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食物:豆腐、南瓜、夏橘、檸檬、玉米、香蕉和鵪鶉蛋等。
黃豆:幫助胃腸恢復動力,是天然植物性的雌性荷爾蒙,可以幫助女性荷爾蒙的調整。也有助於緩解更年期和經期的癥狀,還可以預防與荷爾蒙有關的癌癥。
南瓜:提高精力,補充元氣,提高代謝。
夏橘:具有驅風、芳香、滋補的作用,並能緩和精神緊張癥狀。
檸檬:消除疲勞,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免疫力,延緩皮膚衰老。
柿子:健脾開胃,潤肺生津以及改善心血管功能。
香蕉:強化消化系統功能,清除血液中的毒素,並有抗憂郁及提高免疫力的功效。
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養肝脾兩臟,對防病保健大有裨益。性溫味甘的食物首選谷類,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麥;蔬果類,如刀豆、南瓜、扁豆、紅棗、桂圓、核桃、栗子;肉魚類,如牛肉、豬肚、鯽魚、花鯉、鱸魚、草魚、黃鱔等。人體從這些食物中吸取豐富營養素,可使養肝與健脾相得益彰。
日常生活中有健脾作用的常見食物:
(1)五谷雜糧:
①粳米:又名大米。味甘,性平,有健脾和胃,壯氣力,強肌肉之功。用於脾虛煩悶,泄瀉,消瘦,下痢。
②玉米:又名包谷。味甘,性平。有補中健脾,除濕利尿之功。可用於泄瀉,痢疾等病。
③粟米:又名小米。味甘鹹,性微寒。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腎之功。用於脾腎不足所致的納食少,煩渴,反胃嘔吐及病後體弱等。
④高粱:味甘,性平。有健脾益中,滲濕止痢之功。用於小兒消化不良,濕熱吐瀉下痢等。
⑤糯米:又名江米。味甘,性溫。有暖脾胃、補中益氣之功。用於胃寒痛,消渴,自汗,便溏,腹瀉。
⑥小麥:味甘,性涼。有健脾養心益腎,除熱止渴之功。用於口幹咽燥,煩躁不安,食欲不振等。
⑦大麥:味甘鹹,性微寒。有益氣健脾,止渴除煩之功。用於脾胃虛弱之消化不良,嘔吐泄瀉等。
⑧甘薯:又名紅薯。味甘,性平。有健脾胃,潤便之功。用於形體消瘦,便秘等。
⑨黃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寬中,潤燥之功。用於疳 積瘦弱,腹脹瀉痢等癥。
10?蠶豆:味甘,性平。有健脾利濕之功效。用於脾虛食少,便溏等癥。 11?豆漿:味甘,性平。有潤燥補虛之功。用於體弱不健,腸燥便秘等。 12?薏苡仁:味甘淡,性微寒。有健脾止瀉,利水滲濕之功。用於泄瀉,食欲不振之癥。 13?蓮子:味甘澀,性平。有健脾止瀉之功。用於脾虛久瀉,食欲不振。 14?蕎麥:味甘,性涼。有消積下氣,健脾除濕之功。用於胃腸積滯,腹脹滿,及脾虛而有濕熱的腹瀉、痢疾。 15?芝麻油:味甘,性涼。有潤腸通便,解毒,生肌之功。用於腸燥便秘,蛔蟲,食積腹痛,潰瘍等。 16?菜油:味辛,性溫。有潤腸健脾之功。用於脾不健運,食少乏味,腸燥便秘等癥。(2)肉蛋類
①豬肉:味甘鹹,性平。有滋養臟腑,補中益氣,滑潤肌膚之功。用於氣血不足,病後體弱消瘦,血少津枯之便秘等。
②豬肚:味甘,性溫。有補虛損,健脾胃之效。用於虛勞瘦弱,胃疼痛,胃下垂,小兒疳積等。
③豬脾:味甘,性平。能健運脾胃。用於脾胃氣虛引起的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腹脹,便溏之癥。
④牛肉:味甘,性平。有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之效。用於虛損消瘦,食少納呆,脾虛水腫等。
⑤牛肚:味甘,性平。有補脾胃,助消化,益氣血之功效。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消化不良,氣血不足的體質虛弱。
⑥狗肉:味鹹,性溫。有補中益氣,補腎助陽之功。用於脾胃虛寒,脘腹冷痛脹滿,飲食減少之癥。但壹般不宜於春、夏服用。
⑦雞肉:味甘,性溫。有溫中益氣,補精填髓之功。用於虛勞瘦弱、中虛食少、泄瀉等病。
⑧鴨肉:味甘鹹,性平微寒。有滋陰養胃,補血之功。用於胃陰不足所致的厭食等癥。但外感初起,或便溏、腹瀉者不宜。
