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江淮方言,其實就是淮西方言。淮西最早的口語是古楚語,12年楚都在安徽阜陽,19年淮西壽春緊隨其後。這壹階段,淮西人控制了廣大的江南地區並加以開發,如上海等。也就是說,楚國後期江南就有安徽人。事實上,明朝的官方語言並不是江蘇省的淮東方話,而是安徽省中部的淮西化話。淮西化方言因為有卷舌和鼻音,相對比較好懂,但是是濁音。與淮西化方言相比,淮東方話保留了更多的古漢語痕跡,更難懂。
外地人聽起來像吳語,那是他們的辨音能力。江淮官話和現代吳語差別很大,但有出處。江淮官話以古吳語為基礎,後來與官話合並。現代吳語是從古代吳語本身發展而來的。我是淮安漣水人,我覺得我們的方言至少有三分之壹的外地人能聽得懂,就像宿遷連雲港鹽城徐州周邊我們能聽得懂壹點方言壹樣。但這與吳語無關。吳語方言圈都在江南,很多詞很難懂。即使是本地人,不同的地方方言,有時候也很難聽懂,所以北方人聽不懂很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