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臘八,本來是祭祀門神、戶神、宅神、竈神、井神等神的。因為忙了壹年,莊稼都已經被壓爛了,又回到了倉庫,人們就可以騰出手來治療和照顧這些同樣忙了壹年的神了。從“肉”字可以看出,壹進入這個月,很多事情都和肉有關。我們祭祀神靈的時候,也可以帶點肉,讓他們分享豐收的果實。壹進入臘月,雞、兔、羊都長胖了,豬也胖了,人也比平時忙了起來,尤其是臘月各種喜事接踵而至。
農村的喜事不像城裏,大酒店訂幾十桌,客人蜂擁而至,只需要兩三個小時就能辦完。在農村,壹件喜事壹般要三天。第壹天,在家裏叫“加個箱子”。女孩穿好衣服,和媽媽壹起坐在炕上。西廂房的陽臺上放著兩個她娘家做的紅漆木箱。陸續來祝賀她的人把自己的禮物放在那兩個盒子裏,床單被套,衣服鞋襪。用不了多久,兩個大箱子就會裝滿。院子裏拉起來的鐵絲上掛著毯子、被子、禮盒等大件,紅紅的,看著特別喜慶。晚上,炕上坐滿了人,討論著第二天陪新娘去婆家的“貴客”。貴客是新娘家最親近、最受尊敬的人,通常是男性,如叔伯、養父、叔伯、兄弟、叔伯、叔伯、妹夫、堂兄弟、賭馬的男孩、各種姓氏的族長、村間長輩等。必須是偶數,比如六個人,八個人,十二個人,十六個人。有時候,娘家會考慮到婆家接待的困難。大部分貴客都是八、十二個人送,當然也有二十四個人。我覺得這個陣容裏可能有示範,告訴婆家,新娘家很大,對我家姑娘比較好!
喜事主要在婆家過,也就兩天。在她父母家加箱子的晚上,她婆家的各路親戚也會來這裏聽管家的分派。需要很多人擡著箱子迎接新娘,看著桌子敬酒,端著盤子上菜,迎送,煮酒沏茶,做飯。當然,跑前跑後的主要勞動力是自己的孩子和女婿的侄子。安排好後,收拾桌子,端上香馬托盤,請了祖宗。結婚是我們家的壹件大事。如果我們要增加更多的人,我們必須邀請我們的祖先壹起見證這個偉大的時刻。我記得表哥結婚的時候,我也是在漆黑的夜裏和壹大群人舉著燈籠去請祖宗。表哥點了紙錢,倒了壹杯奠酒說,爺爺,妳老家忙嗎?我也為妳燒了錢。就算打到存折上,妳也能拿到。
壹般祖先請三代人在牌位上用紅紙折成箭頭形狀寫“祭”字,中間壹行頂端寫十壹字,“X門三代族人位置”。農村的季梁、牌位、明靜等等,都是講究字數的,大概以“生老病死苦”幾個字倒數,壹般數到“健”字。古人用這五個字來概括壹個人的壹生。可能他們也以為生活不幸福的人往往十有八九。牌位擺上桌後,香燭、黃表、金方、紙錢、奠酒、茶水、白饃、果疏、米祭等。分別放在左右,村裏的老人坐在旁邊的椅子上照看香火,讓來做愛的人燒香表示祝賀。
婚禮隊伍天亮前出發,天亮前到達,新娘家也準備了簡單的酒菜招待客人,而新娘早已哭得像個淚人。壹般情況是哭著走。完全沒有必要留下來攪局,但是也可以遇到更復雜的情況。很多年前,村裏壹個小夥子去結婚,新娘卻抱著地基哭著說再也不下炕了。大概是小夥子花了不少禮金,心裏有氣,或者著急結婚生氣了。他走上炕,抱起媳婦,扭頭就走,嘴裏罵著“哭他媽的蛋”!媳婦拼命在她背上撕扯,驢卻破涕為笑,嫁給她的老驢落了空也跟著。壹路上,參加婚禮的賓客都要撒上紅色的路貼,有的寫著“姜太公在此避邪”,有的寫著“白虎當道避邪”,撒了壹路。如果妳路過壹個磨坊,壹口井或壹個坑,妳應該用紅紙把它們蓋住。
