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人類牛逼的時候別忘了妳的兄弟——讀《第三只黑猩猩》劄記

人類牛逼的時候別忘了妳的兄弟——讀《第三只黑猩猩》劄記

[格式]

原文摘錄

地球上的生命出現在數十億年前;恐龍大約在6500萬年前滅絕。我們的祖先大約在600萬年到654.38+00萬年前從黑猩猩和大猩猩中分離出來,走上了獨立進化的道路。所以,人類的自然史只是地球生命史上的壹小段,微不足道。

人類和黑猩猩的基因組只有2%的差異。

我們現在做的:大猩猩和黑猩猩可以歸為壹類。他們叫猿,我們是人。

但是我們的近親是黑猩猩,不是大猩猩。另壹方面,黑猩猩的近親是人,而不是大猩猩。

人類不可能獨立組成科甚至屬,但應該和另外兩只黑猩猩同屬壹個屬。

我們可以把猩猩關在動物園的籠子裏,在公共場合展示,但不能這樣對待人。我常常在想,如果動物園裏黑猩猩籠子側面的分類名簽上標明“屬”,觀眾會有什麽感受。

在黑猩猩的基因程序中,只有很小比例的指令發生了改變,這在我們身上產生了巨大的行為結果。

這是人類進化史上最令人驚訝和困惑的發現。即使人類的大腦已經進化到接近現代人的水平,但是石器卻保持了幾十萬年的原始粗糙狀態。

甚至壹些人類群體繼續使用尼安德特人類型的工具數萬年,即使他們的骨骼形態與現代人沒有區別。

“自古以來人類就是獵人”的神話似乎已經深深植根於我們的文化想象中,所以我們很難放棄隨之而來的壹些觀念。如今,射殺大型動物被視為男子氣概的最高表現。

然而,人類學家發現,它們的主要熱量來源是女性在家采集的植物性食物。

這時出現了和我們形態完全壹樣的現代人。最早的現代人,我們有時稱他們為克羅曼努人。

克羅馬農出現後不久,尼安德特人突然消失(約3萬年前),克羅馬農讓尼安德特人走上了滅絕之路。

這種文化的時空差異與尼安德特人壹成不變的文化大相徑庭。這些文化差異構成了大躍進之後人類最重要的創新。從此,人類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創新能力。

是什麽幫助人類祖先完成了大躍進?這是壹個考古之謎,學者們對答案壹無所知。在骨骼化石上,我們沒有發現任何線索。那可能只涉及0.1%的DNA。

如果讓我被迫猜測人類行為“大躍進”的原因,我會認為“語言”起到了重要的催化劑作用——我指的是現代人的語言能力。雖然我們通常認為克羅馬農人是最早配得上“萬物之靈”稱號的民族,但他們也表現出兩個特點——自相殘殺和破壞環境——並播下了人類現狀的禍根。

男性比女性高8%,重20%。

在“壹夫多妻”的物種中,“後宮”的數量與兩性之間的差異成正比。

睪丸大小理論。性交頻繁的物種睪丸更大。

陰莖長度理論。勃起後陰莖平均長度:大猩猩3.18cm;猩猩3.81cm;黑猩猩7.62cm;人類12.7厘米。

我們的平均“交接”時間約為4分鐘(美國人),大猩猩為1分鐘,倭黑猩猩為15秒,黑猩猩為7秒,但猩猩可以達到15分鐘。與袋鼠(12小時)相比,人類的表現“如露如電”。

人類生殖進化中也存在壹些熱點問題,如“隱性排卵”的進化原因、無生殖意義的交媾作用等。

這個結果讓x醫生震驚了,他發現有近10%的寶寶是婚外情的結果。

美國和英國大約有5% ~ 30%的新生嬰兒是婚外情的產物。

只要有“婚姻”,就為“混合生殖策略”打開了大門。“混合生殖策略”是社會生物學家使用的壹個“科學”術語。在普通話裏,就是已婚者有婚外情的意思。

退可守(甜蜜家庭),進可攻(“播種”給別人養),乘勢而上。

出軌的女人比男人更挑剔。

密歇根湖岸邊35%的銀鷗都和家人有曖昧關系。這個數字和美國《花花公子》雜誌在1974公布的32%相差無幾。

長臂猿也是兩性長期待在壹起,合作養育孩子的物種,但學者並未發現它們也玩婚外性的把戲。至於黑猩猩,“婚外性”是壹個毫無意義的概念,因為它們沒有“婚姻”這回事。所以,要討論人類獨特的生命周期,就必須說明人類社會中“婚姻”和“婚外性”並存的事實。

