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抑郁癥。有些孩子失去父母非常痛苦,久久不能自拔,或者因為生活的紛擾和父母的不負責任,內心受到極大的傷害,因此常常情緒低落,容易傷心和抑郁,甚至在父母面前看到其他同學也會感到非常難過。我在北京電視臺的壹個新聞調查節目裏看到壹個失去母親的小女孩。她說別的孩子在媽媽面前撒嬌是最惡心的事。還有壹個男孩,因為父母的相互推諉,壹直沒有壹個穩定的家,那無助憂郁的眼神讓人難忘。
2.討厭。有些學生討厭父母離婚。他們討厭父母的爭吵,討厭父母對他們成長和感受的漠視。討厭不提供贍養費的父母,或者站在父母壹邊討厭另壹邊。這種仇恨久而久之對心理發展產生不良影響,進而把包擴大到對學校和社會生活不感興趣,對他人不滿,甚至對社會漠不關心。他們覺得既然沒人關心我,我為什麽要關心別人?因此,學生對集體事務缺乏熱情,對公益事業漠不關心,有的故意違反紀律,損壞公共財產。我區單親家庭學生與正常家庭學生的對比調查顯示,對社會公益事業視而不見、漠不關心的單親家庭學生比正常家庭學生高出近6%,敵意強的單親家庭學生比正常家庭學生高出10.8%。
3.易怒。有些單親家庭的學生因為家庭的缺陷,抑郁的情緒無處表達,所以脾氣暴躁,容易沖動,有攻擊性,所以會打架,罵人,打架。在我區的調查中,單親家庭的學生中,具有突出的抗拒攻擊特征和沖動魯莽的分別比正常家庭的學生高出4%和16%。
4.自卑。單親家庭經濟狀況的變化,差異大的父母相互推諉,家庭長期冷戰或爭吵,都是孩子產生自卑心理的重要原因。比如,有的同學覺得被同學和鄰居看到聽到父母的吵鬧很丟人,臉上很不光彩;家裏經濟不如以前了,感覺矮了很多,產生了自卑感。由於自卑和不自信,有些同學覺得自己什麽都做不好,越來越差。甚至有的同學還經常抑郁,崩潰。我區某中學兩個初三女生,蓬頭垢面,無精打采,在全校昏昏欲睡,幾乎不和班裏任何同學交往。
5.多疑又嫉妒。單親家庭的學生比正常家庭的學生更加多疑和嫉妒。在我們區的調查中,相對於正常家庭的學生,單親家庭的學生多了3%左右的懷疑和嫉妒。它的表現就是說別人,對很多事情都很敏感。它總是懷疑別人在說自己,別人是不是在說自己的壞話,老師是不是不信任自己。如果壹個活動不讓他參加,他們會胡思亂想,會嫉妒比自己優秀的同學(因為家庭變故,很多單親家庭的同學學習成績下降,以前不如同學,可能會超過自己),會不服氣,所以會產生對立情緒,覺得,在我看來,這種心理和自卑有關。同時,我雖然自卑,但潛意識裏害怕別人看不起我,所以多疑,嫉妒。
6.膽小孤僻。在解體的過程中,壹些家族不斷爭吵或者長期冷戰。家裏火藥味十足,甚至拿孩子當出氣筒。這些孩子生活在緊張的家庭氛圍中,提心吊膽,戰戰兢兢;有些單親家庭的父母太寵孩子,什麽都做;在其他單親家庭中,父親(或母親)為了爭口氣,對孩子要求過於嚴格,給孩子造成很大的心理壓力。以上這些都會是這些孩子懦弱、性格孤僻的重要原因。具體來說,他們害怕與人交往,不敢說話,不敢回答問題,總是自己躲著,甚至因為太緊張而變得面紅耳赤,汗流浹背。
7.情緒不穩定。很多單親家庭的學生情緒波動較大,經常會產生壹些不好的情緒,比如想扔東西,離家出走,甚至想自殺。在我區的調查中,與正常家庭的學生相比,單親家庭的學生上課經常走神,前者比後者高出5.9%;感覺不幸福的前者比後者高9.8%;單親家庭學生中,44.8%有離家出走的想法,比正常家庭學生高出10.8%。這些驚人的數字充分反映出單親家庭的學生情緒不好的問題非常突出。
由於上述不健康的心理特征,單親家庭學生對其認知發展、學習成績提高、人際交往、自我控制能力和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壹項調查顯示,83%的單親家庭(主要是離異家庭)學生經常曠課、遲到、早退;865,438+0%的單親家庭學生未能按時完成作業。擾亂課堂紀律的學生中,單親家庭的學生占78%。在我區的調查中,與正常家庭的學生相比,單親家庭的學生幾乎沒有朋友,前者比後者高2%。能與同學和睦相處的後者比前者高7.2%。據相關統計,我國10 ~ 30%的未成年犯來自單親家庭。在我區的調查中,來自丹寧家庭的學生占雙特困生的25.4%。
第三,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調適和教育
以上對單親家庭學生基本心理特征的分析,需要註意的是,這些心理特征是由他們生活中的不幸和坎坷造成的。但是這種情況是不可改變的嗎?他們會永遠走不出家庭變故的陰影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只有中學家長和學校老師更好地把握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深入了解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科學的教育方法,才能幫助這些孩子盡快走出陰影,早日康復。