新娘在路上不能沾地,回到家也不能下炕。新房的窗格照例要貼上喜慶的紅窗花,炕上要鋪上紅地毯,炕沿上可能要掛紅窗簾,再加上壹個紅色的新娘。在這個紅色的世界裏,妳只能恍惚地看到新娘白皙的臉龐和纖纖玉手。伴娘和婚禮嘉賓對自己的星座都有要求,據說要看新媳婦的星座,還有陰陽學說,比如新人屬蛇,狗的星座壹定是虎、馬、狗等等。
互祝美好願望的人接踵而至。當他們聚集了足夠的桌子,他們會安排壹個座位。吃完後會給他們讓座,然後他們再湊下壹個座位。這叫流動座椅。客人入座後,先擺八個涼菜和壹個玻璃杯。看桌敬酒的,都是斟滿酒,雙手奉上,恭敬地向大家敬酒。妳拿著酒喝完之後,可以把酒放回杯子裏,拿幾個涼菜,互致問候。當主人再壹次把菜拿來換酒的時候,就意味著該收攤了。涼菜和酒菜瞬間撤下,熱菜已經擺在門口。
熱菜都是壹人壹大碗,叫“碗飯”。如果壹個家境好的人,能在每個大碗裏湊成十三個菜,就叫“十三花”。壹般蘿蔔絲菜放在最下面,有大丸子、醬排骨、紅燒雞腿、紅肉塊、白肉塊、炸酥肉、炸豆腐、紅燒雞蛋等13種。它們盛了壹大碗,再澆上濃濃的肉湯,碗整齊地排列在大蒸籠裏。客人上桌喝酒,會用猛火蒸,幾分鐘就上桌了。
十三花真的很好吃,肉蒸起來軟糯可口,不油膩,尤其是碗底的蘿蔔絲泡在肉汁裏,有嚼勁,很香。
(2)
壹碗十三花最可怕的是那兩大塊紅白相間的肉,墩厚油多。紅肉紅燒,白肉白蒸。在食物匱乏的時代,人們可能咽下幾口就覺得不滿足,但現在,幾乎沒人能吃了。壹般聚餐的時候會放壹個空盤子,大家會把碗裏的肥肉拿出來,嘟囔著往裏堆。但是,有時候妳會遇到壹個能吃肥肉的人。每個人都會把自己碗裏的肥肉全部放進自己的碗裏,堆得高高的。他會吃得很多,滿嘴都是油。讓人目瞪口呆。這種人在農村叫“肉量”,大概和沒用的意思壹樣。我最喜歡的食物是雞蛋大小的瘦肉丸。有些東西不太清楚,比如農村人自己養的豬比城裏賣的豬肉好吃,手工剁碎的肉比機器絞碎的肉丸好吃。做丸子,壹般是把豬後腿的瘦肉剁成餡,與粉、鹽、蛋液、面粉、蔥、姜、蒜苗混合,然後團成丸子,放入大蒸籠中蒸。這種丸子軟糯有嚼勁,吃起來鹹香可口。有壹次吃飯我誇肉丸,幾個老鄉把他們的肉丸放到我碗裏。村民們坐在同壹個炕上吃飯,有時會有壹種說不出的親切感。十三花裏有壹道菜是吃功夫的,就是蛋卷。先鋪壹疊雞蛋餅,每塊餅上均勻鋪壹層肉末,小心卷起來,然後整齊地放入蒸籠,大火蒸熟,冷卻後迅速切成小塊。醬排骨和紅燒雞腿比較好做,但是因為都是土豬土雞,所以無論怎麽做都很好吃。碗底蘿蔔絲不是菜,只是有人喜歡。有壹次,我看到壹個人把壹個裝滿十三朵花的碗推到我面前說,都拿走,到幹燥的地方來壹碗蘿蔔絲!當蕪菁蔬菜絲端上來時,他咬著自己的臉頰,發出驢吃夜草時的砰砰聲。所有人都奇怪地看著他,但他太好了。他能做什麽?等大家都吃完了,這個座位就結束了,管家就開始安排下壹個座位。
吃完飯的人不用馬上離開,因為院子裏的臨時帳篷裏火旺,可以抽煙、泡茶、打卡、打牌。萬壹沒事也可以叼根煙,幾個人湊在壹起坐在站臺上,聽高音喇叭裏嘹亮的秦腔。這時,妳可以看到新女婿胸前蓋著紅緞被子,進進出出,彬彬有禮,迎送迎送,勸茶讓煙,而妳永遠看不到新娘和他同時出現,因為在送她的“貴客”被送走之前,新娘是不能下地的。
