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崆峒山簡介

崆峒山簡介

洞天福地十洲三島十洞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名山泰山衡山華山嵩山。

青城山、武當山、武夷山、千山

茅山崆峒山鐘南山河棗山

齊雲山嶗山龍虎山廬山

羅浮山

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西部,相傳為廣成子黃帝所問。崆峒山是六盤山的壹個分支,山勢雄偉險峻,秀麗巧妙。主峰叫馬鬃山,海拔2025米。

崆峒山上有很多寺廟。絕壁與峰巒之間,壹排排精致巧妙的古建築聳立,上接蒼穹,下臨深谷,紅樓如天宮。相傳秦漢時期,道士在此建館修行。魏晉南北朝時期,崆峒山道教興盛。唐宋至元代,山上的寺廟景觀有所增加和擴大,也因戰亂和災害而不斷遭到破壞。明朝萬歷年間,皇帝下令按照武當山的規定修建宮觀,從此崆峒山成為西北最大的十方叢林。當時全山有四十余座寺廟(即東臺、西臺、南臺、北臺、中臺、天臺、桂苓、八仙臺),九宮(即紫霄宮、飛聖宮、五龍宮、於震宮、老營宮、太和宮、王牧宮、景清宮、循道宮)和十二所。據介紹,崆峒山現有道教宮觀15座,其中有3座為道教徒居住。1990年,崆峒山道教協會成立。

崆峒山最大的寺廟是太和殿,又稱皇城,現在由道士管理。主要大殿有真武殿、黃愚殿、老君殿、三官殿、太白殿、祖師殿、王耀殿等,多為明代建築。真武堂的斜坡上,有壹條明代刻龍,栩栩如生。廟裏的神龕上有壹尊真武大帝的鍍金銅像。在老先生的大廳裏,有太上老君、真人和尹。寺墻上有壹幅60平米的《太上老君八十壹圖》,為明代作品。

道教管理的另外兩個寺廟是少年宮和三交洞。後人的宮殿供奉道教女神,如畢夏袁俊,松子娘娘,生育娘娘和保姆娘娘。三教洞是壹座窯洞式建築,裏面供奉著老先生、釋迦牟尼和孔子,是儒釋道三教合壹的表現。

洞穴的分布是崆峒山的壹大特色。其中最具傳奇色彩的是宣和洞。它坐落在東臺的懸崖上。相傳洞內有壹玄鶴,原是廣成子座前的仙童。因為違反了神仙家的規矩,廣成子壹怒之下把它變成了玄鶴,趕進了山洞。東臺現在有壹個叫鶴的大廳。堂前有對聯曰:“白雲依稀歸,宣和想象飛。」

神奇的崆峒山位於西北,山川險要。現在是甘肅省東部的旅遊勝地,香客與日俱增。

顧鈞、朱:長命長觀之景:古仙女山道觀(沈陽:遼寧師範大學出版社,1996),第71至73頁。王壹娥與朱郭:崆峒山之旅,中國道教,第4期+0991,第49-51頁。程、王:甘肅道教第壹名山:平涼崆峒山,中國道教,第1990期,第52-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