近年來,我國心理學家經過廣泛細致的調查研究,終於有了壹個重要發現,即單親家庭(尤其是離異家庭)的孩子從家庭打擊中恢復的過程有壹定的共同情緒模式,他們的情緒變化大致經歷了六個階段:第壹階段,憤怒和痛苦。發生在家庭變故初期,表現出極度的失望和對塵埃的恐懼。這是壹個危害很大的時期,通常持續3-6個月,甚至超過1-2年。這壹時期主要表現為:哭鬧、抑郁、做噩夢、情緒低落、不願說話、孤獨、喜怒無常、學習成績明顯下降、對朋友有攻擊性、自信心下降、焦慮(如對考試過於緊張)等。第二階段:盲目樂觀,在強烈的悲痛進入相對短暫的精神亢奮狀態後,對任何事情都無所謂,似乎壹切都在變好;笑著笑著,妳不在意;言語不能自控。第三階段:流走,這個時候妳會在課堂上舉棋不定,坐立不安,註意力不集中,甚至缺課,無法完成作業;漫無目的的遊蕩,內心極度痛苦和空虛,幾乎到了生理和心理狀態的極限。第四階段:30 ~ 40%的同學可能會經歷這個階段。這個時候的他們,勤奮努力,願意積極工作,但是內心卻感覺精神負擔太重。他們感受到生活的殘酷,感受到自己的孤獨和精神的緊張,必須用自己的奮鬥來擺脫困境,與命運抗爭。第五階段:向往與思考。很多單親家庭的學生在經歷苦難後,並沒有受到逆境的影響。他們渴望壹個溫暖的家庭和朋友的友誼。他們從自卑中醒來,開始思考,形成自己獨立的意識和人格,逐漸走向成熟。第六階段:獲得新生,他們不再為家庭的事情悲傷,振作起來,簡歷向上,走向成功。從開始到最後階段壹般需要2 ~ 3年或者3 ~ 5年。大多數學生都要經歷這六個階段。但這六個階段都不是絕對的,每個階段的時間都是不確定的,會因人而異。作為老師,要充分了解和理解學生,在不同階段采取適當的引導和幫助。比如第壹階段,學生對未來充滿恐懼、擔心和焦慮,情緒極不穩定。老師千萬不要隨便批評指責,而要多關心他,減輕他內心的痛苦。第二階段,老師不僅關心、安慰,還會及時、恰當地講明道理,告訴他以後可能會遇到哪些變化和挫折,讓學生做好充分準備;第三階段,要謹慎對待。此時學生的心理負擔已到了極限,師生應謹慎,避免面對面談論敏感話題,註意其動態,防止結交不良朋友,誤入歧途;第四階段,教師要積極引導和幫助學生樹立明確的目標,正視現實,把握自己的命運。在第五、六階段,教師要與家長緊密合作,進壹步引導和鼓勵學生擺脫痛苦,走出陰影,獲得新生。
在以上六個階段中,教師真正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是非常重要的。他們可以為單親家庭的學生建立教育檔案,掌握他們的家庭情況、心理狀況、思想動態和學習情況,隨時記錄他們的表現和老師的工作,總結經驗,掌握教育的時機、措施和方法。此外,教師教育的方法不僅僅是通過談話,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如參加活動和家訪,布置具體任務發揮自己的長處,安排班幹部和同學互相幫助,爭取其他教師的積極配合。總之,在學校教育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引導,采取“愛、熱情、真誠、耐心”的科學態度,促進單親家庭學生與其他學生壹樣健康成長。
在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和全面素質教育的今天,我們研究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特點及其教育對策,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對於這個課題,還需要進壹步的深入研究。本文僅是我的粗淺認識,願與同仁共同探討。1.素質教育要求教育面向全體學生。整體的概念應該是:不僅有優秀學生,也有中等和後進生,不僅有智力和身體正常的學生,也有殘疾學生,不僅有正常家庭的學生,也有特殊家庭(如單親家庭、特困家庭)的學生。雖然單親家庭的學生只占學生的壹小部分,但他們的關心、愛護、引導和教育恰恰體現了全民素質教育基本內涵的深刻含義。單親家庭的學生很可能是幾種不利於教育的因素的體現。比如單親家庭的學生,品德不好的學生,或者學習不好的學生,這些學生人數不多,但對其他人,對全班,甚至整個學校的教育效果影響很大。所以,根據這些特殊學生的心理特點,因材施教,不僅是對這些學生自己負責,也是對所有學生負責。
