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姓來源:(1)出自姓氏。齊,是的兒子,是兒子的姓。他的14代陸、子湯,經過11戰役,在公元前1600年壹舉滅夏,建立了商朝,史稱商湯。後人以他的名字為姓。(2)滅商,封之庶弟魏子於宋,以祭唐。春秋時,宋國大臣黨元被任命為部城書記(主管建設),他的兒子公孫壽不願接替繼父的位置,於是他的兒子黨義繼位,後來後人到草頭被稱為唐氏。(3)避禍改姓。宋朝最後壹個君主和他的侄子龍,避開了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災難,改信了唐。五代時,南唐右仆射尹崇義,國家倒向宋朝,避父姓,全家改姓唐。縣望:鐘山縣(今河北定縣)、範陽縣(今河北涿縣)。在宋代,它被列為中國第97個最流行的姓氏,占全國人口的0.16%,約有12萬人。如今被列為中國第90大姓,占全國人口的0.19%,約250萬人。
先秦時期,唐姓主要在中原。漢朝東移至江蘇。唐朝時,移民南移至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福建等地。明朝進入兩廣。清初入臺灣省。
通宇創業
唐在明朝進入廣東,現在是廣東第74個最受歡迎的姓氏。唐家進潮起家祖籍,象山縣(今中山市)人,明中葉移民進潮,定居潮陽縣龜山市嘉定岐南村(今通榆鎮)。明朝末年,他的後裔從海門等地分離出來。
潮汕唐姓人口約1.93萬。其中金平、龍湖、濠江區約3500人;朝陽區1100余人,分布在通榆、海門、棉城等鎮。朝陽區20人左右;澄海區約100人,分布在澄城、龍都等鎮。南澳大利亞大約有100人。饒平約10000人,居住在柘林、黃岡,分布在三饒、大城等鎮。揭陽市200多人;揭東2500多人分布在新亨、玉湖、西昌等鎮;普寧1500余人,分布在夏佳、流沙、麒麟等鎮;惠來回龍河等鎮約300人。
文才兼武將
唐寬,字壽侯(?-1729),朝陽縣海門人。我小時候沒了爸爸,媽媽最孝順。成年後加入海門營,從兵卒晉升為海門守備。動作敏捷,熟悉水性。清康熙51年(1712),南澳連長黃龍率師出海,突然狂風大作,壹艘戰船沈沒。唐寬跳入海中,冒著生命危險救下落水的100多名士卒。所有官兵都驚呆了!後來,他被調到廣海駐防,土匪不時作亂。唐寬領兵平定。後來,他被提升為象山中尉。雍正七年(1729)升任金門鎮連長,任前病逝。
唐(1834-1892)宣化縣柘林鄉人。29歲那年,我升職了。但因為家裏窮,湊不夠錢去北京考試,我就離家去了暹羅(泰國)靠賣字謀生,還報了學徒工。有了壹點積蓄,回家在首都讀書準備考試。可惜母親因病去世,她回老家觀察母親的孝心,感嘆高中的機會。光緒六年(1880)被選為知府。曾任福建省閩侯縣後埠縣令,後為雲南省合陽縣(今澄江縣)知縣。他在任期間,勤政愛民,造福壹方,卻積勞成疾,於光緒18 (1892)年逝世。
唐,1907,饒平縣人。17歲去香港謀生。1934聯合創辦南泰銀行任經理。1945後,與傅航共同經營房地產,共同創辦中貿公司,任董事長。歷任中華總商會副會長、會長,潮州商會主任、副主任。曾任廣東省政協常委、全國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