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始流行蘇美爾語,接著是阿卡德語和阿拉姆語。
最初是阿卡德人的城市。巴比倫在公元前1894年才成為獨立的城邦。巴比倫人被其他移民王朝統治,如:加西特、阿蔡、埃蘭和迦勒底人。兩河流域的同胞亞述人也統治過。
兩河流域的文明是從蘇美爾國家爭霸和遊牧民族納貢開始的,大約持續了1千年。
之後阿卡德人征服統壹,然後蠻族庫提人取而代之。之後蘇美爾復興,烏爾第三王朝被亞摩利人和埃蘭人所滅,國王被埃蘭人俘虜。
烏爾第三王朝滅亡後,歷史上沒有蘇美爾政權。蘇美爾民族逐漸從歷史中消失,盡管蘇美爾語和楔形文字在巴比倫和亞述之後仍然存在,蘇美爾民族歷史被視為神話傳說。
蘇美爾人開創的文明仍在繼續。但蘇美爾人逐漸被遺忘,古希臘和猶太文獻中也從未提及蘇美爾人。所有關於蘇美爾文明和歷史的考古成果。
公元前1894年左右(相當於中國的夏朝),亞摩利人建立巴比倫為首都王朝。從此美索不達米亞被稱為巴比倫尼亞,所有的居民都被稱為巴比倫人。
漢謨拉比,亞摩利人的巴比倫王國的第六任國王,用阿卡德語寫成了《漢謨拉比法典》。因為阿卡德語是當時巴比倫的日常語言,阿卡德語的條文能被城市中所有有文化的人理解。
漢謨拉比,巴比倫王國,在他死後崩潰了。赫梯人和加希提人入侵,亞述人於公元前729年吞並了它。
巴比倫帝國崩潰後,亞述人、加西特人和埃蘭人統治了很長壹段時間。然後被亞述人統治。從公元前608年到公元前539年,迦勒底人建立了壹個新的巴比倫王國。新巴比倫帝國的最後壹個國王是亞述人。後波斯第壹帝國,塞琉古王朝,波尼,羅馬,波斯薩珊王朝。
波斯薩珊王朝被阿拉伯帝國的移民所殺,伊斯蘭教被阿拉伯化。在現代伊拉克,75%是阿拉伯人。雖然阿拉姆語和景教今天仍然存在(在伊朗北部亞述人中更多),但他們最終被邊緣化。曼德拉主義也有類似的情況。東亞的巴比倫天主教和亞述景教至今承認巴比倫人/兩河流域人/亞述人的身份。
1534年並入奧斯曼帝國,後被英國占領。2004年6月1日,聯合國、美國、伊拉克三方協商選舉產生了以阿拉維為總理的伊拉克臨時政府。什葉派、遜尼派暴力沖突、“伊斯蘭國”崛起等。
阿拉伯、土耳其和isis伊斯蘭國斬首、打砸搶燒異教文明,炸毀文物。薩桑之後,古巴無與倫比。文明被摧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