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倒掛燒紙:在農村,老人去世後,家裏的晚輩要把老人放在堂屋裏,腳朝裏朝外,然後在床前放壹個“老盆”,然後孝子和父母來燒紙,壹定要在“老盆”裏燒。農民稱這種程序為“倒燒紙”。
2.報廟號:在農村,老人去世後,孝子要在老人去世當晚到祖墳報到。農民把這個程序叫做“報廟號”。
3、喪:報完廟號後,家裏的晚輩要盡快通知親朋好友,這也是很有講究的。孝子喪服。到了別人家,進不了門。有人出來迎接,不分年齡,都要磕頭。農民稱這種程序為“喪”。
4.換衣服:葬禮結束後,家裏的晚輩要出門,給老人定制壹套新衣服,然後穿上。農民稱這壹程序為“換衣服”。
5、拉孝子的帽子:拉孝子的帽子的意思並不是說要拉掉帽子,而是說老人去世後,家裏的晚輩會到外面去,給前來幫忙的親戚朋友訂壹些帽子。農民稱這種程序為“拔孝帽”。
6.建彭羚:喪帽拉下後,晚輩需在家中建壹座彭羚,或在堂內設靈堂祭奠,主要是方便親友悼念死者,提供壹個莊嚴肅穆的場所。農民稱這壹過程為“建造彭羚”。
7.拉菜單:彭羚建成後,肯定會有很多親戚朋友來拜年。這個時候就要準備飯菜,拉菜單就是找廚師做飯。
8.潑湯:在葬禮儀式正式開始的前壹天晚上,大兒子會沿街潑湯面。農民稱這種程序為“潑湯”。
9.破土:哀悼日,孝子和忙碌的客人壹般先去墓地。到了現場後,孝子先挖三遍地,剩下的工作都是給忙碌的客人做的。農民稱這壹過程為“破土動工”。
10,吊唁:葬禮前會有壹個集中吊唁,所有客人都要去。
11.破舊盆:集中吊唁結束後,大兒子手持喪棒,走到十字路口時停下,然後打破燒紙盆。農民稱這壹程序為“破舊盆”。
12,送路費:以前的交通工具不發達,墓地離村子很遠,所以家屬會帶點吃的給送葬隊簡單吃!農民稱這種程序為“送路費”。
13、埋葬:埋葬已故老人意味著葬禮儀式基本結束。
14.圓墳:老人下葬後的第三天,晚輩們會去掃墓,在墳前多加壹些土。農民稱這種程序為“圓墳”。
15、燒七:老人下葬後的第七天,孩子們會為老人“燒錢”。這個程序結束後,就意味著葬禮儀式已經全部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