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根據體裁的不同可以分為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議論文。那麽妳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年味初三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年味初三作文1盼著盼著,年,越來越近了。春節將至,熱熱鬧鬧的景象真是無處不在。街上的行人越來越多,行色匆匆,有的還專從外地趕來和爸媽團圓,各個手裏都提著新買的年貨,滿面都是回家的焦急勁兒和興奮勁兒。道路兩旁掛滿了喜氣洋洋的燈籠和春聯,街道上打掃得壹塵不染。有的人還拉著孩子到處逛商店挑選衣服,還有的穿上各色各樣的新衣在街上炫耀。那些個大大小小的超市,都是圍滿了急急忙忙來采購年貨的人,貨架上應有盡有,玲瓏滿目,人更是絡繹不絕。壹幅幅和諧歡樂的畫面展現在眼前,真是喜氣洋洋。雪味真是好,臨近新年,居然有雪!雪花寶寶們在空中飄飄揚揚,就像喝醉了酒的醉鬼壹樣,跟隨著風搖搖晃晃。它們多得數不勝數,壹粒粒小的像星星,但它們比星星還多,勝柳絮的白,似流星般美……我和爸媽坐在窗前欣賞美景,只見屋頂上轉眼間已是厚厚的壹層雪,樹木也是銀裝素裹,整個世界變成了粉妝玉砌的童話城堡。麻雀們有的還躲閃在鳥窩裏,“啾啾啾”叫著,小草們蓋上了棉被,在大地媽媽的懷抱裏進入甜美的夢鄉……我來到屋外,讓雪花寶寶們來到我的身上嬉戲玩耍,我伸出舌頭品嘗雪花的味道,哦,雪的味道是純潔的!
“福”味過年,當然少不了貼春聯和包元寶。除夕壹大早,我和爸媽就起來幹活兒。爸爸站在凳子上負責往墻上貼春聯,媽媽負責包元寶,我呢,則負責做爸爸的“小助手”,把透明膠剪好遞給爸爸。爸爸首先在大門的正中間倒貼壹個大大的“福”字,紅色的大字,鑲嵌著黃色的邊,呈現“福到”的寓意。這個紅紅火火、金光閃閃的“福精靈”壹下子邁進了我們家裏,給我們的新年帶來的好運。幹了好久,我和爸爸完美“收工”,媽媽也把金元寶燒給了“財神爺爺”,保佑我們家福到財到運氣到。家裏也像換了身“新衣裳”似的,顯得比先前還要溫馨幾倍。哦,“福”的味道是美好的!
爆竹味過年,鞭炮毋庸置疑就成了新年的“賀年信使”。除夕夜,那街邊各個商店慶祝新年點燃了鞭炮和爆竹,五彩繽紛的煙火在天空中綻放,像壹朵朵美麗的花兒從開放到雕落,把黑色夜空中的月亮姐姐也嚇得捂住了耳朵。“劈劈啪啪”“劈劈啪啪”,小孩子們就像湊熱鬧壹樣“哇哇哇”高興地叫著,捂著耳朵跑來跑去,十分調皮。等大人們散了,孩子們當然是不能放過這玩兒的機會。孩子們從小鋪裏買來小型煙火和鞭炮,把家裏的蠟燭拿到門口,“哢擦”壹聲,火焰噴了出來,個個驚叫聲連連,都是眉開眼笑,有的甚至還不放過壹點火星,煙火放完之後,還舉著閃閃發光的棒子在地上刻字,擡著頭在空中畫五角星,黑漆漆的夜晚顯得更加華麗。我倚在陽臺,不禁感慨:哦,爆竹的味道是快樂的!
