縣城東北。
黟縣,霽霽。從西南部到政府有110英裏。本漢舊縣是易盾的故鄉。東魏公二年,易家改桑泉縣,改桑泉為易家縣,屬分陰縣。隋三年去郡,屬。
涑水,縣城以南六裏。
因此,這座城市位於縣城西南四英裏處。《左傳》說:“晉侯牟到他的故鄉,想在和西安的土地上生活。
韓獻子曰:‘桓、賢之土薄而淺,故新田不如。”然後搬到新田。“平陽蔣易郡也。
霽霽玉鄉縣。它在大廈以西70英裏處。這個漢郡也是解郁之地,後來魏孝文帝改南街郡,屬河東郡。武成二年,周明帝廢南街郡,不廢綏化郡。漢武帝改綏化為玉祥。
檀道山,白帝山,在縣城西南十二裏。這座山在萬仞很高,攀登者可以爬上爬下100級臺階,所以它被稱為百步山。南邊有山洞,不可測,而且很淺。每次在這裏扔壹條金龍,都會被娛樂壹番。
王官,老城區,在縣城南二裏。《左傳》說秦姬伯河燒船奪王官。
王老仙人廟位於縣城西部,17裏外。
保定縣嵇集。從西南部到政府有110英裏。這個漢代的汾陰縣也屬於河東郡。劉元海棄汾陰縣入蒲阪縣。魏孝文帝恢復分陰縣後,開元十壹年,改為保定縣。
黃河在該縣以北11英裏處。沈欒繼所也。
分水,在縣城以北25英裏。
後土寺在縣城西北11英裏處。
陰塘嶺,縣城以北43裏。
謝賢,吉吉。從西北到政府有45英裏。本漢舊縣也屬河東縣。隋大業二年,省解縣,九年,由綏化老城遷玉祥縣,以廢縣管,即今縣管也。武德元年,玉祥縣改為謝賢縣,屬禹州。因為漢朝的名字,玉祥縣仍然位於周浦。貞觀十四年,豫州廢,謝賢屬河中府。
中條山在縣城以南20裏。
鹽池,縣城以東十裏。
女鹽池,在縣城西北三英裏處。東西長25英裏,南北長20英裏。鹽的味道沒那麽苦,不如東大池縣的鹽。俗話說,池子幹了,鹽就凝結了;如果下雨,鹽就不會生長。今天的大池和安義縣池總稱為雨池,官方設使節領引,每年收入麗娜160萬元。
鐵皮皮,縣城東北25裏。
從縣城的東南方向進入,翻過中條山,出了白色的小路,走向陜西省的公路。群山巍峨,左右壁立。不準跟蹤,叫石門,路從裏面出去,故稱白井嶺。
永樂縣,吉。它在政府北面90英裏處。這是漢代河北郡的土地。周明改河北縣為永樂縣,無棣省永樂縣屬芮城縣。武德二年,芮城遷永樂於縣城東北二裏永固堡,屬芮州,七年遷錦裏,八年改貞觀。(河邊小屋)
中條山在縣城以北三英裏處。
這條河流經這個縣的南部。
永樂建水,發源於中條山,經二裏縣城東,入河南。
五老山在縣城東北十三裏處。堯生第壹座山是觀合珠,五個老人飛如流星,入棺,因山名五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