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黃龍府詳細信息大全

黃龍府詳細信息大全

黃龍府位於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縣城。是遼金時期的軍事重鎮和政治經濟中心,是中國的歷史名城之壹。城址周長3.5公裏,城址遺跡7處。

公元1127年,金兵俘虜了宋惠帝和秦帝,壹度囚禁於此。南宋著名抗金名將嶽飛曾說:“直取黃龍府,與諸軍共飲。”黃龍府指的就是這個地方。

中文名:黃龍府地理位置: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農安鎮西門氣候類型:溫帶季風氣候開放時間:8: 00-18: 00門票價格:20元周長:城址周邊3.5公裏,城址遺跡:7個國家:中國城市:吉林省長春市。出發前必讀,景點動態,景點介紹,關鍵信息,古記載,最初發展,設立農安縣,農安古塔,傳說,後來發展,地理位置,古記載表明黃龍府位於農安古城。周長3.5公裏,還有7個門遺址遺跡。《遼史》載:“龍州黃龍府原為渤海扶余府,太祖平渤海崩於此,黃龍澗(今)改名。”黃龍府作為遼國的軍事中心,設置有部署署,軍事長官由兵馬部署。南宋著名抗金名將嶽飛對部下說“直奔黃龍府,與諸君共飲”,指的就是這裏。前期開發農安古城的遼代古塔,建於983-1030之間。古塔為實心磚建築,八角形13樓,高近40米。壹樓屋檐下是磚雕鬥拱,四面都是壺門。塔自下而上層層收縮,塔尖指向藍天,塔檐層層飛起,屋檐處風鈴清脆,悠揚悠揚。農安縣地處平原,遼塔如雞群聳立,數十裏外可見其雄姿。南宋著名愛國將領嶽飛,讓人們記住了這座著名的軍事重鎮——黃龍府。從其著名的“黃龍”之名和宋遼金的曠日持久的戰鬥中,人們想象這座城市壹定是戒備森嚴,易守難攻,是壹座強大的城鎮。歷史上確實如此。黃龍府是遼國六府中的重要壹員。農安縣位於古城所在地。在其境內及周邊23座遼金古城遺址出土的大量遼金時期文物,可以見證當年黃龍府的重要地位和繁華景象。農安縣最早建立於公元4世紀中葉,是北方扶余國的晚期帝都。由於地處西部草原和東部丘陵的交匯處,控制著松花江兩岸和南北交通的咽喉,所以在東北古代歷史上壹直是交通樞紐和兵家必爭之地。自古以來就是東胡、鮮卑、欒、肅慎、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的重要舞臺。遼代初,黃龍府統治五州三縣。到遼聖宗時(公元11世紀),除行政長官外,還設有軍部和兵部。此外,還重新安置了無涯、鐵力湖等部落軍隊,駐守黃龍府及其主要州市。同時也大大加強了黃龍府的城市建設。此時的遼國正處於鼎盛時期,也是歷史上農安古城的重要發展階段。隨著政治、經濟、交通的發展,黃龍府人口急劇增加。當時農安壹帶人口密集,村鎮相對。當時黃龍府不僅居住著契丹人、渤海人、漢人和女真人,還有鐵力人、武岡人、突厥人和黨項人。據三朝北盟編撰,當時黃龍府“雜有各國風俗”。“各個國家的人聽不懂會場語言的地方,可以拿著證據用中文爭論。”黃龍府古城幾經破壞繁榮,演變為農安縣城。在今天的城市裏,壹座遼金寶塔給這個縣帶來了濃郁的歷史氣息。此塔建於遼聖宗太平三年(公元1023年),已有上千年歷史。寶塔是佛教的象征和產物,遼朝信奉佛教。遼聖宗時期,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面都達到了頂峰。隨著佛教的盛行,遼代修建城堡時,寺廟和寶塔壹般都建在大興,農安塔就是在這種特定的歷史環境下修建的。