餐味最讓那些“饞嘴貓”吊胃口的就數豐盛的的年夜飯了,家裏人圍聚在壹起,就不說飯菜了,聚在壹起談天說地就十分溫馨了。看看這桌子上的“滿漢全席”,有元寶餃子,紅燒魚,炸雞柳,炒魷魚,道口燒雞,醋溜丸子……真是應有盡有!“媽,嘗嘗這個魷魚。”“妹妹,這是妳最愛吃的雞柳。”“爸,多吃點魚補身體。”“……”在壹陣陣說笑聲中,我們壹家吃著豐盛的年夜飯,舉杯祝賀新壹年的到來!哦,年夜飯的味道是溫暖的!
雪味+“福”味+爆竹味+餐味=年味,哦,年味是五彩繽紛的,年味是紅紅火火,幸福美滿的!
年味初三作文2新年到,福氣到。春節,壹直是我最喜歡的節日。因為在過年時,家家戶戶都張燈結彩,高掛燈籠,剪窗花、寫對聯…好不熱鬧!而在今年,我們還加入了壹項新的活動——吃餃子。
由於今年我們在北方的親戚也來南方過年,為了適應客人們的口味,我們也來包餃子。
過年為什麽要吃餃子呢?因為呀,“餃子”又名“交子”,是新舊交替、更歲交子的意思,也是秉承了上蒼之意,所以我國祖先對此非常重視。更有趣的是,因為餃子狀如元寶,所以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又有招財進寶之說。又因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放進去,以寄托人們對新的壹年美好的期望。譬如,芹菜餃就是取勤財之意;白菜餃就是取百財之意;而硬幣餃子則預示著來年能發大財。所以啊,過年吃餃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壹件事呢。
不過,今天我要包的可不是普通的餃子,而是“硬幣餃子”。據說吃到硬幣餃子的人來年壹定會順風順水,財運旺。我希望,這份好運能降臨在遠道而來的盧爺爺奶奶身上。我先找來壹枚較為幹凈的壹元硬幣,然後把它放在沸水裏煮了又煮,洗了又洗。然後撒上些食鹽搓壹搓,泡壹泡,再滴幾滴廚房洗潔精……經過反復多次清洗,我確信它已經幹凈了,於是把它交給了媽媽。在媽媽的壹揉壹搟,壹兜壹放,壹捏壹卷中,壹個精致的硬幣餃子就包好了,它挺著個大肚子,波浪卷的“頭發”,就像是壹個闊綽的富太太。我望著這個小巧的餃子,想到那個幸運的人咬中“頭彩”時的畫面,我的嘴角就禁不住地上揚。
“鐺!鐺!”新年的鐘聲敲響了,我們壹家人圍坐在飯桌前準備吃餃子。媽媽先提醒大家今年的餃子裏有壹個是藏有硬幣的,吃到硬幣的人今年壹定會財源滾滾。不過大家在吃的時候得先咬壹咬,如果沒有硬幣則可以放心的嚼了,這樣做可以確保不會有人把硬幣吞下去。話音剛落,大家就忍不住開始動筷了。壹時間,只聽見筷子與碗碰撞發出的叮叮當當聲和人們的咀嚼聲,接踵而來的是親人們贊美的嘖嘖聲和誇獎,我看見媽媽和奶奶的臉頰頓時浮上了受到表揚時才會有的喜悅的紅霞。我壹邊津津有味地吃著餃子,壹邊興致勃勃的看著大家,企圖從誰的壹顰壹笑,壹舉壹動中找到這個財運旺的幸運兒。我隨意地夾起壹個芹菜餡的餃子,壹口咬了下去,壹股濃濃的芹菜味兒混著肉香飄進了我的鼻子,“嘎嘣”我的牙齒好像咬到了壹個硬邦邦的東西,似乎還帶著壹點點金屬的氣味。金屬的氣味!我壹下子拿出那枚硬邦邦的東西,果然,壹枚泛著金屬光澤的硬幣正靜靜地躺在我的手心裏。“我吃到了!我吃到了!”我激動地說。霎時間,大家的目光都投向了這裏,投向這枚小小的硬幣。在這目光裏,有關愛,有祝福,有羨慕……