印度南部的納亞爾開發了壹種解決這種“不對稱”問題的極端方法。在納亞爾人的社會裏,女性是非常自由的,她們可以想交多少男朋友就交多少,同時或輪流交,壹切都被原諒。所以王先生不確定妻子生的是什麽樣的孩子。他怎麽樣?他不和妻子住在壹起,也不照顧妻子的孩子。他和姐姐住在壹起,照顧侄子。至少,他的基因平均有1/4可以在侄子身上找到。

通奸法是男人如何處理這些困難的明顯例子。直到最近,所有這樣的法律都是“不對稱”的,無論是希伯來文、埃及文、羅馬文、阿茲特克文、伊斯蘭文、非洲文、日文還是其他,只要妳能找到。這些法律只有壹個目的:讓已婚男人放心,他們“自己的”妻子有“自己的”孩子。

從古至今,王先生的不忠連罪(刑)都算不上。直到1810法國才有法律規定,沒有“家花”的同意,王先生不能在家裏養“野花”。縱觀人類歷史,類似於“平權”的現代西方通奸法,其實是壹個新生事物,是在最近150年間發展形成的。

相對溫和的措施包括監視甚至監禁女性的身體。

更有甚者,還有壹種野蠻的毀陰戶手術——割掉陰蒂或大部分陰戶,降低女性的性趣。

目前世界上仍有23個國家保存著毀陰鎖陰的習俗,分布在非洲、沙特阿拉伯和印度尼西亞。

如果這都不能保證男性的“父權制”,最後的“絕招”就是謀殺。

證明壹種野蠻行為的進化根源就等於宣稱這種行為是正當的;證明壹種行為有遺傳基礎就等於宣布不可能改變那種行為。

現代文明成功地制止了壹些古老的惡習,如殺嬰。現代醫學的主要目標是抑制人體內有害基因的作用。

然而,我們也發展了壹種道德意識。為了追求道德目標,即使違背了生殖競賽的目標和方法,也會不擇手段,無怨無悔。我們可以有天人交戰的體驗,這是人和其他動物最根本的區別。

妳會發現相關系數最高(約為正0.9)的條目分別是:宗教、民族、種族、社會經濟條件、年齡和政治觀點。

我們在擇偶的時候,並不看重身體特征,但是在“繁殖”賽狗、賽馬或者肉牛的時候,卻非常挑剔。

夫妻身體特征的相關系數平均為0.2,不超過性格特征(0.4)和宗教信仰(0.9)。

這裏壹個顯而易見的原因是,婚姻不僅僅是壹種選擇,而是協商的結果。

最令人驚訝的是中指的長度,相關系數為0.61。

同時,請記住:除了妳的父母和同胞,妳的“搜索參考圖像”也受到其他人的影響,只要他們在妳成長過程中經常出現在妳身邊,比如妳童年的玩伴。可能妳老婆就像妳小時候的鄰家小女孩,而不是妳媽媽。

她是100%的中國人,但她在壹個白人社區長大,整個社區的其他家庭都是白人。當她成年時,她將搬到中國壹個人口眾多的社區。很長壹段時間,她既和中國人約會,也和白人約會,終於明白只有白人才能吸引她。她結過兩次婚,都是和白人。

比如赤道西非,華南,斯堪的納維亞,但這三個地方的土著膚色分別是最深的,最黃的,最白的。所羅門群島的所有島嶼都在同壹氣候帶,但深色皮膚和淺色皮膚的人住在相鄰的村莊裏。從證據來看,陽光並不是影響膚色的唯壹自然選擇因素。

