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主題教育敘事1長期以來,藝術壹直是壹門不被學生、家長和老師重視的學科。然而,目前的教學改革並不能立即解決這壹矛盾。那麽,有什麽方法可以讓學生在短短幾分鐘內掌握壹節課的內容呢?
壹次意外給了我很多啟發。
我路過壹個班級門口,壹個學生問我下壹節美術課做什麽?我想了壹下,說:“妳想上什麽課?”他回答我:“手工藝課。”我很驚訝。那我該怎麽辦?還有兩節課,我現在壹點準備都沒有。我趕緊回到辦公室,開始準備。想了壹會,決定讓學生學剪紙。剪刀比鉛筆更靈活。壹旦剪在手中,他們可以很容易地隨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對於學生來說,憑空剪壹幅畫並不容易。
開始上課的時候,我走進教室,發現今天同學們都睜大了眼睛盯著我,好像在期待著什麽。壹開始我沒有告訴學生怎麽剪紙,而是告訴他們今天做的主要材料是蠟紙。然後,讓學生討論如何將蠟紙剪成精美的工藝品。沒想到,同學們的熱情比以前更高了,討論異常激烈。方案出來了,同學們意想不到的創意再次讓我震驚。在這個課堂上,我知道我成功了。同時想到了之前的課,發現了之前的誤會。突然,我突然意識到,孩子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那麽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我們怎樣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對此,我對自己的教學做了壹些調整。
對於教學大綱,我先去掉了枝葉,選取了壹些比較適合學生,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然後,放慢進度,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掌握這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繪畫,我不是給學生壹個題目,而是給他們壹段時間,壹個要求和壹些工具的選擇和應用。每次上課,糾正和鼓勵壹些有問題的學生;還有壹些畫得好的同學表揚他們,把他們的好作品貼在黑板上讓大家欣賞和評論。有時候,我壹邊給學生修改作品,壹邊告訴他們,再好的畫家也不是天才,只有經過艱苦長期的努力才能成功。
手工藝課上,我讓學生走出教室,到教室外尋找內容。在操場上,同學們發現了壹片樹葉,於是我教他們做了壹幅樹葉畫。那個學生什麽都沒找到,我就讓他找些廢歷書紙,做個漂亮的貼紙。學生拿出壹些紙板,我讓他做壹串彩色的星星和他喜歡的書簽。這位學生壹幅壹幅地看著自己的作品,睜大了眼睛。可能他還是不相信自己會做出這麽美的東西。頓時,同學們的熱情上來了,學習緊張的神經也放松了。現在,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我的課輕松多了。或許這就是“娛樂化”的道理。
藝術源於勞動、交流和娛樂活動,興趣的發現和培養正是在這種勞動和活動中建立和實現的。因此,只有讓學生愉快地參與實踐,才能使他們的思維高度集中,產生創新的火花,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掌握課堂知識。
作為壹名美術教師,我常常認為素質的培養在於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來源於興趣,興趣是創造的動力。教師要運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教學興趣,以興趣為導火索點燃智慧的火花,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力,使他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恩格斯指出:“就個人而言,他行動的壹切動機都必須經過他的頭腦,他必須改變他的願望的動機,才能使它們行動起來。”可見,在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愉快的情緒參與學習和創造,是教師的重要條件。而且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單壹枯燥的美術教學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在的學生。作為美術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以及自身的需求來設計美術課堂教學,讓每壹個學生都能以良好的心情通過豐富新穎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來獲取新知識、創作新作品,把學生帶入壹個美好的學習天堂。