我不知道,吃到了硬幣餃子來年是否真的會財源滾滾。但我知道,這個小小的餃子裏包含著的是人們對新年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盼。這個小小的餃子讓親人們的心更近了,讓年味來更濃了,也讓“根”紮得更深了。
年味初三作文3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題記
盼望著,盼望著,春風來了,春節的腳步近了。又是壹個春節,每當這些日子裏,各家各戶都忙著貼春聯、貼福字、燃鞭炮、拜年、備年貨、年夜飯、守歲等等,到處都有著年的味道。
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這天,我們壹家都忙著各幹各的活。我和媽媽拿著對聯、“福”字和膠帶走到門前準備開始,我和媽媽配合的很默契,媽媽負責撕膠帶,我負責貼對聯,“壹年好運隨春到,四季彩雲滾滾來,橫批:萬事如意!”我又拿起來“福”字,“哦,對了,要倒著貼,因為福到,”我把福字180°的轉了個彎,擺正了,用膠帶粘好,“OK,完工,”我拍著手說。我和媽媽回到家中,我壹屁股坐在沙發上,媽媽卻進了廚房,和奶奶壹起準備午餐和晚上的年夜飯,我頓時感覺家中處處充滿著年味。
忙活了壹天,終於到了晚上的重頭戲——年夜飯。菜陸陸續續地上了桌,我數了數壹***有十個菜,“十全十美呀”,我驚奇地發現了這壹點,看著這些菜,聞著這些香味,我的口水都忍不住往下流了,每碗菜都是熱騰騰的,我的心中也是熱乎乎的,奶奶做了很多我愛吃的菜——紅燒肉、雞湯、紅燒魚……“開飯啦!”我扯著嗓子喊著,家人們放下手機,坐在桌子旁,拿起筷子,津津有味地吃著飯,我有些猶豫:這麽多菜,我先吃哪個?我的手伸向了那盤魚,也寓意著在狗年的生活中年年有“魚”,長輩們開始從口袋中掏出紅包,給晚輩們壹個壹個發上紅包——壓歲錢。
年夜飯吃完了,還有壹個節日不能忘——看春晚。
我們壹大家子在沙發上排排坐,被春晚裏的小品逗得哈哈大笑、人仰馬翻,被春晚裏的歌聲感覺到“聲”臨其境,被春晚裏的相聲帶入到有滋有味,電視中的春晚不僅把我們壹家子逗得很開心,而且還獲得了我們的掌聲,這些掌聲仿佛把年味統統送到了我家。
“五、四、三、二、壹!”我隨著春晚主持人的話語壹起倒數著。“嘭、嘭、嘭!”從窗外傳來壹陣有壹陣的花炮,我藏不住這顆好奇的心,便拖鞋都沒穿,就跑到窗戶邊觀看,看著窗外的煙花爆竹,覺得美麗極了,掏出褲口袋裏的手機,用最高的像素把這壹刻拍下來,“哢嚓”,“好了!”美輪美奐的焰火映照著蔚藍的天空,映照著廣袤無垠的大地,映照著人們興奮的笑臉,煙火的色彩如彩虹般多姿多彩,這些煙火如同壹個個小零件,組裝成了壹幅幅絢麗奪目的油畫。
