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13個月的孩子喝奶,給吃什麽當主食

13個月的孩子喝奶,給吃什麽當主食

9-12個月

上飯桌

9個月後是寶貝建立進餐規律的階段,他們開始登堂入室,在餐桌上占有壹席之地了。他們正式進入離乳期,規律的進食將會慢慢替代乳品的營養地位。經過幾個月的輔食添加訓練,他們可耐受的食物範圍擴大了,常見的食物已不在話下。雖然寶貝在餐桌上仍是個“小麻煩”,但這是讓他們領會正常進食規律的壹個重要過渡。

吃肉菜飯

減少餵奶的次數,讓寶貝隨餐進食營養更加豐富多樣的輔食。寶貝的壹日飲食不妨這樣來安排,早晚母乳各壹次,早餐給予肉末菜泥大米粥,午餐搭配碎菜肝末爛面條,下午加些蘋果泥和小餅幹,晚上做雞蛋黃魚羹和碎菜爛飯,是不是看上去挺好吃?

每天喝奶

如果輔食添加正常,9-12個月大的寶貝每天應保持飲奶300-500毫升,以滿足生長發育的需要。從自然角度來看,雖提倡應堅持哺乳到寶貝滿1歲半,但母乳餵哺到這個階段已遠不能滿足寶貝的生長發育需要了。

味道重不重

許多寶貝長到1歲了還不識五味,因為他們的媽咪擔心寶貝的心臟、腎臟功能發育不完善,不敢讓寶貝品嘗鹹、酸、甜、油的食物,當然,未額外添加鹽、糖、醋、油等調味品,營養也不會缺乏,添加少許鹽、糖、油也不意味著寶貝長大後就壹定會成為壹個高血壓、肥胖、糖尿病的患者。實際上,適當的味覺刺激能夠調動寶貝的食欲,甚至可讓他們更快樂、更聰明。媽咪不妨以自己的口感作為標準,感到稍稍淡些,寶貝就可以耐受了。

.嬰幼兒斷奶後的營養補給

母乳餵養到5~6個月以後,由於嬰兒迅速生長發育,母乳中的營養成分已不能滿足其需要。從這時起,應逐漸添加輔食,以補充母乳營養不足及自身的消耗。添加輔食能夠逐漸增強嬰幼兒的消化功能,為逐步向普通飲食過渡打下基礎,也為斷乳做好準備。

斷乳,壹般在嬰兒8~12個月時的秋涼季節最為適宜。斷乳並不是停止壹切代乳品,而是戒斷母乳餵養,以代乳品及其他食品來取代。這是壹個漸進的過程,需要壹定的時間讓嬰兒逐漸適應,也就是在添加輔食的基礎上,逐步過渡到普通飲食,以利於嬰兒的消化吸收、利用、代謝,保證其日常生活及生長發育的營養需要。斷乳後的嬰幼兒,必須完全靠自己尚未發育成熟的消化器官來攝取食物的營養。由於他們的消化機能尚未成熟,因而容易引起代謝功能紊亂,故斷乳後嬰幼兒的營養與膳食,要註意適應該時期機體的特點。

斷乳後,嬰幼兒每日需要熱能大約1100~1200千卡,蛋白質35~40克,需要量較大。由於嬰幼兒消化功能較差,不宜進食固體食品,應在原輔食的基礎上,逐漸增添新品種,逐漸由流質、半流質飲食改為固體食物,首選質地軟、易消化的食物。鑒於此,嬰幼兒的飲食可包括乳制品、谷類等。烹調時應將食物切碎、燒爛,可用煮、燉、燒、蒸等方法,不宜油炸及使用刺激性配料。

嬰幼兒斷乳後不能全部食用谷類食品,也不可能與成人同飯菜。主食應給予稠粥、爛飯、面條、餛飩、包子等,副食可包括魚、瘦肉、肝類、蛋類、蝦皮、豆制品及各種蔬菜等。主糧為大米、面粉,每日約需100克,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增加;豆制品每日25克左右,以豆腐和豆幹為主;雞蛋每日1個,蒸、燉、煮、炒都可以;肉、魚每日50~75克,逐漸增加到100克;豆漿或牛乳,每日500毫升,1歲以後逐漸減少到250毫升;水果可根據具體情況適當供應。

斷乳後嬰幼兒進食次數,壹般每日4~5餐,分早、中、晚餐及午前點、午後點。早餐要保證質量,午餐宜清淡些。例如,早餐可供應牛乳或豆漿、蛋或肉包等;中餐可為爛飯、魚肉、青菜,再加雞蛋蝦皮湯等;晚餐可進食瘦肉、碎菜面等;午前點可給些水果,如香蕉、蘋果片、鴨梨片等;午後為餅幹及糖水等。每日菜譜盡量做到多輪換、多翻新,註意葷素搭配,避免餐餐相同。此外,烹調技術及方法,也能影響嬰幼兒的飲食習慣及食欲。若色、香、味俱全,可促進嬰幼兒食欲,增多食物攝入,加強其消化及吸收功能。

從嬰幼兒起就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防止挑食、偏食,要避免邊走邊餵、吃吃停停的壞習慣。嬰幼兒應在安靜的環境中專心進食,避免外界幹擾,不打鬧、不看電視,以提高進餐質量。

在正餐外,不要再給嬰幼兒零食,特別是少吃巧克力,以免影響小兒食欲和進餐質量;如進食過多,反而易導致營養失調或營養缺乏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