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當精神需求變成剛需,盤點壹下那些“互聯網加心理咨詢”app的特點。

當精神需求變成剛需,盤點壹下那些“互聯網加心理咨詢”app的特點。

傳統向“互聯網+”轉變?心理咨詢行業的現在和未來

隨著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活節奏不斷加快,面對紛繁復雜的生存壓力和困境,很多人的心理開始出現亞健康,各種心理疾病開始迅速蔓延。中國每年約有28萬人因心理壓力而自殺,心理健康本應逐漸引起民眾的重視。

當心理咨詢的需求與中國人的隱性特征發生沖突時,心理咨詢的市場需求的釋放必然會經歷壹個漫長的過程,但我們可以知道,傳統的心理咨詢方式將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而此時,“互聯網加心理咨詢”無疑將引領行業變革。

目前“互聯網加心理咨詢”的主流產品形態是App,產品模式分為以下三類:

壹、工具:包括心理測試、情緒記錄、心理和心率測量等功能,主要作用是幫助用戶觀察和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保健狀況;

二、內容類:包括社交、心靈雞湯、心理音頻、心理學家專欄、心理句子等。,主要作用是用專業的內容對用戶進行大範圍的教育,給予用戶積極的心理暗示;

三、內容+付費咨詢:結合內容型App的特點,以內容吸引用戶,再引入專業心理咨詢師付費咨詢。

其中,第三種是目前商業模式比較清晰的類型之壹。

那麽,目前“互聯網加心理咨詢”賽道上的app都有哪些特點呢?

壹、下壹個心理學:

推出較早,用戶數量可觀。產品定位是心理平臺,連接需要心理幫助和提供心理幫助的人群,建立心理服務的線上生態圈。在產品線上也在不斷做加法,聚合了現有的三類app:口袋心理測試、心理FM、next心理。

二、鴨梨的心理:

鴨梨早期心理學的切入點是抑郁癥的心理管理。目前定位為心理健康管理平臺,采取“互聯網+中的心理診療”盈利模式,形成線上線下導流。特點是分別為用戶和咨詢師設計了兩個app。用戶有心理健康檔案,也可以設置隱私管理。

三、簡單心理學:

李姣(真名:李珍)曾是壹名大學教師,在創辦簡單心理學之前,她在微信上做過壹些心理咨詢科普。在此期間,她經常收到關註用戶的付費咨詢需求,由此看到了心理咨詢行業的信息不對稱。

基於在微信運營中的體驗,把單純的心理變成了有趣的心理咨詢平臺,弱化了心理咨詢的隱秘部分,使之成為壹種體驗式的消費產品。其特點是更註重咨詢師的個人品牌建設,也組織出版壹些付費的心理學課程,以咨詢師談心、漫畫、文章、視頻、電臺、簡答等各種輕松的形式呈現心理問題。

四、雲樹:

雲書的定位是“壹個可靠的、有愛心的心理咨詢互助社區”。雲樹的主界面是“發帖求助”,根據答題熱度實時更新排名顧問名單。通過側面菜單欄,可以進入幫助廣場,瀏覽別人的幫助,評論,點贊,分享;還可以了解到咨詢師的基本信息,服務價格,回答問題,筆記,評價等。也可以選擇多種心理測試。

相比較而言,雲樹的特點是呈現方案全面,隨下拉刷新隨機變換的多彩界面也給瀏覽帶來了不壹樣的體驗。

五、心理幫助:

最初,這是壹款針對高考生及其家長的心理咨詢APP。現在心理幫助更傾向於做個人心理健康管理平臺。特點是內置心理調頻,用戶可以通過聽音頻來放松。

至於心理幫助,如果用戶想得到專業的心理幫助,根據咨詢的時長、方式、場景不同,價格也不同。在其“探索”模塊中,可以看到其他用戶的咨詢過程。個人認為,這樣可以對用戶轉化起到很好的刺激作用。

六、心理記錄:

心理錄定位於心理咨詢與心理教育平臺,其五大主要模塊為咨詢、測試、解夢、團體、心靈。它的特點是它的“咨詢”板塊,分為圖文信息和音視頻咨詢。“釋夢”和“煩惱”模塊強化了心理記錄的社會屬性,而在“群”模塊中,既有心理病人群,也有咨詢師的學術交流群。

以上六款app整體功能分布如下:

如前所述,中國人羞於表達內心的感受,這恰恰是“互聯網加心理咨詢”App的機會。目前,我國心理咨詢市場需求的釋放需要引導。但是,互聯網改造任何壹個傳統行業都需要時間,教育用戶的過程也是漫長的。如何讓大眾更信任心理咨詢服務,更低門檻地使用心理服務,成為心理健康領域創業者必須思考的問題。

本文僅表達個人觀點,是時候拋磚引玉了!有什麽好的心理學APP推薦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