大年初壹這天,我早早的`起床,便和家人們壹起吃餃子,頓時感覺好幸福啊!過後,我隨爸爸媽媽壹起去拜年,拜訪親朋好友們,見到他們,我總會說壹聲“新年好!”這時的我們是最開心的——得到了很多壓歲錢,可以做我們想做的事情,買我們心儀的物品。
每年的過年都會有這種氣氛——年的味道,這種味道要我們去尋找,並且去品嘗。
年味初三作文4保康,這座倚南靠北的山城,北方粗獷豪邁的架勢,江南滋潤美艷的韻味,都有壹些的。人的生活,不急不慢,像壹張又壹張微微泛黃的老照片,而等到鳥兒歸了林,田野院子空曠,爐子生起火來,棉襖裹在了身上,年就來了。街市上,大小人家,摩肩接踵,對聯,燈籠,鞭炮壹街紅過壹街,紅得叫人生氣。壹切,就這樣鮮活起來。
我放了假,不同於上學時兩點壹線的風風火火,壹切都松弛了下來。遠方的小姑帶著弟弟們回了家,寒冬臘月,正是農閑,爺爺奶奶放下了手中的活,爸爸忙了壹年,也該歇歇了。媽媽還是不肯閑著,算計著過年所需的雞鴨魚肉,柴米油鹽,家裏的大小事宜開始著手做。壹家人在壹起,過得散漫,短暫的幾天歡聚就是咱家的年,這時候,幸福的滋味在空氣裏濃的化不開。
我們並不喜歡集市上的人潮,盡管年前的陽光是那麽好,可在晚上冷風吹的厲害。這時,在小小的廚房裏,爺爺生著劈裏啪啦的竈火,玻璃窗上滿是水汽。案板上的包的餃子像泊岸的小船壹樣整齊地排列,壹小木盆肥中帶瘦的肉塊,白的紅的堆在那,雞蛋糊也裝的滿滿當當的。只等油鍋壹熱,奶奶把雞蛋糊向肉塊裏壹倒,用筷子那樣嫻熟的來回攪,這下可好,壹塊塊都變得澄黃了。再順勢用筷子在裏面壹挑壹提,壹塊肉便下了油鍋。頃刻,鍋裏吱吱溜溜的響著,火勢很旺,肉塊上的雞蛋糊便膨脹開啦。再用大漏勺壹撈,往幹凈的竹篩裏壹放,待它們冷冷,壹團團金溜溜的酥肉就做好了。奶奶在壹旁嘗了嘗,會心的笑了笑,看來很好吃。
在壹旁的我,小姑,媽媽,正忙著做饅頭。新發好的面,揉好後,媽媽用刀分好面坨。饅頭餡有兩種,鹹的和甜的。這兩種面葉大小,裝餡步驟壹樣,但最後的收邊大不相同。做的菜包收邊是從四周向中間收,像個小小的漩渦,包子也圓鼓鼓的似小燈籠,這樣的收邊喚作肚臍眼。糖包多是白糖加芝麻,面葉合起來扁扁的,收邊時從左向右收,壹致的褶皺好似浪潮,包出來像荷葉邊,很秀氣。望著小姑大拇指和食指壹摁壹撚壹轉,同用繡針不緊不慢的變出花來。自己心動的試試,也只能是望洋興嘆,反倒弄的臉上也敷了面粉,最後不得已照葫蘆畫瓢的用兩指在收口上捏了捏,樣子卻笨拙的很。只得在壹旁幫著揉揉面團,搟搟面葉。鍋裏的水壹熱,把饅頭放在蒸籠裏。已經是深夜了。大家圍著火爐歇息,喝些茶,靜靜等著饅頭出閣。時間壹到壹掀鍋蓋,水汽壹下子就彌漫開來,饅頭喝足了水,鼓鼓的,餡兒的味也聞著濃。
第二天壹早,擺著煮的餃子,熱的饅頭,壹小鍋白菜煮酥肉,用來犒勞昨晚的忙碌。雖然談不上豐盛,可有說不出的香。壹桌人,壹家子,吃的心滿意足。年來了,並不需要煙花爆竹,大紅燈籠來張揚幸福。能這樣在壹年的奔波勞累之後,散漫的坐在那兒可以相聚吃著自個兒做的飯,咂摸快樂的滋味,平實而不寡淡,我們在壹起,已經很不錯了。
那壹刻,擡頭望著緩緩升起的熱氣,在空中旋轉環繞,太陽不覺間升起來了,我吃的實在是太飽,打著嗝兒,年味悄悄躥進了心裏,壹下子,世界就這樣豁亮起來了。