這壹天,最尊貴的客人有三組,分別是舅舅家、舅舅家和為新娘送行的貴賓。都得拿著鞭炮遠遠地進門。而且因為貴客後面跟著新娘,他們會表現出前所未有的矜持和嚴肅,接待他們的人都緊張兮兮的,生怕出了什麽事,自己承受不起。所以,前面要有鞠躬帶路的人,沿路要有遞煙點火服務的人,要有握手拍背奉承的人,甚至要走很遠的路的人,都要在門口準備好臉盆毛巾,隨時遞過來。當然,他們不會因為自己的高貴身份而失了風度。先是叫頭的老頭領著壹堆人恭恭敬敬的給主人家的三代牌位磕頭以示敬意。他們入席後,村裏年紀最大的人或者家裏年紀最大的人會陪著他們入席,讓酒點燃,添茶。他們也不能隨便吃普通的十三花,而要吃莊嚴的“四盤”。四道菜是這天的招牌菜,直接決定了這場婚禮的水平。雖然叫四菜,但情況較好的主人家可能會擺上六個八、十二菜,以示婚禮的隆重和隆重。
送走貴賓時,院子裏要擺壹個桌案。桌子上,瓜子、糖果、核桃、花生、水果香煙、花卷包子、酒杯、酒盤要壹個接壹個擺。最重要的是在桌子中央放壹盤現金,和前來祝賀的人——無論是吃飯,喝茶,喝酒,打牌,聊天,看戲,做飯,前前後後。這個時候,老先生和貴客裏的總管就會互相打招呼,走到桌前問今天什麽風?西神在哪裏?這兩位偉人既迷人又有禮貌。照例,貴賓們要端著酒杯,向各路親戚敬酒,說謝謝款待,回見,不懂事的新娘小家還看著呢。這時,總經理會安排人把桌子上擺放的東西裝進每位貴賓的口袋裏。和往常壹樣,他們會很有禮貌,但是壹定要裝,因為這是規矩。而那壹堆錢,他們拿去和新娘告別,還有壹部分留給了新娘。新娘不能下地,但看著即將離開的親人,想到從此又進了另壹扇門,沒有壹個不哭甚至不大聲哭的。有壹次我看見壹個新娘跪在炕沿上,低聲啜泣著,喊著:大爹!大叔!大叔!大叔!心軟的客人早已淚流滿面,轉身離去。
(3)
當尊貴的客人最後謙恭地出門時,基本上所有的親戚朋友都會來送行。有的牽著手,有的笑臉相迎,有的壹根接壹根遞煙,有的說著客套話,當然還有的袖手旁觀在路邊看熱鬧。人們也大多說些待客之道不佳,希望理解的客套話,以及姑娘嫁到這裏當親生孩子,妳就放壹千個心,壹萬個心的安慰話,貴客自然點頭微笑,不斷揮手。場面極為喜慶、祥和、熱鬧。
送走了尊貴的客人,忙亂的壹天即將結束,太陽已經落進了窩裏,天色也漸漸暗了下來。下面的亮點是村與村之間的人鬧洞房。其實城裏人也鬧洞房。有時候,雖然鬧得過火,但節目總是顯得單壹、雷同、乏味。基本上就是用鞋油牙膏等亂七八糟的東西把新郎畫成鬼。,還有各種蔬菜水果都掛在他身上。搗亂者用棍子敲新郎的腿,讓他和新娘做各種高難度動作。如果動作做不出來,他就拼到死。我的壹個同事結婚後很好。而壹個常見的節目是,新郎頭上頂著壹個鐵臉盆跪在新娘面前,新娘敲著臉盆問話,壹問壹答,大概就是婚後誰洗衣服,做飯,掃地,接孩子之類的老生常談的問題,因為他即將殘疾,新郎要想繼續活下去只能有壹個答案。有時候是血淋淋的,比如在新房的被褥裏埋壹根針。當然也有心地善良的人。那天晚上我接到了壹個電話。他說,有36匹馬...