第壹反應是反證:時間因素。這個論點的目的是“處理”熱帶地區存在淺膚色土著的事實。他們說:那些民族不是熱帶地區的原住民,而是最近從高緯度地區遷入熱帶地區的移民。他們還沒有足夠的時間進化出深色皮膚。比如美洲印第安人的祖先移民到新大陸,距今不過65,438+65,438+0,000年。難怪熱帶南美沒有黑皮膚的群體。

另壹個影響因素是:性選擇。

性選擇是壹種強大的力量,足以抹去自然選擇的痕跡,讓膚色和日曬的關系不那麽密切。

因為很多克隆人可以活到60歲,但是尼安德特人幾乎沒有活到40歲。

在文字發明之前,老年人是壹個信息和經驗的數據庫。在今天的部落社會中,他們仍然扮演著那個角色。在采獵時代,即使氏族中只有壹個70歲以上的人,他的學識也能決定整個氏族的命運。

動物園裏養的猿猴,享受著人類科技和獸醫的成就,依然活不到80歲。

哪怕壹個人每天躺著壹動不動。男性每天也要消耗1640卡路裏(女性1430卡路裏)來維持基礎代謝——大部分能量都花在了肉眼看不到的定期更新上。所以我猜測,我們每天的能量支出,有很大壹部分是花在身體部位的例行更新上的。

生物界的例子有:被(天敵)獵殺的風險,鳥類比哺乳動物低(因為天高,鳥會飛),烏龜比其他大多數爬行動物低(因為有龜殼保護)。因此,鳥類和海龜可以通過投資昂貴的修復機制來期待更高的恢復。鳥類比同類哺乳動物壽命長(衰老較慢),龜比同類無殼爬行動物壽命長。

我們預計,暴力致死幾率較低的性別將從修復機制的投入中獲得更多(從而延長其壽命)。

如果衰老是壹個主要因素,那麽針對這個因素對癥下藥就相當於為人類找到了壹種長生不老藥。

但進化真的好像把我們的身體變成了“同時全方位衰退”的狀態,我們的身體只會投資在值得修復的地方。

比如奔馳車主不要買便宜的滾珠軸承,要花很多錢在其他部件上。

這些發現表明,人們很容易低估動物叫聲聲負荷的信息含量。

也許“人類不是世界上唯壹用語言交流的物種”。

如果嬰兒在與世隔絕的環境中長大,他們長大後將永遠不會說話或發明或發現語言,比如著名的“狼孩”阿韋龍。

我們的藝術必須在動物界有壹個“前輩”。

應該是兩只黑猩猩(剛果和貝琪)、壹只大猩猩(蘇菲)、壹只猩猩(亞歷山大)和壹只猴子(巴布羅)的畫。

因此,在進化過程中,花亭鳥的雌性將註意力從雄性身體的自然裝飾轉移到雄性建造的裝飾上。雖然在大多數動物物種中,性選擇的作用是加強兩性身體裝飾的差異。在開花的鳥類中,性別選擇使雄性強調“外在的物體”而不是物理的裝飾。從這個角度看,花亭鳥和人很像。

當然,對於能夠有效覓食的動物來說,因為生活的匱乏和大量的閑暇,把很多行為模式推進到極致,超出了最初的目的,這是壹個普遍現象。

我主張藝術是有用的,但不等於否定藝術的娛樂價值。

人類藝術的第三個特征:每個人類都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創造和欣賞這種風格的知識是習得的,而不是繼承的。

螞蟻不僅發明了農業,還發明了畜牧業。

“獵采”生活:惡劣、野蠻、短命。由於當時所有的食物都得在野外尋找,不可能儲存多少食物,所以(按照這種觀點)每天都花在覓食上,沒有多余的時間從事其他事情。

我舉個例子來說明他們使用的間接驗證方法。如果種田真的是壹個很奇妙的想法,那麽壹旦興起,應該會迅速傳播開來。事實上,考古記錄表明,歐洲農業的“進步”就像蝸牛爬行壹樣。壹年只能勉強達到3000米。大約壹萬年前,農業從近東興起,2000年後傳到西北的希臘,又過了2500年,進入不列顛群島和北歐。那根本不是“熱情回應”。直到19世紀,加利福尼亞的印第安人仍然過著狩獵和采集的生活。他們對農業並不無知,因為他們會與農業團體交換商品。然而,加州現在是美國的果園。那些印度人不知道如何造福自己嗎?還是他們太聰明,看破了農業的表象,心懷叵測,大部分人類都陷在其中,無法脫身?