年味初三作文5我已經過了十幾個春節,現在回味起來,今年的春節過得最有意義。在眾多的節日裏,我獨愛這春節。
去年,我初三還沒畢業,過年之前,我早早就有壹種喜悅感,冬天來了,寒假來了;春節臨近了,春節再向我走近了壹步;春節來了,我想在歡天喜地中度過春節。“年”味兒足以讓我品嘗:親人能團聚,朋友能歡愉,相戀的男女在壹起歡歡喜喜的過春節。春節還沒來,我們這些將要長大的夥伴聚在壹起就談論自己的父母會給自己帶回什麽好吃的、好玩的。可是在春節的前幾天,父親來電話,說:“坐不上回家的火車,春運太緊張了。”我的快樂壹落千丈。在我的記憶裏那是我過的最暗淡的壹個春節。
今年,我讀高壹。放寒假了,我回到家裏,立馬便躺在床上,在迷迷糊糊中不知過了多久,我被壹陣急促而興的聲音叫醒了,原來是奶奶站在我床邊,她接到父親的電話,說今年春節他壹定同母親壹起回來了,這可樂壞了奶奶。記憶在我腦海裏閃過,我更擔心起來,父母不會到時候又因搭不上火車而不能回家吧!我與父親之間雖在某個問題上有過爭論,但在我的親人裏,我與父親還是在最親熱的。以前,我讀小學時隨父母在外,過春節也不能回家,父親在每年春節都會對我說:“又是壹個年啊,我好想回家團圓,回家看望老人。”那時,我年幼不是很明白父親為何會說出這樣悲涼的話來。
今年春節前的臘月二十八,父母真的回來了。我去車站接了他們,看上去父親很疲憊。我問父親原因,可他搖頭說:“沒事。”父親的倔強我是知道的,我只好問母親,母親說父親是十多年沒有回家,他十分想回家,在火車上壹直沒有休息好,再加上又感冒了。母親的話讓我傷心起來。父親為了回家過壹個春節,居然會如此,我心裏湧出“人生艱辛”四個字。
大年三十那天,我們全家在壹起吃了壹頓等候了十多年的團圓飯,爺爺,奶奶的興奮自不必說,父親把歉疚與歡喜都寫都寫到了臉上。我在飯桌上依次向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姑姑敬了“酒”。我未滿十八歲,我的“酒”當然是飲料。然而,我感覺到我長大了,在新壹輩裏我獨當壹面了。
吃過年夜飯,母親和姑姑便去收拾碗筷。父親、爺爺及我在火爐旁,父親講述在外打拼的艱辛,這是多年來掙的錢,讓家庭擺脫了貧困,讓家人能夠揚眉吐氣。我感覺到輕松和睦的氣氛在今夜,這個除夕之夜充滿了整個家庭。——這就是我家今年的年味兒。
在這個節日裏,父母能淘金歸來,幸福真正降臨到我家。我從這個年裏體味到物質是生活美好的基礎,家庭的幸福要家人奮鬥,這樣才能年年過年,年年團聚,年年歡笑。這就是我今年品到的年味兒。
評語:
通過自家過春節的描寫,透露出了人生成長逐步成熟的信息——“人生的艱辛”,父母的言行讓作者意識到人應該為家庭負起責任來;也反映經濟時代物質是人們生活的基礎,幸福要靠自己的雙手去獲得。這是時代的節拍,作為留守學生品出過春節的味道:要家人常聚,自己就要及早努力奮鬥。
春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它承載了教育意義,小作者品味出來了,這正是的看點。
