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個燒麥如果大約是70克左右,吃壹個燒麥的熱量相當於吃了壹碗米飯。
燒麥,又稱燒賣、肖米、稍麥、稍梅、燒梅、鬼蓬頭,在日本被稱作焼売,是形容頂端蓬松束折如花的形狀,是壹種以燙面為皮裹餡上籠蒸熟的小吃。
形如石榴,潔白晶瑩,餡多皮薄,清香可口。噴香可口,兼有小籠包與鍋貼之優點,民間常作為宴席佳肴。在中國土生土長,歷史相當悠久。人們把它叫做燒賣;燒麥在制作材料做法等方面有很大差異。
燒麥起源
燒麥是非常引人喜愛的特色小吃,它起源於元代初期、今內蒙古呼和浩特壹帶的商途茶館。到了明清時代,“稍麥”壹詞雖仍沿用,但“燒賣”、“燒麥”的名稱也出現了,並且以“燒賣”出現得更為頻繁些。
李鬥《揚州畫舫錄》、顧祿《桐橋倚棹錄》等書中均有燒賣壹詞的出現。《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燒賣、匾食有何難,三湯兩割我也會。
傅崇矩《成都通覽·成都之食品類及菜譜》中開列了“各樣燒麥,大肉燒賣、地菜燒賣、凍菜燒賣、羊肉燒賣、雞皮燒賣、野雞燒賣、金鉤燒賣、素芡燒麥、芝麻燒麥、梅花燒麥、蓮蓬燒麥……”清代無名氏編撰的菜譜《調鼎集》裏便收集有“葷餡燒賣”、“油糖燒賣”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