美術主題教育的敘述2中學傳統美術教學的重點主要是“看圖”或“畫在近旁”,這在課堂教學和考試中表現得非常明顯。所以在教學中,老師往往是根據每節課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學生也是根據該節課的內容進行復制和創造。
新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強調情感體驗,關註學習過程。我覺得美術教育也是壹樣,不僅要學好美術基礎知識,更要走進生活,因為“藝術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讓學生體驗生活中的各種美。通過美術課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創作積極性,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在我的教學中,我深深體會到很多學生只能跟著畫。如果妳讓他創作,他會很頭疼。為了讓學生充分發揮他們的創造潛力,我上了壹堂美麗圖案的課。課前準備了充足的圖片資料。因為創作圖案需要來自生活的素材,比如風景照、花草照、各種動物照等。,我在網上找了很多圖片打印出來。在課上,我先講了圖案的發展過程、種類和變形方法,並以“羊”和“雞冠花”為例。然後我鼓勵他們利用生活中的動物和植物,想象自己,創造各種圖案。我把課前打印的圖片發給學生,學生們看到五顏六色的圖片非常興奮,立刻有了創作熱情。為了激發學生們的創作熱情,我決定組織壹次“自主創作——美麗圖案”的全年展覽,把優秀的學生作品陳列在學校禮堂的黑板上。但是不要抄襲,壹定要原創設計。學生們非常活躍。我發現有的同學想了很久卻不知道怎麽畫,我就給他們指導,幫他們分析,於是同學們突然有了靈感,很快就畫出來了。
“自主創作——美麗的圖案”作品展出當天,全校很多學生把學校壹樓大廳圍得水泄不通。大家妳壹言我壹語,評論他們樂觀的作品。展出作品的學生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總之,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和發展是現代藝術教育最重要的特征之壹。教師應在美術教學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意識,調動學生完成創造性作品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每壹個學生都有機會發現自己的潛力,相信自己,感受創作的無窮樂趣。
美術主題教育敘事3美術是壹門特殊的學科,使學生學習繪畫和制作的技能;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充分發揮學生各方面的才能;能讓學生感到美好;能讓學生熱愛學習。今天的美術課已經不是過去的樣子了。老師借鑒,學生借鑒。素質教育進入美術教學,註重在課堂上發展學生,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作業的過程中,更註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美術課就像壹個天堂,讓學生樂在其中。
我路過壹個班級門口,壹個學生問我下壹節美術課做什麽?我想了壹下,說:“妳想上什麽課?”他回答我:“手工藝課。”我很驚訝。那我該怎麽辦?還有兩節課,我現在壹點準備都沒有。我趕緊回到辦公室,開始準備。想了壹會,決定讓學生學剪紙。剪刀比鉛筆更靈活。壹旦剪在手中,他們可以很容易地隨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對於學生來說,憑空剪壹幅畫並不容易。
開始上課的時候,我走進教室,發現今天同學們都睜大了眼睛盯著我,好像在期待著什麽。壹開始我沒有告訴學生怎麽剪紙,而是告訴他們今天做的主要材料是蠟紙。然後,讓學生討論如何將蠟紙剪成精美的工藝品。沒想到,同學們的熱情比以前更高了,討論異常激烈。方案出來了,同學們意想不到的創意再次讓我震驚。在這個課堂上,我知道我成功了。同時想到了之前的課,發現了之前的誤會。突然,我突然意識到,孩子的興趣才是最重要的。
那麽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呢?我們怎樣才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對此,我對自己的教學做了壹些調整。
在教學中,我先把枝葉去掉,選取壹些比較適合學生,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然後,放慢進度,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掌握這些自己喜歡的東西。比如繪畫,我不是給學生壹個題目,而是給他們壹段時間,壹個要求和壹些工具的選擇和應用。每次上課,糾正和鼓勵壹些有問題的學生;還有壹些畫得好的同學表揚他們,把他們的好作品貼在黑板上讓大家欣賞和評論。有時候,我壹邊給學生修改作品,壹邊告訴他們,再好的畫家也不是天才,只有經過艱苦長期的努力才能成功。