農村人不希望新郎參加洞房。貴客走了,村裏的年輕人馬上就可以圍上新房。為了防止在吵鬧的房間裏損壞鋪蓋,大家大叫著扯下鋪蓋,撤掉鋪蓋,只剩下壹個淺炕。膽小的新娘看到這場戰鬥時已經瑟瑟發抖了。當然也有倔強的新娘盯著威脅,意思是妳敢過來,我就敢跟妳硬打!也有新娘來開會,很有禮貌的和大家聊天開玩笑。意思也很明確,讓大家不好意思下手。但這壹切都是徒勞。辦婚禮是規矩。只要妳願意結婚,就說明妳認同這些規則。但是所有的節目都是要付費的,而且是明碼標價的。在村裏,這是官方價格,誰高不能再低了。這裏最文明的節目之壹是“過橋煙”,新娘點上壹支煙,用嘴唇夾在中間,鬧事者就會湊過來用嘴叼著煙,吸幾口。幾支煙之後,新娘已經泣不成聲了。我清楚地記得,過橋香煙的價格是每支10美分。那時候在農村10分錢可以買兩個雞蛋。還有壹個更文明的節目,就是交20美分後,可以親吻新娘的臉頰。這是壹個短小精悍的節目。伴娘在旁邊收錢,男生壹個個經過,不壹會兒就能收很多零錢。我不記得誰結婚了,只記得新娘不是很漂亮。壹個小夥子先付了兩毛錢,猶豫了壹下,突然吻了壹下正在數錢的伴娘,迅速轉身出去了。突然出現這種前所未有的變化,伴娘楞了壹下。當她回過神來,奮力沖出房門時,那個年輕人已經溜走,消失了。這些收費項目完成後,基本都是後半夜了,吵吵鬧鬧的節目都要翻新翻了。最可怕的是,大家把新娘的舅舅甚至公公都抓來,壓在炕上,背上鞍,讓他們在炕上跪成圈,讓新娘手裏拿著鞭子反復抽打。在吵吵鬧鬧的房間的夜晚,我們無法關註代與大小。很多長輩的手下都已經預料到了晚上會發生的故事,所以在送走了這位貴客之後,立刻克制住了笑容,轉身躲了起來。他們有的躲在柴窯裏,有的躲在驢圈裏,有的躲在土豆窖裏,有的甚至下了河溝,去了包子山。但無論逃到哪裏,藏到哪裏,最後都被壹個個護送回去任人擺布,不僅要裝驢,還要付錢。我覺得這是世界上最尷尬的事情了,但是都說洞房越暴力,夫妻倆以後越幸福,壹家人以後越幸運。有了這樣壹個明目張膽的借口,村裏的年輕人就會在這壹夜放開手腳。有壹次因為人太多,場面火爆,炕面瞬間塌陷。新娘被拉出炕洞時,已經是煙霧繚繞,滿身草灰。大家反而羞愧難當,爭相拍打新娘身上的灰塵。新娘脾氣好,壹直說沒事,沒事。不過,我也能遇到脾氣火爆的新娘。聽說外地村壹大家子娶了個很漂亮的新娘,互相發生關系的人多了起來,節目也越來越火了。但他們哪裏知道人家出身武術世家,而且很擅長。炒得過火的節目觸及了她忍耐的極限,於是起身露壹手,瞬間把那些人打得落花流水。但是當大家壹哄而散的時候,發現會場很冷,非常不吉利。
(4)
洞房不能吵到天亮,夫妻倆總要睡覺。這時,鬧得不歡而散的人們雖然還意猶未盡,但也只能讓新娘從炕上脫下來,退到地上觀看Xi娘主持的裝床儀式。而那些賠了驢又被新媳婦打屁股的丟人的長輩們,終於熬過了這壹關,松了壹口氣,繃緊了臉,恢復了往日的威嚴,穿上衣服回到樓裏泡茶聊天,等著新娘睡覺。Xi娘必須是壹個有著和諧統壹的家庭和孩子的已婚婦女。她的生肖也壹定是面相,十二生肖每年只有三個面相。因為有這些限制,所以每次找壹個有好床的幸福媽媽其實挺麻煩的。既然是床,自然少不了新郎。至此,他終於可以見到妻子了。記得有壹次,壹個新媳婦被搗蛋鬼搞得筋疲力盡。當她看到新郎終於被讓了進來,她掩面大哭起來。在大家的鼓勵下,她漸漸不哭了,悲傷地看著新郎,破涕為笑。眾目睽睽之下,壹對情侶喝著酒,吃著長面。Xi娘安排他們坐下,拿出幾個口袋,裏面裝著花生、大棗、核桃和蕎麥、小米、黍等五谷雜糧,壹個個撒在炕上,每次說壹個字。文字簡單,通俗,押韻,很有意思。大概是對老人孝順的囑托和早生多子的願望吧。小時候玩過家家的時候看過這個,可惜現在壹個字都記不住了。只記得在喧鬧的房間喧囂過後,洞房的氣氛突然顯得平和而深情。搖曳的燈光下,新娘對著新郎微笑,所有人都意識到該撤退了。
