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遼東楤木的藥用價值

遼東楤木的藥用價值

楤木莖皮

藥材的拉丁學名為楤木。

拉丁植物和動物礦物名稱楤木。

漢語拼音宋木

來源《中華本草》

別名喜鵲布達(本草綱目)、胡楊刺(浙江本名)、刺桐皮(蘇北本名)、鳥布素(蘇南本名)、通刺(福建本名)、黃龍寶(四川寶興本名)、刺柏(四川峨眉本名)、金合歡、天妃蜈蚣(四川北碚本名)。

藥材基為五加科龍牙楤木的莖皮或莖。

收獲並儲存2-3株種植於森林中的幼苗,收獲並幹燥,或新鮮使用。

生藥材的鑒別:楤木樹皮呈剝落狀、卷狀、溝狀或片狀。外表面粗糙不平,灰褐色、灰白色或黃褐色,有縱向皺紋和橫向條紋,有的散在刺痕或斷刺;內表面呈淡黃、黃白色或深棕色。硬而脆,易斷,斷面呈纖維狀。氣微香,味微苦,嚼起來莖皮發粘。

龍牙楤木的莖皮含有齊墩果酸、刺囊酸、常春藤皂苷元、谷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和七葉亭二甲醚。

藥性辛辣;苦;性別平等。

經絡和肝;胃;腎經。

祛風除濕的功效;受益於水與和諧;活血解毒。

祛風除濕藥物的功效分類;利尿和中藥;活血解毒。

風濕性關節痛的適應癥;腰腿痛;腎虛水腫;解渴;腹痛;跌倒受傷;骨折;吐血;出血;瘧疾;漆瘡;骨髓炎;深部膿腫。

用法用量:煎服,15-30g;或者泡在酒裏。外用:取適量,搗爛或浸泡在酒中外敷。

用藥禁忌孕婦慎用。《全國中草藥集》:“孕婦不宜服用”。

《本草》考證說:“龍牙楤木生於江南山谷,高十余尺,其上無枝,莖上有刺,山民斷其頭而食之。壹個吻頭。”《綱要》載:今山中亦有。樹頂長滿了葉子,山人吃,意思是喜鵲不踏,因為多刺,沒有枝幹。以上形態描述與龍牙楤木相似,可能包括除龍牙楤木以外的多種植物。

還有龍牙楤木的同屬,又名《龍牙楤木中藥大辭典》、《龍牙楤木廣西植物名錄》。分布在陜西、甘肅、廣東、廣西等地。②龍牙楤木A. dasyphylla Miq,又名龍牙楤木《中國高等植物圖譜》,雷公種,牛尾(廣東)。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廣東、廣西、四川等地。

藥理作用

⑴鎮靜鎮痛作用:小鼠腹腔註射龍牙楤木皂苷1850mg/kg可協同戊巴比妥鈉和氯丙嗪的中樞抑制作用;能對抗苯丙胺的中樞興奮作用,但不能對抗戊四氮引起的驚厥和咖啡因的毒性。能明顯提高熱刺激(熱板法)的痛閾,減少醋酸引起的小鼠扭體反應,並有壹定的鎮痛作用。

⑵抗實驗性胃潰瘍作用:4g/kg龍牙楤木水煎劑對大鼠幽門結紮、化學性(消炎痛所致)、應激性、利血平性胃潰瘍有保護作用,對乙酸所致慢性胃潰瘍也有壹定作用。200%龍牙楤木水煎劑0.2-0.4毫升能使離體大鼠胃條收縮,說明它能促進胃運動。龍牙楤木白皮煎劑(1: 1)對小鼠胃腸推進有抑制作用,其作用隨劑量增加而增強。酚妥拉明和普萘洛爾可阻斷其抑制作用,故其作用可能與腎上腺素能神經α和β受體的活性有關。

⑶其他作用:龍牙楤木總皂苷(1850mg/kg)能顯著提高小鼠的耐缺氧能力。

楤木根

龍牙楤木的根土叫三路花根,箭為根。根皮是常用的。辛,微苦,性平,歸肝、腎經。具有祛風除濕、健脾利濕、消腫散結、活血化瘀、止痛消炎、正骨健胃的功效。用於治療急慢性肝炎、脾陽虛水濕瘀阻、肝硬化腹水、腎炎水腫、淋巴結炎等。

楤木皂苷能在壹定程度上抑制人癌細胞的增殖,但活性不強(IC50在209.1 ~ 329.67mg·L-1之間)。楤木皂苷是龍牙楤木根的有效成分,在抑制腫瘤生長的同時,能提高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抗腫瘤能力。

遼東楤木的白色樹皮

來源是五加科楤木樹皮的韌皮部。

該系列壹年四季都可收藏。

藥材幹樹皮脫落,粗糙不平,有縱皺橫條紋,散在硬刺。外部灰白色至灰褐色,內部黃白色,光滑;該部分是纖維狀的;樹枝上的針葉很密。氣息微香,有嚼勁。

化學成分莖皮和根皮含有三萜皂苷、鞣質、膽堿和揮發油。

性味《閩東本草》:性溫,味微鹹。

歸經:入肝、心、腎。

功能主治——龍牙楤木白皮的功效用於治療風濕痛和跌打損傷。①《本草》:樹皮、根皮有健胃、收斂、利尿、制糖的作用。治療糖尿病、腎病和胃潰瘍。②閩東本草:益腰腎,強筋骨,舒筋活血,化瘀止痛。

內服用法用量:煎服,3 ~ 5元。外用:搗固。

痛風藥方壹:龍牙楤木白皮壹兩。和豬肉壹起燒,或者和其他痛風藥壹起煎服。(《浙江民間草藥》)2跌打損傷的治療:鮮龍牙楤木樹皮,搗碎敷於患處。(《閩東草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