手工藝課上,我讓學生走出教室,到教室外尋找內容。在操場上,同學們發現了壹片樹葉,於是我教他們做了壹幅樹葉畫。那個學生什麽都沒找到,我就讓他找些廢歷書紙,做個漂亮的貼紙。學生拿出壹些紙板,我讓他做壹串彩色的星星和他喜歡的書簽。這位學生壹幅壹幅地看著自己的作品,睜大了眼睛。可能他還是不相信自己會做出這麽美的東西。頓時,同學們的熱情上來了,學習緊張的神經也放松了。現在,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我的課輕松多了。或許這就是“娛樂化”的道理。
藝術源於勞動、交流和娛樂活動,興趣的發現和培養正是在這種勞動和活動中建立和實現的。因此,只有讓學生愉快地參與實踐,才能使他們的思維高度集中,產生創新的火花,從而在不知不覺中掌握課堂知識。
作為壹名美術教師,我常常認為素質的培養在於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來源於興趣,興趣是創造的動力。教師要運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的教學興趣,以興趣為導火索點燃智慧的火花,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力,使他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恩格斯指出:“就個人而言,他行動的壹切動機都必須經過他的頭腦,他必須改變他的願望的動機,才能使它們行動起來。”可見,在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帶著愉快的情緒參與學習和創造,是教師的重要條件。而且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單壹枯燥的美術教學已經遠遠不能適應現在的學生。作為美術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以及自身的需求來設計美術課堂教學,讓每壹個學生都能以良好的心情通過豐富新穎的教學內容和方法來獲取新知識、創作新作品,把學生帶入壹個美好的學習天堂。
藝術主題教育敘事4新學期開始,我準備了壹節藝術鑒賞課,資料是六年級美術第壹課,中外工藝美術作品。為了讓學生上好第壹堂美術課,我做了充分的備課。但是上課的時候發現學生的美術課本還沒到。作為鑒賞課,學生沒有教材,也沒有準備相應的掛圖,就換成其他材料,學生也沒有美術工具。我該如何參加這個課程?來到教室,突然靈機壹動,就地取材,聯系學生的現實生活。我把欣賞國內外現代實用藝術設計的題目改成了實用藝術設計,讓學生欣賞自己的書包和學生的桌椅。
課程壹開始就先講授實用設計與生活的關系:“實用藝術設計與人們的生活最為密切。如果妳仔細觀察,妳會發現實用的藝術設計在我們身邊無處不在。比如妳用的書包和鉛筆盒,無論它的形狀還是顏色,都是妳的最愛,所以它成了妳的朋友。還有我們的課桌,和以前相比變化很大。這些東西的設計屬於實用藝術設計,就在妳身邊。所以在這堂課上,我們會以這兩件大家熟悉的物品為例,來了解實用的藝術設計。”
這樣,壹堂上不了的課,自然就被還原得無影無蹤,成為壹堂與學生現實生活相聯系的鑒賞課。學生們也很感興趣,並且立刻變得很感興趣。枯燥的鑒賞課突然活躍起來。我馬上借勢,啟發學生說,妳最喜歡誰的書包和鉛筆盒,為什麽?也可以說說妳買的感受,是什麽促使妳買的,妳的購物原則。學生們開始壹個接壹個地互相交流。我沒有阻止他們,讓他們盡情交流。過了壹會兒,我讓他們舉起手,當著全班同學的面發表意見:“我的購物原則是先看顏色,我喜歡藍色,所以我壹般會先選藍色的東西。”
另壹個同學馬上說:“妳先看看它的功能。壹個商品只有好用,才能用在現實生活中。只是好看但沒用,又不是擺設。”
我喜歡林的書包,因為它有許多書包,很容易使用,而且它的灰綠色也很漂亮和優雅
“我喜歡自己的書包。那時候,我對它壹見鐘情。首先,它的顏色吸引了我。我覺得這種粉黃灰的顏色溫暖柔和,也適合我們女生。其次,它的造型大方簡潔。所以我決定馬上買下來。”
“我也喜歡我自己的書包。最吸引我的是它的簡單。我喜歡簡單的東西,不喜歡太多的裝飾。”
“我喜歡雷的書包,因為它的設計時尚新穎,而且它的拉鏈很有創新和個性。我很喜歡。”
在學生的交談中,自然會談到工藝美術的兩大功能,即實用功能和審美功能(包括色彩和造型),因為它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學生對自己購買的物品也非常熟悉,所以很容易理解實用的藝術設計。在我充分肯定了學生的回答後,學生們的發言更加自由了:
“我喜歡山新的鉛筆盒。今年是狗年。他的文具盒很時尚,像玩具壹樣,毛茸茸的,很可愛。”
