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團以下蘇德步兵的編制及武器比較

團以下蘇德步兵的編制及武器比較

東線碰撞,1941年團以下蘇德步兵編制及武器對比。

德軍步兵班由10人組成,分為步兵組6人+機槍組3人+班長1人。武器就不多說了。值得註意的是,在它的其他武器中,除了標準的M24手榴彈外,還有炸藥和煙霧彈,這是德軍步兵常用的反坦克武器。煙霧封死後,步兵靠近,然後將兩個炸藥掛在坦克炮管上。

當然,辦法不止壹個,只不過德軍步兵在巴巴羅薩行動前期遇到了蘇聯的T34、KV1這樣的厚皮坦克,37mm反坦克炮基本打不透,步兵反坦克就成了常規作戰。蘇軍步兵小分隊的編制比德軍多壹個,6個步兵小分隊+2挺沖鋒槍+2挺機槍+1個班長。雖然這裏看起來很美,每個小隊都有兩支波波沙和壹支半自動步槍,但是在41年,蘇軍的編制非常混亂,只能說只是壹紙編制。

雙方步兵排有4個步兵班和1輕型迫擊炮班,但排的編制差別很大。可以看到,德軍排有排長+1排長+3跑腿+1擔架員。蘇軍只有1跑腿+1排友,蘇軍在指揮和指揮傳遞上比德軍差。從人數上看,德軍排名49,蘇軍排名51,相差不大。

蘇德步兵連隸屬於三個步兵排,但其他方面的差異拉大。先看公司。算上連長,德軍有13人,他們有壹個電臺。只有六個蘇軍,沒有電臺。德國連隊有壹個7人反坦克分隊,配有3支反坦克步槍(Pzb39,壹種7.92mm反坦克步槍)。蘇聯沒有反坦克部隊,但有壹個12人的機槍排,有兩挺M1910馬克沁水冷重機槍。

另外,德軍每個排都配有擔架(衛生員),蘇軍排沒有,但連隊有壹個五人醫療隊。但更大的不同是,德國公司下面有壹支20人的專屬後勤隊伍,其中有三輛馬拉的彈藥車(從上級單位拉彈藥補給)、壹輛食品車和壹輛卡車。

而蘇軍只有壹輛食品車和壹輛彈藥車(馬拉的),蘇軍更多依靠上級部隊的後勤補給。而且蘇聯連隊沒有配備電臺,連隊跑腿少,在組織協調上是巨大的損失。總人數差不多,德國公司187,蘇聯公司177。

雙方每個步兵營有三個步兵連和壹個機槍連。但在這個層面上,雙方的差距繼續拉大。德國機槍連有12三腳架MG34重機槍和6門81mm迫擊炮。而蘇聯機槍公司只有12馬克沁,沒有迫擊炮。

另外,蘇軍軍營只有4名軍官,而德軍有6名軍官+15(包括機動隊)。雖然兩邊有兩個信號單位,但人數並不相等。德軍有兩個有線電話隊、四個無線電隊、壹個信號隊和壹個信使隊,共39人。蘇軍只有兩個有線電話隊和壹個無線電隊,18人。德軍兵營有50輛四輪馬車,11輛四輪馬車,而蘇軍只有20輛四輪馬車,沒有四輪馬車。

德軍總人數835人,蘇軍676人,而德軍步兵營更像是壹個小獨立團,有單獨作戰的能力。蘇軍步兵營不完整,需要依靠優勢部隊。在團壹級,雙方差距開始縮小。同樣,每個團有三個步兵營。作為團級單位,炮兵是必須的。

雙方各有壹個反坦克炮兵連和壹個步兵炮兵連。不同的是蘇軍營地沒有迫擊炮,所以在團壹級增加了壹個重型迫擊炮連。但是德國步兵炮兵連有兩個150mm SIG33,非常兇猛。只有團壹級,功能基本完善。當然,由於德軍在營壹級的獨立性更強,所以團的職能單位比蘇聯少。無非是蘇聯有壹個特種防空連,裝備了馬克沁的四倍。

德國人沒有,但是他們每個步兵連都有MG34防空三腳架。如果是機槍連,他們會在拖車上有雙機槍座,用於防空。不過話說回來,不管蘇聯還是德國人,這種中口徑機槍都是用來防空的。只能說是幹擾了飛機,不能肆無忌憚地舔地。如果真的需要防空,那就得20mm以上,但這個口徑壹般都是師或者機械化部隊配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