晉國建立後,黃曾壹度將作為都城,後又派兵攻打北宋政權。1126年(金天惠四年),入侵開封,俘獲惠、秦兩位皇帝。南宋初,抗金英雄嶽飛激勵部下“直取黃龍府,與君子共飲”,意即此城。這個故事被傳為佳話。農安古塔農安古塔共13層,高44米。這是壹座八角形屋檐的堅固建築。關於這座塔有壹個感人的傳說。在農安縣城以東不遠處,有壹個叫萬金塔鄉的小鎮,起源於其境內的壹座半塔。所謂萬金塔,就是由半塔的諧音轉化而來。半塔,顧名思義,就是壹個只有塔基礎的大土包。相傳此半塔與農安縣遼塔關系密切。傳說關於黃龍府這個名字有壹個傳說:公元926年(遼天仙元年),遼朝皇帝盧野阿保機率兵攻打渤海,他們首先占領了扶余城。正月,渤海王進軍呼市(今黑龍江省寧安縣東京市),渤海王投降。二月,渤海改為東單,國號改為天仙,呼汗城改為天府城。之後,廖太祖回到虞城,老師的丈夫,留在這裏養病。七月,遼太祖病重。壹天晚上,壹顆巨星降落在太祖廟前。第二天拂曉,扶余城上空盤旋著壹條黃龍,長達壹裏多,泛著金光。後來黃龍鉆進了太祖居住的宮殿。突然,紫色的氣體遮住了天空,黑色的煙霧遮住了太陽。過了壹天才漸漸散去。毛去世不久,享年55歲。從此廖將扶余府改為黃龍府。這個傳說當然不可信,只是為了神化遼太祖,但黃龍府的名字真的是由此而來。遼聖宗在位期間,有壹天,壹個流浪的和尚來到遼國,對遼國國主盧野龍旭說:“國主是真龍天子,德行天下,但現在各國都在壹起崛起,防不勝防。”昨晚,我看了天象。遼國會有土龍誕生,位置在黃龍府東北。盧野聽了龍旭的話,大吃壹驚,問道:“神仙有妙計嗎?”?”和尚笑著雙手合十道:“避禍不難。妳可以在那裏建壹座塔來控制龍脈,世界將會和平。於是遼國公下旨,在黃龍府東北,建了壹座塔,和尚就指著那座塔。然而,在修復過程中,和尚告訴廖師傅,土龍已經搬到黃龍府,龍脈鎮的塔需要在黃龍府建造。遼主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保住皇位,對和尚說的話深信不疑,於是下令放棄已建了壹半的塔,在黃龍府另建壹座塔,即農安遼塔。經過後期長時間的發展,農安遼塔幾經戰亂和風雨侵蝕。解放前,它已剝成兩頭細中間粗的木棍。1953年,農安遼塔第壹次維修。裝修時,在10層中間發現壹塊可移動的方磚,方磚露出來,裏面有壹個洞穴,相當於半個房子的大小。有壹個磚臺,裏面有悉達多喬達摩、觀音菩薩、銀質獎章、瓷香爐、木盒、銀盒、瓷盒等。這些珍貴文物是研究農安遼塔和遼史的重要資料。在半塔(萬金塔)的塔基上,還挖出了壹座精美的石雕寶塔,現藏於我省博物館。後來經過金、明、清,農安幾經變遷,壹度廢棄為蒙古人的遊牧之地,壹度設置為驛站。現在,這座有著幾千年文明的古城又將煥發出勃勃生機。農安縣啟動了“弘揚黃龍文化,建設東北歷史文化名城”工程,計劃用3至5年時間完成黃龍府文物保護和文化項目開發。歷史文化名城農安縣正以嶄新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地理位置農安縣位於松遼平原腹地,東經124 31′—125 45′,北緯43° 55′—44° 55′。東鄰德惠市,南接省會長春,西接公主嶺、長嶺兩縣,北接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年平均氣溫4.7度,無霜期145天,降水量507.7毫米,有效積溫2800度。地勢平坦,四季分明,屬溫帶季風氣候。

古黃龍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