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吃芹菜牛肉餡餃子、蘿蔔羊肉餡餃子都比較好。
壹、芹菜牛肉餡
配方:芹菜、牛肉、生姜、花椒水、鹽、五香粉、蠔油、生抽、食用油。
1、把牛肉打成肉泥,把生姜切碎,兩者混合起來,再往裏面倒入花椒水,充分攪拌均勻。
2、接下來往牛肉餡裏,加上鹽、五香粉、蠔油、生抽,攪拌均勻後,放到壹旁待用,下面把芹菜葉子去掉,清洗幹凈,切碎之後攥壹下,將水分攥幹,然後拌入牛肉餡中,最後燒點熱油晾涼,倒在牛肉餡裏,徹底攪拌均勻,就可以包餃子了。
二、胡蘿蔔羊肉餡
配方:羊肉、胡蘿蔔、蔥姜、花椒水、鹽、白胡椒粉、五香粉、生抽、花椒油/食用油。
1、羊肉切成小塊,放在絞肉機中絞成肉餡,蔥姜切末,胡蘿蔔擦絲之後,將其切碎備用。
2、羊肉和蔥姜末混合,加上花椒水充分攪拌,攪打上勁。之後再往裏面,來適量的鹽、白胡椒粉、五香粉、生抽,混合均勻後,把胡蘿蔔倒在裏面,最後來點花椒油或者食用油,拌勻就可以了。
關於餃子的民俗文化
冬至讓餃子成為節日食品的歷史,最早不是在除夕夜,而是在冬至日。
宋代金盈之《醉翁談錄·卷四·十壹月》:“都城以寒食、冬至、元旦為三大節。自寒食至冬至久無節敘,故民間多相問遺。至歲除或財力不及,不復講此俗。諺有肥冬瘦年之語。蓋謂冬至人多饋遺,除夜則不然也。人家是日多食餛飩,故有冬餛飩年馎饦之語。開封俗語新節已過,皮鞋底破。大捏餛飩,壹口壹個”。
這是文獻中記載的對冬至吃餛飩的解釋。後來因為餃子和餛飩經常被混淆,所以有些地區改吃餛飩為餃子。俗語中有了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說法,張仲景的傳說也與冬至吃餛飩的習俗相關,但這傳說在文獻中不得考證。
以上內容參考:百度百科-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