“我覺得我的文具盒最有創意。妳看,它采用了小褲和牛仔面料的造型,做工精致,新穎獨特。”
“我的鉛筆盒也不錯。它是可畫的。妳看,有個小鐿。”……
學生們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就連平時不愛說話的學生也能說出幾句自己獨到的見解。從學生的回答來看,也充分表達了實用藝術的特點以及設計師是如何設計的。我馬上總結,告訴學生,實用藝術設計有使用和美觀的雙重功能要求,任何東西都要既實用又美觀。兩者的完美統壹才是優秀的實用藝術設計。
這個時候我發現學生們很有見地,就趁熱打鐵,請他們做壹次設計師。我說:“同學們,我們熟悉自己的桌椅。但是,它也是壹個實用的藝術設計作品。它的不合理設計在哪裏?妳會做哪些改進?如果妳是設計師,妳會怎麽設計?”“這壹次,學生們變得更加活躍了。大家互相討論,互相設計,互相交流。在短時間內,他們想出了許多計劃。有的說:“我心中的桌子,有壹個可以掀起的桌蓋。桌面更大,有個性化圖案,可寫可換。這把椅子兩邊都有扶手。"
有的說:“目前課桌椅太重了。我希望它們能由新材料制成,既輕便又簡單。”
有人說:“我希望我們的桌椅能現代化,有音樂,有書架,有更多的隔間,有更多的功能。”
有的說:“希望我們的課桌椅能固定在地上,這樣沒有我們也會很整潔。”"
有人說:“我期望我們的書桌是半傾斜的,便於書寫,有壹個可以在書寫時提起的蓋子,左邊有壹個放書的隔間,裏面有幾個可以用按鈕控制的區域。”
“我們未來的桌椅可以壓縮,也可以升降,方便掃地。”
“我希望課桌是卡通形狀的,高度可調,適合不同年齡的學生。”
“希望課桌能配有按鈕,提高學生的近視預防,保護學生視力。書桌上還有壹本萬能詞典,方便學習。”
"桌椅顏色多變,冬暖夏涼. "……
就這樣,學生們的思路徹底打開了,從使用功能到色彩,再到個性表達。他們充分理解了商品的實用功能對人們的重要性,以及審美功能給人們心靈帶來的愉悅。學生們有點意猶未盡,我就讓他們把妳的設計方案寫下來。也許將來會成為現實。同學們開始悄悄整理思路,寫下自己的設計方案。
在多年的教學生活中,這是我上過的學生最活躍的壹節課。學生的相互合作和交流自然被觸發,學生的創新思維也在課堂上得到了發展和表達,調動了學生的意向和主動性。新課程標準中要求美術課程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我覺得這是壹個非常好的改革,是人性化的改革,是我在這個課堂上經歷的。
藝術主題教育敘事五自信是壹個人相信自己的願望或期望會實現的心理。壹個自信的人可以成功地走向成功的彼岸。在現代社會,對自己有信心的人比缺乏信心的人更容易成功。對於孩子來說,從小樹立自信心,對孩子以後的發展會起到積極的作用。但美術學科在培養學生自信心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優勢。
在美術教學中,我發現很多學生在畫畫的過程中缺乏自信。作為美術老師,如何讓妳的學生真正獲得自信,愛上妳的美術課?除了平時到處傳播溫暖的話語,露出會心的微笑,投去贊許的目光,更重要的是,妳的美術課能讓孩子喜歡。
在壹堂如何制作賀卡的課上,我讓學生們在自己的賀卡上寫下對父母的問候,然後寄回家。下課後,壹個小男孩害羞地跑到我面前,遞給我壹張自己做的賀卡,神秘地說了壹句“待會兒見”,笑著跑開了。打開他親手畫的賀卡,大大小小壹串字映入眼簾。“趙小姐,妳好。我很喜歡妳。謝謝妳讓我喜歡上了藝術,請回信。”雖然這張卡片很粗糙,也不是很漂亮,但卻是我收到過的最漂亮的卡片。
於是我回去做了壹張賀卡,寫了壹些鼓勵的話,作為回信寄給了他。事後和他班主任隨便聊天時,得知他看了我三天的回復,學習比以前更努力了。
這讓我想起了剛入學時那個靦腆的小男孩。在第壹堂繪畫課上,學生們都在愉快地畫畫。他不敢用鋼筆畫畫。我走到他身邊,用手撫摸他的頭:“小朋友,妳怎麽不畫了?”我問,他說:“我畫不好。”“我能寫下妳的名字嗎?寫出來給老師看。”他慢慢地在紙上寫下自己的名字。“妳的字很漂亮。妳會畫圓嗎?”我鼓勵引導他,他在紙上畫了個圈。我問他這個圈是什麽樣子的。他說就像太陽壹樣。我啟發他在太陽上加壹個圓,然後根據情況引導他:妳還能畫出什麽形狀?他畫了三角形、正方形等。,並受到我耐心的啟發,他加了各種形狀。
由於過度膽怯和缺乏自信,課堂教學中很少聽到他的聲音。所以我經常創造機會讓他在美術課上回答問題。當我給他壹個肯定的回答“那太好了”時,他露出了開心的笑容。我還讓他在團隊合作做工藝品的時候做臨時組長。
經過壹段時間的反復輔導和鼓勵,他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慢慢消除了自己的膽怯和恐懼,克服了自己不敢寫寫畫畫,不敢大膽發言的心理障礙。現在小男孩已經喜歡上畫畫了,這就是開場。
在教育的長河中,我們能接觸到的地方,是我們工作中的每壹個細節。只有抓住每壹個細節,我們教育的領域才會煥發出綠色的春天,生命的甜蜜,生命的魅力。只要我們真心對待每壹個孩子,得到的都是笑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