但是,還有壹個神秘的儀式,那就是聽床。我至今不知道其中的深意是什麽,更奇怪的是,最先躡手躡腳在窗下和門口聽床聲的長輩,竟是姨、姨、姨、蠍子。但是,他們只是象征性的聽了聽,然後回屋回復,真正打持久戰的是村裏那些腦袋遲鈍的小夥子們。他們可以默默的蹲在門下,不聽到壹點動靜絕不罷休,為以後見面時取笑新郎新娘留下壹些證據。但是新郎早就知道這些招數了,因為他可能聽過很多和別人做愛。有壹次,為了早點擺脫門外的聽眾,壹個馬夫悄悄打開擋風玻璃,潑了壹盆冷水。3月9日天氣,滴水成冰,門外的小火全被抓了。壹陣嚎啕大哭之後,外面都被罵了,新郎在裏面笑了笑,就放心了。他知道如果這些家夥不離開,他們會凍成冰疙瘩。但凡事總是失算。這些家夥因為在新房子裏埋伏了辦公室,不願意離開,就繼續安安靜靜地蹲著,讓衣服凍著。新郎以為大家都走了,才敢對新娘大聲說話,準備睡覺。原來,新娘穿了四層褲子,系了四條褲繩,防止大家鬧房間時不小心尷尬,而且都打了死結——這是這個聽音室最大的收獲。但當我聽到新郎得意洋洋地炫耀我準備了壹盆水要把這些爛松樹凍死時,大家都咬牙切齒地想,妳小子別得意得太早,好戲還在後頭呢。原來他們早已在炕沿下埋伏了壹根槍棍,並在槍棍的麻花上綁了壹個燃燒的香頭。這基本上是壹個簡單的定時炸彈。只聽屋裏壹聲巨響,新郎驚叫著從炕上彈了起來,怒叫道,這是哪只狗幹的,嗯?然後有人打開風窗說,是老子幹的,看誰過得好!大家起身抖落冰茬,笑著相約出門。
這就更加難以理解了,但也只有這樣,這場婚禮才更加令人難忘。在未來的歲月裏,人們會講這個笑話,取笑新郎。舉個例子,有壹次壹個糧袋打了個結,解不開,大家就喊新郎來解,說他是解繩子的專家,我們不要逞強。
該上床的時候照常上床,但有時候太晚了。那時候農村的人跟對象打交道基本都不怎麽說話。結婚前,兩家人還把對方當親人,節假日也經常互相走動,但兩個年輕人交流的機會很少。見面的時候,他們只是看著對方,沒有說話。我能清楚的記得,我表哥在他們見面的時候對著他的未婚妻笑了笑,他的未婚妻咬著嘴唇,臉紅了。我表姐要走的時候,遠遠地站著給他送行。回到家,她發現他包裏塞著壹雙鞋墊,上面繡著壹對彩色線條的鴛鴦。如果壹個女生看到女婿興高采烈,可能她父母也覺得孩子不夠矜持甚至不夠莊重,讓她臉色不好。如果兩個年輕人壹起在田裏坐壹會兒,或者壹起走壹會兒,他們肯定會被他們的阿姨發現,從而成為村裏的大新聞。這是當時的大環境,但這種婚姻不壹定是包辦婚姻,因為成年人肯定會征求子女的意見,只有兩個子女同意,兩個家庭才能成為親戚。這種婚姻被證明是相當穩定的。我媽曾經說過,她和她爸婚前沒說過壹句話,婚後壹次都沒紅過。我父親還教了她鳳凰琴。
但是,也有壹個問題。婚前沒有溝通,兩個人磨合的時間可能會更長。有些人在新婚之夜會和妻子發生不愉快甚至激烈的沖突。現在,有幾件事讓人忍俊不禁,有些還在村裏作為笑話流傳了很多年。
(5)
不記得是誰的詩了,只記得壹句:“我壹醒來,她就睡在我身邊。”
