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的民俗與民俗構成
小時候的端午節:在我小時候的記憶裏,除了春節,端午節是最熱鬧的。因為父母工作很忙,我小時候經常和奶奶待在鄉下。那時候的端午節讓我終生難忘。像往常過年過節壹樣,端午節的前壹天晚上,外婆總是叫我坐在床邊,給我講壹些節日的規矩,比如“不要亂說”、“不要偷涼拌粽子”、“不要和朋友玩”、“不要玩水”...我總是頻頻點頭。奶奶讓我早點睡覺,這樣我明天就能有個好精神。早上,我早早起床,穿好衣服,跑到廚房。這時,我的祖母已經把廚房裏的壹切都打理好了。爐子上綁著幾捆桂葉和桂繩,白嫩嫩的糯米靜靜地躺在裝滿水的小木桶裏,像晶瑩的珍珠。爐子上放著幾個小盤,裏面放著各種材料:花生、豆沙、肉、紅塘。於是,我坐在桌邊壹邊吃早飯,壹邊看著奶奶忙碌。鄉下的竈臺兩邊都有。它們同時被用來燒水和做飯。我奶奶把洗好的鴨蛋放進大鍋裏,用木勺從另壹口熱鍋裏舀了幾勺水,然後小心翼翼地往大鍋裏放了壹勺鹽。然後她往爐子裏加了幾根枯枝,坐在我旁邊開始給我織絡脈。奶奶的手由於長期勞作,已經粗糙得像樹皮,但卻不失靈巧。三下五除二,織出壹條紅繩。此時,雞蛋熟了,奶奶拿起最大的壹個,用紅紙蘸了蘸,染成紅色。然後她用幹布擦幹凈,放在旁系裏,掛在我脖子上。然後,奶奶把瓜子、糖果、花生放進我的口袋。我經常很開心,因為這樣,我可以和我的朋友壹起看龍舟比賽。奶奶總是把我送到大門口,叫我早點回來吃粽子。我總是在壹瞬間消失。這時,所有的朋友都差不多到了。隔壁大姐帶頭,領著我們幾個孩子去河邊看龍舟賽。因為河小,所以只有兩條龍舟。每條龍舟有13人,12人劃船,1人打鼓喊口號,“壹,二,嘿喲,壹,二,加油”,12個皮膚黝黑的男孩子劃得整整齊齊,兩條龍舟互相追逐著向前。但是,孩子會知道看什麽呢?我們只是想找點樂子。女生壹般看壹會兒就覺得無聊了,就坐到壹邊分享零食。而男生,總是喜歡沿著岸邊追龍舟。因為劃船的人力很大,幾乎每個男生身上都有濺水的痕跡。鑼響了,大概是因為船在最後,剛吃完東西,我就站起來和朋友們手拉著手高高興興地回家了。太陽慢慢爬上天空,奶奶的廚房裏已經飄著月桂葉的香味。我趕緊跳進廚房去撿壹個已經煮好的大粽子。壹般我會坐在門檻上,幹幹凈凈地吃粽子。偶爾會留幾粒糯米給雞吃。看大公雞的暴食,我也覺得好玩...雖然我媽每年端午節都會給我包粽子,編絡,雖然我媽的手藝不比我奶奶差,但我總覺得少了點什麽。小時候真的很懷念端午節!端午節的粽子:好多年沒回老家過節了。我真的很想念那香噴噴的三角粽子。我的家鄉有很多習俗,但我記得不多了。這是壹個百索子。奶奶每年都把五色絲線擰成壹串,很長。第二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我的胳膊已經被綁住了。不用說,最先來到我身邊的是奶奶。貼紙每年門框上都有貼紙。有的用單色黃紙折疊,有的用五色紙編織。奶奶曾經教過我怎麽疊,現在我已經全忘了。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沒有這樣的習俗:幾百顆種子埋在地裏。當時奶奶說埋在地裏的種子會變成花蛇,保證壹年豐收。雖然我很調皮,但我從來不挖那些“蛇”,怕它們出來咬人。後來才知道,那是老人為了哄孩子,怕打破“迷信”而編的故事。其他的習俗我真的想不起來了,但是我忘不了每年端午節的那幾百個粽子。包粽子不容易。壹定要把粽子的葉子折起來,不然會“露餡”。雖然很難包,但是有很多種:紅棗粽子包米飯,蜜棗粽子包小米,粽子包米飯。用大鍋煮粽子要花很長時間。經常要等我流口水,奶奶還是不給我。做飯太難了。剛煮好的粽子不好吃。有壹次,我沒等到飽,才知道舌頭被水泡了。馬上就把這些香噴噴的粽子放進滿滿壹盆涼水裏涼壹下,我就已經吃過了。很多天以後,壹日三餐總會有粽子。街上賣的粽子不是很好吃,要麽是米飯硬,要麽是米飯不香,吃起來沒味道。這叫什麽粽子?只是年糕而已。香噴噴的粽子讓我想起了思念,甜甜的吆喝讓我想起了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