太神奇了。在冰河時代結束之前,生活在那裏的狩獵采集者的平均身高男性為177.8厘米,女性為167.6厘米。農業興起後,高度急劇下降。約公元前4000年,男性為160 cm,女性為155 cm。到了古典時代(古代史),身高又開始慢慢上升,但現代希臘人和土耳其人還沒有“恢復”到祖先的水平。

農業對人體健康有害至少有三個原因。首先,狩獵采集群體的食物種類繁多,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含量適宜,而農民的食物多為富含澱粉的農作物。結果,農民得到了廉價的熱量,卻付出了營養不良的代價。今天,在人類消耗的熱量中,只有三種高糖植物(小麥、水稻和玉米)供應的熱量超過50%。第二,由於農民依靠壹種或幾種作物為生,如果作物歉收,餓死的風險比獵人大得多。愛爾蘭的大饑荒就是壹個例子。最後,如果沒有農業的興起,今天人類的大部分主要傳染病和寄生蟲根本不會在人類社會紮根。

除了營養不良、饑荒和傳染病,農業還給人類帶來了另壹個禍害:階級分化。

然而,我們想要傳達的信息仍然是壹樣的:我很強,我是最棒的。即使我只吸了壹兩次毒,抽了壹根煙,那種燃燒和窒息的感覺也沒有把我擊倒,或者說我挺過了第壹次宿醉的痛苦,這就是我堅強的證據。

也許這些信息對鳥類來說是合適的,但對我們來說,卻是錯誤的。這種本能和我們其他很多動物本能壹樣,已經和現代人類社會格格不入,不適應了。如果妳喝了壹瓶威士忌還能走路,可能證明妳肝臟裏的酒精脫氫酶含量比較高,但不代表妳其他方面很優秀。如果妳是壹個煙癮很大的人,壹天要抽好幾包煙,妳可能有壹種對抗肺癌的基因,但這種基因與智力、商業眼光或創造家庭幸福的能力無關。

功夫武術家喝煤油。伊旺向我解釋說練習功夫可以強身健體。他和師傅每個月都要喝壹杯煤油,檢驗自己的技術。

瑪雅灌腸儀式。那些管子的作用終於搞清楚了,因為考古學家發現了壹些五顏六色的瓶子,上面有使用那些管子的場景。最初,這些管子是用來灌腸的。彩瓶上畫著壹個身居高位的人物,顯然是僧侶或貴族,正在進行灌腸儀式,有人在壹旁觀看。圖中灌腸管連接著壹個裝著泡沫汁(像啤酒)的袋子,也許是酒或者迷幻藥汁,或者兩者兼而有之——其他印度團體也有類似的例子。

就酒精飲料而言,用酒灌腸比用嘴喝更能顯示壹個人的實力,因為酒精可以從腸壁直接進入血管。如果喝酒,酒先進入胃裏,會被胃裏的食物稀釋。

所以在我看來,灌腸比我們的威士忌廣告更可信,更能顯示人的力量。我會把灌腸之美推薦給更有闖勁的公關公司,讓他們在競爭大酒廠項目的時候提出新穎的想法。

藝術和吸毒都是人類的特征,在大多數已知的人類社會中都有。這兩者都需要解釋,因為它們似乎都不是自然選擇的產物,很難理解它們為什麽能在性選擇過程中幫助個體找到配偶。

復雜行為有自己的生活史(內在邏輯),可以超越最初的目的(如果開始時只有壹個目的),復雜行為開始時可能有多種功能。就像藝術不再只是娛樂自己和他人的“小玩意”壹樣,廣告藝術的功能性很強;吸毒現在不僅僅是廣告了。為了放松自己,緩解抑郁,每個人都可以喝酒吸毒。

這些動物特征只是表面上看似“自毀”,實質上卻是“優生”。

地球上的生命有壹個特點,生物學家稱之為“趨同進化”。

可以發現,許多不同的生物群獨立地進化出利用同壹地點的方式,或者進化出相同的生理適應。鳥類、蝙蝠、翼龍和昆蟲都獨立進化成了飛行。

所以這就給科學家帶來了壹個問題:相似性是從同壹個祖先遺傳來的嗎?還是“趨同進化”?

