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萵苣文化史

萵苣文化史

南海獅山鎮官窯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晚唐五代十國。南漢王因在官窯中設陶窯而得名。有許多獨特的民間文化,其中最突出的是延續了近600年的官窯萵苣會。每年正月二十六是觀音開倉的日子。信眾爭相到觀音寺借倉或還倉。有些人為了讓自己的子子孫孫富起來,吃生菜包子的習俗,逐漸形成了生菜黨的習俗。拜完香,善男信女去廟後空地買生菜吃萵筍包,意為“保生”。那時候妳得坐在地上炒幾個風味菜吃生菜包子。裹著生蔬菜,每壹道配菜都有吉祥的寓意。據說在生菜會那天吃生包心菜會帶來壹年的繁榮,人丁興旺,財運亨通。流浪和搶煙花是生菜會的“重頭戲”,最熱鬧。負責人組織村民帶著“天後”、“觀音”、“北帝”、“財神”等菩薩雕像遊行,遊行隊伍舉著橫幅,拿著弓,為人們祭拜開道。正月二十七,照例放了壹場大火,人山人海。大炮大如竹筒,腰間有銅環。大炮盤旋著,直沖雲霄。搶槍者誌在必得,競爭激烈,比現在的美式足球賽還要慘烈。連發六槍:第壹槍、第二槍、第三槍、飛躍三槍、第四槍、第五槍,所以又叫丁彩槍。20世紀60年代,搶槍習俗被廢除,但吃生菜包的習俗依然存在。1986年,官窯萵筍節再次興盛,持續時間改為正月十五元宵節。官窯生菜會的節目不斷創新,增加了盛大遊行、時裝表演、遊園會、文藝晚會、焰火表演等壹系列活動。今天官窯要把萵筍晚會打造成招商引資、聯系鄉情的盛會。邀請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回鄉暢談家鄉,交流經濟信息,洽談合作項目。每年舉辦“千壽美食宴”,邀請上千名老領導、在職和退休教師、海外鄉親和投資官窯的商人歡聚壹堂。成為集經濟、文化、娛樂為壹體的新型民俗文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