兩個從來沒有說過話的人就這樣睡在壹起,真奇怪。他們怎麽說話?如何溝通?但是我覺得,只要兩情相悅,壹切都很簡單。但是前幾年有包辦婚姻,尤其是年輕婚姻,兩個成年人是多年的好親戚,但是孩子長大了就不同意了。如何做到這壹點?於是大人們祭出祭品,開創了壹部家法,讓他們有了尊嚴,也造成了很多婚姻悲劇。南山上有壹樁從小就訂好的年輕婚姻。男孩長大了,考上了師範,女孩也有了自己喜歡的對象。但是,兩個大人都是為了自己的面子強行舉辦婚禮。結果那天晚上不愉快,新郎死活不肯進洞房。新郎的父親氣得拿起鞭子,當面抽打新郎。新郎像牛壹樣無動於衷。親戚也在他身邊勸,說沒事的,互相理解,好好生活就好,先入洞房好不好?新郎見趕不走大家,就留下狠話,說誰覺得好就進去!之後,我拿了壹卷鋪蓋,在驢棚裏睡覺。後來聽說他們和平分手,分開結婚了。除了包辦婚姻,還有壹些未滿法定年齡的婚姻,這在農村地區相當普遍。我們村有個老太太,比大女兒大十三歲。小時候看到她女兒拄著拐杖來看媽媽。兩個人都像姐妹壹樣綁著腳。兩個倔強的孩子突然結婚成為情侶,有時候會有意想不到的麻煩,比如新婚之夜吵架。第二天天壹亮男孩就跟媽媽抱怨,哭著說,媽媽!看啊!這裏這裏還有這裏。他媽媽看到的時候,很驚艷。男孩遍體鱗傷,臉上被抓出很多血痕。這不是打架,這簡直是虐待!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兩人關系越來越好,形影不離。我後來遇到了他們兩個。男生騎著摩托車帶著女生,女生把頭埋在男生背上,風壹樣的過了馬路。還有壹對夫婦,婚禮本來很順利,但卻在晚上引起了波瀾。送走了貴客,洞房嘈雜,床順利裝好,聽房的人都走了。結果不知怎麽的,新娘飛了出來,把新郎踹倒在地。我當年睡的火炕是用打磨過的石頭畫的,特別光滑。據說新郎飛了很遠才停下來。這件事在村裏被當做笑話講了很多年。大家都比較關心當時發生了什麽,但是兩個人都守口如瓶,從來沒有告訴過大家。新娘漂亮能幹,據說後來當了急民兵組織村裏的婦女幹活,是幹活的壹把好手。不知道為什麽,那時候我們家孩子吵架互相罵的時候,都叫她的名字罵。
那些年,農村人好像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唯壹能睡在壹起的就是那對夫妻。辛苦的工作,貧窮的生活,瑣碎的日常瑣事,都要靠兩個人壹起面對和承擔。隨著長期的磨合,甚至性格不合的兩個人也逐漸成為了最親的人。
婚禮第三天,等其他客人都走了,新郎的所有親戚都要留下來品嘗新娘親手做的精美手工面,壹般要等到下午,流水席會繼續擺在樓主的炕上壹上午,但這個時候基本客人都是自己家的親戚。大家按輩分坐好,新郎新娘由伴郎和新娘陪著站在炕下敬酒。敬酒有兩個目的,壹是改變心意,二是要錢。新郎說是叔叔,新娘叫他叔叔。這時,被稱為大叔的男子只好把手伸進口袋,掏出幾塊錢放在伴郎身邊的盤子裏。如果新娘太缺錢,她會再次打電話給她叔叔,直到她準備好所有的零錢。而壹些想開玩笑的親戚,會提前換很多毛毛錢,打電話時給壹毛錢,壹直給。當然,如果新娘受不了,做個鬼臉,伴郎就自己跳到炕上,把男方按住,搜他所有的錢。農村親戚多。新娘早上下來,會有壹筆可觀的收入,尤其是給父母打電話之後。如果老兩口少交,會被炕上的親戚搜身。就這樣,親戚們在壹起歡聲笑語,其樂融融,真是喜慶。
喝完酒,下午還要吃細面,這對新娘是壹個極大的挑戰和考驗。先把灰水澆均勻,再把面條揉成絮狀物,這個過程不好把握。水太多容易傷水。如果再拌上幹面,搟出來的面就不嫩了。沒有水,面團揉不到壹起,容易開裂。面團要反復揉,硬的面團壹定要往下揉,才能變軟。壹般是左手把面團提起來,右手搓出來。面團長了,對折,繼續揉。重復幾十次才能擦掉。功夫最多的不是和面,而是削面。將搟好的面條疊起來,對折兩次,形成扇形,然後左手壓面條,右手操作刀,壹刀壹刀推下去,切出長長的面條。手藝好的新娘切出來的面條均勻細長,放在壹個有絲窩的碗裏,再往裏面澆熱肉。雖然是壹碗普通的面,但也是人間美味。當然,親戚們吃了之後也是贊不絕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