年味初三作文6今年過年,我在襄陽東津新城陪外婆過,為了保護環境,城區不允許燃放煙花爆竹,所以大年夜,我未聽到壹絲壹毫的鞭炮聲響,但年味兒就黯淡了嗎?不,年味兒是無處不在的。
窗外,雪花漫天飛舞,壹種清冷空曠的感覺包圍著整幢單元樓。窗玻璃上張貼著嶄新亮麗的紅色剪紙,室內各種美食和人們的祝福話語不斷傳了,形成與外界格格不入的溫暖氛圍。
以上,是大年夜的真實寫照,內外強烈的反差恰恰營造出濃濃的年味兒。
說起年味兒,我的感受可多了。大概臘月二十五,外婆就開始準備炸菜了:整魚、藕片、拌好作料捏得滾圓的瘦肉團、紅薯團、蘿蔔團,通通被裹上壹層雞蛋液和澱粉充分攪拌後的糊狀物,小心地放進油鍋,“滋滋滋”地炸上壹會兒,便成了通體金黃的美味兒,外層仿佛穿上了壹層“黃金甲”。外婆過年的炸菜筋道、量多,每年總要炸壹大盆。堆放在壹起,還真有“滿城盡帶黃金甲”的氣勢。
除炸菜外,香腸可是必不可少的。嘴饞的我每年總嚷嚷著要吃香腸,百吃不厭。灌好的香腸和切割齊整的豬肉會被掛在陽臺上晾著風幹,我總時不時去看壹眼,沒過幾天,臘味兒便飄滿了陽臺。
除夕中午到了,我壹手拿著膠水、壹手提著紅紅的春聯站在大門口“蓄勢待發”。《元日》詩曰:“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新年新氣象,當然要貼上新春聯了。我和爸爸、舅舅通力合作,沒壹會兒,大門兩側、閃著金光的春聯就貼好了。接著,壹張綴滿鯉魚、蓮花、金雞圖案的倒印“福”字也被端端正正地貼在大門正中央。我又跑進屋裏,將帶有“吉祥如意”字樣、雄雞報曉圖案的剪紙張貼在窗玻璃上,預示著壹年的好運和農歷雞年的降臨。年味兒,不就隱藏在那紅紅的春聯和精美的剪紙圖案裏嗎?
除夕晚上,壹家人圍坐在壹起,炸菜、蒸菜、涼菜、火鍋、炒菜,壹道道美味佳肴被端上了桌,白酒、紅酒、飲料被擺上了桌。辛苦壹年,忙碌壹年,正是萬家團聚吃團年飯的時刻,壹家人客客氣氣地相互敬酒、祝福,臉上都洋溢著滿滿的笑意。濃濃的年味兒就飄蕩在壹家人其樂融融地團聚氛圍中。
吃罷年夜飯,外婆便支起壹張方桌,擺上四摞近壹尺高的餃子皮和壹大盆剛拌好的餃子餡兒,準備和媽媽壹起包餃子了。今年,我也來湊湊熱鬧。壹陣手忙腳亂,幸好有外婆的包容和媽媽的指點,我的餃子由剛開始的“像個倒扣的簸箕”來逐漸成為像模像樣的“元寶”了。大年初壹,將餃子下鍋,煮熟後壹人盛上滿滿壹碗。我細細觀看,晶瑩剔透的餃子壹個挨著壹個,裏頭的餡兒若隱若現,咬壹口,青綠的蔥末兒、紅紅的胡蘿蔔丁兒和軟爛的肉末兒混在壹起,再加上香噴噴的黃豆芽,浸入餃子裏的湯汁兒,壹起湧入嘴裏。我津津有味地吃著,感覺無比幸福。
過年,從道道鮮美的佳肴中,從紅火吉祥的春聯中,從精致繁復的剪紙中,從餃子制作的過程中,從臺臺喜慶的豫劇大戲中……我都感受到了當地濃濃的年味兒。
此時此刻,看著家家戶戶門上懸掛的大紅燈籠,看著大家見面時壹臉的喜悅,我不禁沈醉了。是啊,新年的顏色是紅火的,新年的味道是濃郁的,新年的氛圍是喜慶的,讓我們用忙碌和充實、成績和幸福去憧憬和迎接下壹個新年吧!
