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輕度地中海貧血怎麽補血?

輕度地中海貧血怎麽補血?

1.地中海貧血患者往往體質較弱,日常生活要謹慎,適寒適溫,註意預防外感疾病;多做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適當的體育鍛煉,氣功鍛煉,打太極拳,有助於增強體質和抗病能力。2.飲食調理註意飲食調理,吃有營養的食物。凡是辛辣粘稠、過於油膩、生冷不潔的東西都要禁食或少吃。3.註重精神調理,對預防體虛、血虛具有重要意義。七情過度容易導致陰耗血耗,不僅是致病原因,還會加重病情進程。因此,這種疾病的患者應該保持舒適樂觀的心情。輕度地中海貧血不需要特殊治療。中度和重度地中海貧血應通過以下壹種或多種方法進行治療。1.壹般治療要註意休息和營養,積極預防感染。適當補充葉酸和維生素B12。2.輸血和除鐵治療仍是目前重要的治療方法之壹。少量紅細胞輸註只適用於中度α和β地中海貧血,不適用於重度β地中海貧血。對於重型β地中海貧血,從早期就應給予中、大劑量輸血,使患兒生長發育接近正常,防止骨骼病變。方法如下:首先反復輸註濃縮紅細胞,使患兒血紅蛋白含量達到120 ~ 150g/L;然後每隔2 ~ 4周輸註濃縮紅細胞10 ~ 15 ml/kg,使血紅蛋白含量保持在90 ~ 105 g/L以上,但這種方法容易導致含鐵血黃素沈著,應同時用鐵奧合劑治療。3.鐵螯合劑中常用去鐵胺,可增加鐵從尿液和糞便中的排泄,但不能阻止胃腸道對鐵的吸收。通常在定期輸註紅細胞1年或10 ~ 20單位後評估鐵負荷。如果有鐵過載(比如SF >;1000微克/升),應用鐵螯合劑。每晚皮下註射去鐵胺65438±0次,持續65438±02小時,或加入等滲葡萄糖溶液中,持續8-65438±02小時;每周5 ~ 7天,長期應用。或加入紅細胞懸液中緩慢輸註。去鐵胺副作用小,偶有過敏反應,長期可引起白內障和長骨發育障礙。過量會導致視力和聽力下降。維生素C和螯合劑聯合應用可加強去鐵胺對尿鐵排泄的作用,劑量為200rng/天。4.脾切除術脾切除術對H病和中間型β地中海貧血療效較好,但對重型β地中海貧血療效較差。脾切除術可削弱免疫功能,應在5 ~ 6歲後進行,並嚴格掌握適應證。5.造血幹細胞移植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是目前可以根治重型β地中海貧血的方法。如果有HLA相合的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應作為重型β地中海貧血治療的首選藥物。6.在基因激活治療中應用化學藥物,可以增加γ基因的表達或降低α基因的表達,從而改善β地中海貧血的病情。已用於臨床的藥物有氨基脲、5-氮胞苷(5 ~ AZC)、阿糖胞苷、馬藍、異煙肼等。,目前正在探索中。另外,可以看看中醫的診斷標準。

(1)脾腎陽虛:

癥狀:病程長,面色萎黃或白,不思飲食,腹脹或便溏,腰酸腿軟,畏寒肢冷,倦怠懶言,或腹部結塊,舌質淡,苔薄白,脈細。

證候分析:發病早,先天疾病,稟賦不足。腎藏精、主骨、生髓是先天基礎;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血由精轉化。腎精不足,髓海空虛,就會導致血虛。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之源不足;所以脾腎兩虛,最終導致精氣不足,氣血不足。可見面色晦暗,四肢無力,腰酸腿軟,大便稀,夜尿頻,食量差,怕冷。病位脾腎,性質為虛。

(2)肝腎陰虛:

癥狀:面白顴紅,耳鳴,頭暈,腰膝酸軟,潮熱盜汗,咽幹,指甲枯,指甲錯,或鼻衄,瘀斑,舌紅少苔,脈數。病位在肝腎,性質為虛。

證候分析:肝腎同源,肝腎陰虛時,火亢盛,血虛生風,故有面白顴骨紅,耳鳴頭暈,腰膝酸軟,潮熱盜汗,咽幹等癥狀。陰虛內熱,傷筋動骨,出現鼻衄、皮膚瘀斑。

(3)濕熱:

癥狀:眼睛發黃、面色晦暗、脅肋結塊、腹脹或皮膚瘀斑;舌有瘀點:苔白或黃,脈細或結。

證候分析:素體不足,脾胃虛弱,運化異常,內生濕濁,久則轉化為濕熱,或濕熱外感再感染,濕熱蒸,黃疸,濕熱敗血病傾膀胱,尿色深。病的位置是氣血,性質是真的。

中國傳統療法

(1)脾腎陽虛:治法:補腎健脾。

處方:十四味建中湯。黃芪20克、黨參10克、白術10克、當歸10克、熟地黃10克、茯苓10克、甘草10克、白芍10克、附子10克、附子10克

陰虛者,加何首烏、女貞子、玄參。陽虛患者加附子65438±00克,淫羊藿65438±00克;黃疸未清者加茵陳蒿10g,澤瀉10g。血瘀者加赤芍10g、川芎10g、桃仁10g、紅花10g。

解決方法:本方基本以十全大補湯為主,輔以補骨脂、肉蓯蓉等補腎藥物。四君子湯補中,健脾和胃,四物湯活血補血,補骨脂、肉蓯蓉補腎溫脾。

(2)肝腎陰虛:治療:滋補肝腎,益精血。

處方:加味左歸丸。熟地黃15g、山藥15g、山茱萸10g、菟絲子15g、枸杞子15g、何首烏15g、牛膝10g、鹿角膠10g、龜板膠10g。腹塊加三棱、莪術。

解決方法:本方為滋補腎陰的基本方左歸丸加減。

(3)濕熱:

治法:清利濕熱,益氣養血。

處方:血府逐瘀湯合茵陳蒿湯。茵陳20克、茯苓10克、莪術10克、白術10克、澤瀉10克、赤芍10克、當歸10克、夏枯草10克、桂枝10克和

氣血兩虛者加黨參15g、黃芪30g、當歸10g、白芍10g。

方藥:二苓、澤瀉、白術健脾利濕,桂枝中的陽氣導致行氣,使小便通暢;加入茵陳、梔子、夏枯草,從底部解除濕熱之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