2.素質教育的另壹個要求是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包括道德思想、科學文化、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其中,人的心理素質是整體素質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制約和影響著其他素質的發展,具有核心地位和中心作用。因此,素質教育的質量水平與人的心理密切相關,心理素質對素質教育有很大的影響。作為壹種旨在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心理教育,已經成為整個素質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壹環。由於家庭的特殊環境,單親家庭的學生比正常家庭的學生更容易受到傷害,更容易出現偏差。關註和關心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發展,依據客觀心理學原理,從他們的實際出發,分析和解決他們的心理問題,實施相應的教育措施和正面引導,促進單親家庭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將對他們的全面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也是素質教育“全面性”要求的具體體現。
單親家庭孩子的特點很多事實表明,父母離婚後,真的很難重新創造壹個適合孩子成長的環境。父母離婚後,壹般有兩種情況:壹種是不再婚的往往會對子女的歸屬產生糾紛,甚至有家族親戚介入,不惜把子女作為鬥爭的工具,所以單親育兒很難建立良好的家庭環境。另壹種情況是離婚後結婚。新組成的家庭成員關系復雜,有親生父母、繼父母、同父異母兄弟姐妹等,使孩子的成長環境復雜化,會阻礙孩子的心理發展。由於上述負面因素的存在,從人格發展的角度來看,離異家庭的孩子容易形成以下人格傾向:1。自卑:離異家庭的孩子容易產生“我家很不幸”、“我是個沒人要的孩子”、“我的生活不好”、“如果其他方面受挫,就容易產生自卑”等消極悲觀的自我概念。
二、不合群:不和諧的家庭環境讓孩子人際關系緊張。“離婚不光彩,不願意讓別人知道,在同學中擡不起頭”的思想,讓孩子不願與人交往,容易形成孤僻、不合群的性格。
三、懦弱:有些父母離婚後往往把感情和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特別希望孩子成為有用之才,表現出自己把孩子教好了,所以束縛太緊,管教太嚴。久而久之,孩子心理負擔過重,害怕讓父母失望,所以遠離父母,變得膽小怕事。
4.粗暴:離異家庭的孩子往往不理解父母的離婚行為,或者把離婚理解為父母的無情和極端自私。如果父母在離婚前經常吵架打架,孩子感受不到親情和家庭溫暖,容易產生傷心冷淡的情緒,形成粗暴的人格傾向。
以上只是對孩子在心理發展和人格成長過程中,父母離異後可能出現的傾向的分析。當然,兒童青少年的心理發展和人格成長不僅僅是家庭環境壹個因素決定的,還涉及學校、社會等諸多因素,是壹個復雜的社會問題。但是,在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決定因素還是在於自身。
單親家庭的孩子有什麽特別之處?嗯,我是單親。知道每個家庭都有父母就好了。
沒有某人的愛妳做不到。
孤獨,
單親家庭的孩子有什麽特點?我同意樓上的意見。
我丈夫是單親家庭的孩子
真的是“自閉、孤獨、叛逆”。
我真的有親身經歷,
還有我們正常家庭的孩子。
不壹樣,也不要輕易相信別人。
單親家庭的孩子有哪些心理問題?現在家庭關系越來越復雜,離婚家庭越來越多,再婚家庭越來越多,單身媽媽越來越多。當成人的情感世界變得越來越復雜糾結時,孩子需要面對的世界也變得更加復雜,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1)自我隔離
家庭的破裂對年幼的孩子來說似乎是壹場“天災”。他們缺乏必要的心理準備,所以比父母受到的打擊更大。而且,孩子比大人更敏感,更脆弱。他們沒有調節心理的能力,壹時難以面對家庭受損的嚴酷現實,所以會無所適從,郁郁寡歡。孩子也懂得比較。他們會拿自己的現在和過去比較,覺得自己的處境比以前差很多,拿自己和健康家庭的孩子比較,覺得自己不加別人家的孩子,從而滋生自卑心理,變得膽小,缺乏自信和進取積極的精神。