他們第壹次遇到的歐洲男人穿的是褲子和皮帶,這讓他們很困惑。壹個男人對衣服的作用提出了獨特的看法:那些男人的陰莖很長,必須卷在腰上,用衣服蓋住。

世界上不存在孤立的社會,其規模可以和阿奇博爾德探險隊在1938年8月發現的社會相提並論。

世界文化融合進程加快。減少文化差異可能是我們為了生存必須付出的代價。

公元前4000年以前,歐亞大陸的居民有五種家畜,至今仍是人類的主要家畜:綿羊、山羊、豬、牛、馬。

直到今天,世界上只有極小比例的野生哺乳動物可以被馴化。

換句話說,我們的祖先用上百種動物做實驗,我們的幾種哺乳動物家畜很快脫穎而出,其他的則被拋棄。

第壹,大多數情況下,壹定是群居的群居動物。在社群中,低層個體會本能地表現出對“大哥”的服從。

瞪羚,還有很多鹿和羚羊都很敏銳,很難管理,因為它們壹發現不對勁就會逃跑,不像其他動物遇到危險就按兵不動。

只有寒帶的佩因迪爾被人類成功變成了家養動物。馴鹿可以容忍外星人侵入它們的活動空間,群居生活,沒有領地概念,是人類牲畜的材料。

第二,許多動物在谷倉裏看起來溫順健康,但它們可能會拒絕交配——動物園經常有這種麻煩。

發明了馬鞍和馬鐙之後,匈奴人阿提拉(Attila the Hun)就靠它重創了羅馬帝國。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騎兵所向披靡,建立了橫跨歐亞的帝國。

1939年9月,波蘭騎兵不敵入侵波蘭的納粹機械化軍隊,戰場上的戰馬時代正式結束。

美國和澳大利亞的本土哺乳動物從未拉犁、推車或戰車,從未產過奶或載人。新大陸的文明憑借人類肌肉的力量蹣跚前行,而舊大陸的文明則借助畜力、風力、水力壹馬當先。

和動物壹樣,只有少數野生植物適合做農作物。例如,雌雄同株/自花授粉的植物物種(如小麥)比雌雄同株/異花授粉的植物物種(如黑麥)更早更容易馴化。原因是自花授粉植物物種更容易選擇單株,培育純系,因為每壹代不用和其他野生品系混合。

原來玉米是壹種很難馴化種植的植物,產品也不理想。

人類自然會偏愛收獲的植物,這些植物通常有幾個特點:種子大,種殼容易去除,種子不容易抖落。

印歐語系的三個分支是日耳曼語(包括英語和德語)、意大利語(法語和西班牙語)和斯拉夫語(俄語)。

在歐洲,幾乎所有的語言都屬於印歐語系,如英語、意大利語、德語和俄語。但芬蘭人說的語言不是,其他幾種語言也是“非印歐語”。

今天,印歐語系不僅在歐洲大部分地區流行,而且在與歐洲接壤的亞洲,如中東,直接到東方的印度。這片廣闊土地上的流行語言在詞匯和語法方面彼此非常相似。世界上5000種語言中,只有140是印歐語,這當然不足以體現印歐語在當今世界的地位。1492以來歐洲人(尤其是英國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法國人和俄羅斯人)的全球擴張,重新規劃了世界的語言版圖。現在世界上將近壹半的人口把印歐語作為他們的“母語”。

例如,大約有1/6個希臘單詞,這些單詞來自非印歐語系。這些詞正是妳很容易想象到的希臘征服者向土著人借用的那種:科林斯、奧林匹斯等地名;橄欖、葡萄等希臘作物;神或英雄的名字,如雅典娜和奧德修斯。這些單詞可能是居住在希臘這壹地區的土著人(非印歐語系)語言的殘余。

