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次喝冬陰功湯是2008年。在廣州的壹家泰國餐廳,充滿泰國風情的裝修風格讓人仿佛置身異國。湯入口後,淡淡的酸、淺淺的辣、淡淡的香在口中交匯成淡淡的酸爽。
過了幾年,我去了泰國,喝了當地的冬陰功湯,才知道我在廣州喝的東西其實是根據廣州人的口味改良的。泰國當地的湯更酸更辣,口味更重,以至於同行們喝了之後胃都受不了,連夜去了好幾次洗手間。然後我在泰國近半個月的行程中,驚訝的真正看到了東陰公堂的火爆,從高檔宴會到大街小巷的小吃店都可以找到。甚至有壹次,在泰國的壹家酒吧,點酒和點心的時候,壹份冬陰功的湯不期而至。我忍不住盯著這湯看。
冬陰功湯作為泰國名湯,因其典型的泰國菜風味而被列入世界十大名湯。顧名思義,泰語中“東引”是酸辣的意思,“貢”是蝦的意思。從名字上看,冬陰功湯其實是壹種酸辣蝦湯。冬陰功湯的成分都差不多。壹般來說,湯的主要成分是刀額新對蝦、蛤蜊、蘑菇和西紅柿。其實這些主料都很普通,但是用壹個鍋拌出來就不壹般了。真正有特色的是它的輔料,包括香茅、青檸檬、幼茄、九層塔、薄荷葉、生姜、小紅椒、香菜、檸檬葉、椰奶、鮮奶油、魚露、橄欖油。壹個湯裏,其實有十幾種原料。通過搭配,先煮,再用明火慢慢煮,產生獨特的泰國風味。這種湯是番茄紅色的,因為它富含香料,味道鮮美。同時又夠辣,能勾起食欲。適合四季飲用。在冬天和寒冷的季節可以暖胃,在炎熱的夏天壹壺冬陰功湯可以發汗消暑。
冬陰功湯是泰國的國湯。作為潮汕人,我來到了泰國。逛了當地的潮汕文物,發現這個湯其實和潮汕人關系很密切。泰國的國王中,有壹個是潮汕人的後裔。這位國王的中文名字是鄭新。1763年,緬軍入侵暹羅(泰國),泰國潮汕人後裔鄭新奉命率軍保衛京都。1767年4月,泰國大勢已去,緬軍攻陷京都,大城王朝宣告滅亡。鄭新逃離大城市,繼續以東南沿海地區為根據地,號召泰國人民抵抗外來侵略,得到了泰國人民的響應。在鄭新的領導下,泰國人民收復了大城市,鄭新成為國王。他遷都吞並吳立,史稱吞並吳立王朝。隨後,鄭新消滅了泰國各地的割據勢力,於1770年統壹了暹羅全國。鄭新在歷史上對泰國的貢獻是突出的,如驅逐侵略、收復泰國、消滅割據政權、統壹泰國等。在任時,侯愛民仁政,被視為泰國五大皇帝之壹。
鄭新的父親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