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滿漢全席是哪個時期的?
乾隆和沈嘉年間,李鬥撰寫的《揚州方舒》壹書記載了滿漢全席的菜單,這是最早的滿漢全席記錄。據李鬥《揚州畫船記》記載:“去上麥街前後的廟宇,都是供六司百官吃飯的大廚房:第壹家,前五碗十件——燕窩雞湯、海參燉豬蹄筋、鮮蛤蜊蘿蔔絲湯、海帶肉絲肚湯、鮑魚燉珍珠菜、河蚌蝦湯、魚翅蟹湯等。第二批,二號上有十碗五筐——鯡魚舌燉熊掌、紅唇米粒、豬腦、假豹胎、蒸駝峰、梨片蒸果子貍、蒸鹿尾、山雞片湯、風豬片、風羊片、兔胸奶房標、壹等湯飯碗。三、十件薄白湯碗——五花肉、假江瑤、鴨舌湯、雞筍粥、豬腦湯、芙蓉蛋、鵝肫湯、清蒸鰣魚、假石斑魚肝、西施牛奶、司文豆腐湯、甲魚肉片湯、繭子湯、壹流湯飯碗。第四部,二十個毛血菜——烤豬肉羊肉、哈巴、小豬、炒豬肉羊肉、炒雞、鵝、鴨、鴿子、豬雜、羊雜、燒豬肉羊肉、水煮豬肉羊肉、蒸小豬、羊肉、雞、鴨、鵝、白面饅頭、什錦火燒、梅花包子。第五部,洋菜20個,熱菜勸酒20個,小菜20個,死果10桌,鮮果10桌。所謂滿人宴也。”這是揚州的“大廚房”,是專門為來揚州做客的“六部百官”設計的。從現有的文字資料分析,滿漢全席應該起源於揚州。這種滿漢全席,集宮宴和漢宴之精華於壹席,後來成為大型豪華宴會的總稱,菜肴不斷添加更新,成為中華美食的縮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