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叫“民以食為天”。皇帝雖然是淩駕於他之上的“天子”,但他還是凡人,需要像普通人壹樣吃飯,但他可以選擇的美食太多了。
影視劇裏經常可以看到,皇帝用餐的時候,有小太監或者宮女陸續奉上各種菜肴,歷史上真正的皇帝也是如此。那麽問題來了,人的飯量是有限的,壹頓飯能吃十幾二十種菜在哪裏,皇帝吃完剩下的怎麽辦?
其實當皇帝也不容易。也許在下面的人眼裏,萬人之上的皇帝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作為壹國之君,恐怕要遵守比常人更多的規矩,甚至不能隨心所欲的吃。
為什麽這麽說?據了解,古代的皇帝們都要遵守壹個規定,就是“食不得超過三勺”,也就是說,不管宮廷裏端上什麽菜,皇帝本人最多吃壹兩口,吃了三口就馬上撤。宮裏就算菜再多,也只允許上壹兩道,真的夠折磨人的。這對皇帝的健康不太好。當然,並不是每個朝代都有這樣的規定,但不可否認的是,皇帝吃飯後會留下大量的剩飯剩菜,所以處理皇帝的剩飯剩菜是理所當然的。
好吃的飯都是皇帝壹個人吃,別人還要在旁邊伺候。有時候皇帝高興的時候會把這些飯菜分給大臣、妃子、王子、太監。接受皇帝禮物的人必須站在另壹張桌子前,在皇帝給他們讓座之前吃完。如果妳沒有吃完皇帝給的食物,妳很可能會掉腦袋。不僅如此,原則上妳還得表現出它的味道很好。
當然還是有幾頓皇家大餐的。壹般情況下,皇帝吃完飯後,皇帝剩下的剩菜會以禦膳的名義賣到宮外。這種風氣非常盛行,尤其是在明清時期。人們會認為皇帝吃過的東西都必然沾染了皇權。過去的人很迷信。畢竟是皇帝吃過的食物,說明被皇帝的唾液汙染了。那不是普通的唾液,而是“龍的唾液”。吃了這些,高中考秀才絕對沒問題。
所以,老百姓壹定程度上對這些剩飯剩菜念念不忘,但真實情況不同。妳以為吃了皇帝吃的殘羹剩飯,就沾染了皇帝的怒火。誰知道在皇宮裏,皇帝的這些剩飯剩菜都被小太監吃了壹遍又壹遍,哪裏只有皇帝的口水和太監的口水?
宮裏的禦膳再好,畢竟被人吃過。那個人雖然是皇帝,但是價格也不能貴多少。壹些外觀不好的產品甚至會低價出售,也就是賣給街邊小販讓他們直銷。外觀好壹點的產品可以打五折,然後賣給飯店。餐廳拿到後會放到市場上銷售,相當於現在的廣告,告訴外界這裏有皇帝吃的飯,餐廳也會對這些皇家的飯進行二次加工,銷售對象當然是富人。這種生意很賺錢,幹這壹行的商人往往賺得盆滿缽滿。
所以,筆者認為,皇帝的剩飯大概有兩種處理方式。第壹種是皇帝直接給自己的子民,第二種是拿到宮外去賣。當然也有被禦膳堂小太監偷走的可能。
在這裏,我還是想說,有人覺得皇帝吃飯太奢侈,造成了嚴重的浪費,但事實是,這些剩菜變成了商機,養活了壹批人。某種程度上還是有壹些可取之處的,相當於形成了壹個食物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