年味初三作文7年味,是記憶中那壹條條紅紅火火、龍飛鳳舞的對聯。
盼望著、盼望著,寒假來了,春的腳步近了。
“回家了,回家?!”我歡呼著,壹蹦壹跳地進了爺爺家的小院。爺爺早就聽到聲響急忙柱著拐杖顫顫巍巍地走了出來。“爺爺!”我歡快地叫起來。“丫頭,回來啦,走,和爺爺壹起寫對聯去!”“好哦!”我高興地和爺爺壹起走進屋。
磨好墨,鋪好紙,開始幹活?!只見爺爺輕鎖眉頭,壹手提筆,輕輕醮墨,壹手按住大紅紙。他懸腕揮毫,不壹會兒,壹對龍飛鳳舞的對聯就大功告成了!妳看,上聯:天增歲月人增壽,下聯:春滿乾坤福滿樓。橫批:四季長安。壹個個欲飛欲舞的大字躍然紙上。
對聯寫好了,準備貼春聯了。我去廚房舀了壹大盆漿糊,和爺爺壹起走出了屋。把漿糊均勻地塗在對聯的背面,再把對聯整整齊齊地擺正、貼好。“喜居寶地千年旺,福照家門萬事新。橫批:喜迎新春。”紅紅火火的對聯往大門上壹貼,頓時使小小的庭院煥然壹新,使原本凜冽的冬日又多了幾分暖和,充滿了溫馨的年味。
該給我平時的書房貼對聯了,爺爺正要往上貼,突然手在半空中停了,他輕輕搖了搖頭,嘴裏嘟噥著:“不行,不行,得換壹幅。”說著,便走進了書房。不壹會兒,爺爺又顫顫巍巍地出來了,手裏捧著壹幅剛寫好的、墨跡未幹的對聯。上聯:書山有路勤為徑;下聯:學海無涯苦作舟;橫批:苦盡甘來。爺爺高興地對我說:“妳呀,都上學了,壹定要牢記這個道理,將來好出人頭地。考上理想的大學呀!”嗯!”我鄭重地點點頭,把爺爺對我的美好祝願,深深埋到心底。空氣中,飄散著淡淡的墨香;墨香裏,充滿著溫馨的年味。
不壹會兒,家中就貼滿了對聯。妳瞧,倉庫門上,貼著:“日日財源順意來,年年福祿隨春到”;爺爺奶奶的臥室門口,貼上了:“年年順景財源廣,歲歲平安福壽多”;客廳門前掛著“事事如意大吉祥,家家順心永安康”。整個小院不論大房小房,門口壹律貼上了對聯,紅紅火火,龍飛鳳舞,壹派新年氣象。
對聯貼完了,該貼“福”了。爺爺說了,“福”貼那兒都行,貼多少都行,因為我們家福氣多多嘛!我拿上壹張塗好漿糊的福,就往柱子上貼。“哎喲,丫頭,使不得,貼倒了!”爺爺笑著對我說。“沒貼倒呀,福就該這麽寫,我認識字!”我理直氣壯地對爺爺說。沒想到爺爺壹聽,樂了,“丫頭,‘福’就得貼倒了,意為‘福到了’”。“哦。”我不好意思地撓撓頭,把“福”重新貼了壹遍。大大小小的“福”被我滿院子亂貼,用爺爺的話說,就是“大福小福到我家”。
貼完後,爺爺舒舒服服地躺在藤椅上,我坐在他的膝上,望著那輪火紅的夕陽。夕陽西下的光把我們的影子拉得長長的,金色的光輝鋪在我們身上,引得不少過路人駐足癡望。暖暖的陽光裏,充滿著溫馨的年味。
年味,就是記憶中那壹對對紅紅火火、文采飛揚的對聯,充滿了濃濃的親情。溫馨的年味,令人回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