最近的實地數據顯示,大猩猩和黑猩猩都會被同類謀殺,概率至少和普通人類壹樣。

以我們的標準來看,黑猩猩圍攻單身同胞是低效的,但總的來說,它們從事“種族滅絕”的過程也是低效的。卡哈馬隊被淘汰用了三年10個月。他們是壹個壹個被殺的,不是壹次殺幾個。

當然,黑猩猩有壹部分是沒有武器的。

但是,黑猩猩確實表現出了“種族滅絕的意圖”和計劃(雖然並不高明)。

科技解放了人類的殺戮沖動(本能)。

194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了《防止及懲治滅絕種族罪公約》,宣布“滅絕種族”是違反國際法的罪行。然而,聯合國從未采取嚴肅的反措施來防止、制止或懲罰“種族滅絕”。

喬治·布什總統:“當前的目標是徹底摧毀和摧毀他們的定居點。至關重要的是摧毀他們地裏的莊稼,阻止他們種植更多的莊稼。”本傑明·富蘭克林:“如果上帝的意誌是消滅這些未開化的人,以便為耕種這片土地的人騰出空間,那麽朗姆酒可能是指定的手段,這似乎不是不可能的。”

西奧多·羅斯福總統:“殖民者和拓荒者實際上是站在他們壹邊的;這片偉大的大陸絕對不可能只作為卑鄙的野蠻人的野生動物保護區而保存下來。"

人類在很多方面都會把過去視為“黃金時代”,環保也不例外。

即使是現在,也有人認為古典的希臘羅馬時代是西方文明的“黃金時代”。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希臘人和羅馬人認為自己是“墮落的人”,他們也相信更早以前曾有過“黃金時代”。

不僅僅是怕鳥。當毛利人到達新西蘭時,其他現已滅絕的鳥類還活著。幾個世紀後,大部分都滅絕了。

新西蘭不是壹個孤立的例子。考古學家最近發掘的所有其他遙遠的太平洋島嶼都在最早的遷徙地點發現了許多滅絕的鳥類物種,這證明了鳥類的滅絕似乎與人類的遷徙有關。

這種大國的地理位移是壹種深遠持久的歷史模式,不可能是“偶然”的產物。有人提出了壹個似是而非的假設,說每個古代文明中心都破壞了自己的資源基礎,所以霸權會轉移。

小規模的平權社會,只要持續時間長,往往有機會進化出環保措施,因為他們有時間去了解環境,明白自己的利益在哪裏。另壹方面,最有可能破壞環境的族群往往是移居到新環境的族群(如最早登陸復活節島的毛利人和波利尼西亞人);或者壹直在“邊疆”開拓意識的族群——他們沒什麽好隱瞞的,把壹個地方搞得亂七八糟,還“越界”去探索新的環境(比如最早進入新大陸的印第安人)。

明知故犯導致的悲劇性失敗是壹種道德上的罪惡。在這方面,我們美國人與當年的“古人”有兩大不同:科學知識和使用文字的能力。我們知道如何估計資源利用率、資源回收率和人口之間的關系,但他們不知道。我們可以看過去生態災難的報道,但“古人”不能。然而,我們這壹代人繼續捕殺鯨魚,砍伐熱帶雨林。似乎沒有人讀過毛利人和“古人”的過去。過去還是壹個以“無知”為特征的“黃金時代”;現在是“鐵器時代”,我們對此視而不見。

目前,人類造成的生物滅絕速度遠遠高於自然滅絕的速度。我們估計,在下個世紀,世界上3000萬個物種中有壹半將會滅絕。如果是這樣的話,現在的物種滅絕速度是每年1.5萬個物種,或者說1小時,1.7個物種。在世界上9000種鳥類中,現在每年至少有兩種滅絕。但在自然狀態下,壹個世紀滅絕的物種不到1個,也就是說,目前的速率比自然速率至少高200倍。“生物自然會滅絕”,所以拒絕承認滅絕危機就等於拒絕以“人皆有死”為借口譴責種族滅絕。

因為之前看的是《人類簡史》,這本書帶來的震撼非常有限,可以作為補充讀物。另外,翻譯真的不敢恭維,嚼起來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