如果孩子覺得有壹方父母不要他(她),覺得他(她)沒有得到父母的愛,他(她)就容易抑郁,不願意與他人接觸,經常對周圍的人表現出緊張。他們總是懷疑別人會在背後說他們家庭的缺陷,父母的離婚。他們認為別人看不起自己,不願意向別人敞開心扉,所以自我封閉,不願意出去與人打交道,表現出孤獨內向的性格特征。
抑郁和自卑
因為壹直生活在壹個完整的家庭中,面對家庭的突然破裂,孩子無法接受眼前的現實,無法適應沒有父親或母親的環境。孩子心理不成熟,不能理解父母的生活,更不能理解他們的難處。幼小的心靈脆弱敏感,沒有自我調節的能力。壹旦受到沖擊,就會不知所措,不知所措。孩子看到同齡人和父母開心地玩耍,最容易想起自己過去的生活。現在已經不是過去的樣子了。他們內心的悲傷和失落讓他們感到壓抑和自卑。孩子找不到自己的快樂,看不到自己的快樂在哪裏,所以拒絕快樂,沈浸在焦慮和悲傷中。
(三)悔恨與退縮
單親家庭的孩子自卑感很強。他們自卑,悲觀失望。由於對自己的評價較低,他們將工作和學習的失敗歸因於自己的無能,從而產生焦慮、內疚、失望等負面情緒體驗,導致其整體心理失衡。久而久之,他們對自己失去信心,甚至對於那些稍加努力就能完成的任務,也往往因為無能而輕易放棄。很多單親家庭的孩子被批評後,總覺得自己不好。別人自嘲的時候,總以為自己做錯了。長期的自責、自卑、自卑,會把所有的不如意都歸結於自己的缺點,對自己做過的事情有恐懼的傾向,長大後退縮。
與人交往缺乏安全感
單親家庭的孩子在父母離婚的過程中,看到人們互相攻擊,卻學會了討價還價,互相敵視。因此,他們對人際交往缺乏信心。他們的監護人由於家庭的缺失,情緒受到幹擾,非常容易把這種情緒帶到與孩子的互動中。孩子生活在恐懼中,在家庭破裂後花費大量時間來應對家庭關系,對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感到焦慮和不安全感。因此,他們在所有人面前都感到不安和敏感。在交朋友的時候,他們總是害怕別人說自己的壞話。他們總是對別人說的話不高興,在與他人的關系中表現為退縮和焦慮。
(5)嫉妒
壹般來說,單親家庭的孩子享受不到健康家庭的孩子那麽多,無論是物質上還是精神上,這正是每個孩子所渴望的。因為健康家庭的孩子能得到的,單親家庭的孩子不容易得到,他們的心理很容易從最初的羨慕變成嫉妒恨。心理上,他們會對父母表現出特別的依戀,希望從父母那裏得到雙倍的回報。在物質享受方面,如果他們不能正確對待這種差距,認為別人能得到的就應該歸自己所有,就容易導致盜竊等犯罪。
(6)叛亂
因為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孩子圈子”中地位較低,容易受到其他孩子的嘲笑和欺負。但是,每個人都渴望尊嚴、欣賞和認可,所以在言行上刻意表現得與眾不同,有時甚至喜歡“頂撞犄角”,以顯示自己的存在價值。
每個家庭的環境都不壹樣,每個人作為家長的性格特點和教育理念也不壹樣,導致每個家庭教育孩子的方式也不壹樣。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的孩子,由於這類家庭的特殊性,會遇到社會、文化、經濟、人際等方面的壓力,需要單親家長給予考慮,及時給予心理上的幫助,幫助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
對單親家庭孩子心理問題的統計表明,很多有心理問題的人都與其出身關系的家庭有關,但有單親孩子的家庭不壹定能養育出心理不健康的孩子。
不要給單親家庭的孩子貼標簽,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單親家庭的女孩有什麽特點?嗯,不知道別人怎麽看。我沒有父親,但我內心渴望父愛。我壹直單身,不是因為沒人追我,是因為我害怕談戀愛,我不喜歡比我小的男生。希望能有壹個比我大的成熟穩重的男生做男朋友,這樣我會有安全感。我媽對我很好,因為我沒有再找過她,怕繼父對我不好。嗯,我這輩子最孝順的就是我媽,我會永遠愛她。看似遙遠,但單親家庭的孩子都渴望家庭的溫暖,我也是,希望每個單親家庭的孩子都能幸福,也希望同齡的孩子或長輩能給他們更多的關心和保護。
望采納
單親家庭的孩子在處理感情方面有什麽特點?自卑,自責,不自信,偏激,仇恨這個社會。
雖然經歷了很多負面的感受。
多接觸樂觀的孩子。
感染壹些積極的思想和態度。
單親家庭的孩子和再婚家庭的孩子心理有什麽不同?單親——肯定有明顯的性格缺失。畢竟,父母不可能既是父親又是母親。所以不是缺少父愛就是缺少母愛。簡而言之,外表在不同的方面是不壹樣的。要麽刻薄爭強好勝,要麽索然無味。
再婚——沒有明顯的個性缺失,但總有不適。隨著年齡的增長,往往會對老人的未來感到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