⑨兔肉:味甘,性涼。有補脾益氣之功。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體倦乏力,或消渴口幹。註意脾胃虛寒者不宜服用。
10?鵪鶉蛋:味甘,性平。有補益氣血,強筋壯骨之功。用於小兒營養不良,食少,倦怠,腹瀉,幼兒發育不良等癥。 11?鵝蛋:味甘,性溫。有補氣血和胃的作用。用於病愈後體質虛弱,食欲不振,消瘦乏力者。 12?鵝肉:味甘,性平。有益氣補虛,和胃之功。用於消瘦乏力,呃逆等癥。 13?鵪鶉:味甘,性平。有補五臟,益中氣,清利濕熱之功。用於營養不良,虛勞瘦弱,久瀉久痢,食欲不振等病。(3)水產品類
①草魚:味甘,性溫。有補脾暖胃之功。用於虛損,少氣乏力,飲食減少之癥。
②鯽魚:味甘,性平。能益脾開胃,利水除濕。適用於脾胃虛弱,少食乏力,或嘔吐、幹噦。
③鱔魚:味甘,性溫。有補虛損,補氣血,強筋骨之效。用於小兒久病,氣血不足,臟腑虛弱,出現疲倦食少,肚腹冷痛,腸鳴泄瀉等癥。
④黃花魚:味甘,性平。可補虛,開胃。凡小兒久病體虛,面黃消瘦,飲食減少者,皆可食用。但體胖有內熱者慎服,多食易發瘡助熱。
⑤帶魚:味甘,性溫。有補虛損,益氣血之功。適用於久病體弱小兒,癥見食少,消瘦,皮膚幹燥,氣短乏力等。
⑥鱅魚:又名胖頭魚、大頭魚。味甘,性溫。可暖脾胃,益腦髓。用於治療脾胃虛弱而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
⑦平魚:味甘,性平。有補益氣血,健脾益胃之功。用於小兒久病體虛,氣血不足,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等癥。
(4)蔬菜類
①番茄:又名西紅柿。味甘酸,性微寒。有健脾開胃,生津止渴之功。用於食欲不振,熱病,口渴等。
②紅蘿蔔:味甘,性平微涼。有健脾化濕,潤腸通便之效。用於便秘,久痢,腸胃不適,消化不良等病。
③白蘿蔔:又名萊菔。味辛甘,性涼。有寬中下氣,消食化痰之功。用於食積不消,脘腹脹痛等。
④生姜:味辛,性溫。有溫中止嘔之功。用於胃疼腹痛、嘔吐等。
⑤大蒜:味辛,性溫。有醒脾、健胃、消積、殺蟲之功。用於泄瀉,痢疾,食積,蟲積等病。
⑥韭菜:味辛,性溫。 有溫中行氣之功。用於反胃嘔吐,誤食鐵釘、鐵針等。
⑦山藥:味甘,性平。有健脾益氣,養陰之功。用於脾虛氣弱,食少便溏或泄瀉。
⑧大頭菜:味苦辛甘,性平。有溫暖脾胃,順氣開胃,解毒利濕之功。用於食積不化,寒涼飲冷所致的腹痛,濕熱黃疸,小便不利等癥。
⑨芫荽:又名香菜。味辛,性溫。有健胃理氣之功。用於脾胃不和,食欲不振,惡心等癥。
10?蓮藕:味甘,熟用性微溫。有補益脾胃,止瀉之功。用於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嘔吐反胃,腹瀉等。 11?甘藍:又名藍菜、包心菜。味甘,性平。能益脾和胃,緩急止痛。用於脾胃不和,脘腹拘急疼痛,可用於胃及十二指腸潰瘍。 12?南瓜:又名窩瓜。味甘,性溫。有補中益氣,驅蛔蟲之功。用於脾虛氣弱,或營養不良;生南瓜子可驅蛔蟲。 13?香菇:又名香蕈、冬菇。味甘,性平。能補脾胃,益氣。用於脾胃虛弱,食欲減退,少氣乏力之癥。現代用於防治佝僂病、胃癌。 14?猴頭菇:味甘,性平。有補脾益氣,助消化之功。用於脾胃虛弱,飲食減少,消化不良,或體倦乏力。 15?芋頭:味辛,性平,有小毒。可以補益脾胃,適合食少瘦弱,大便秘結者食用。 16?扁豆:味甘,性平。有健脾開胃,和中益氣,消暑化濕之功效。用於暑濕吐瀉,脾虛嘔逆,食少便溏,泄瀉水腫等病。 17?蘑菇:味甘,性微寒平。能健脾開胃,增進食欲。適用於體質虛弱,飲食不香,胃脹不適之癥。 18?白木耳:又名銀耳。味甘淡,性平。可養胃生津。適用於體質虛弱,久病、熱病後飲食不香,精神不振,大便幹燥者。 19?辣椒:味苦辛,性大熱。能暖胃祛寒,適用於過食生冷所致的胃寒疼痛、不思飲食,以及嘔吐、腹瀉、下痢,還可開胃助消化,增進食欲。多食對胃有刺激性。有內熱、痔瘡、潰瘍病者應少食或忌食。(5)水果類
①蘋果:味甘酸,性平。有健脾益胃,生津止渴之功。用於中氣不足,腹瀉,便秘等。
②香蕉:味甘,性寒。有清熱潤腸之功。用於實證便秘。
③荔枝:味甘微酸,性溫。有補脾益肝,養血安神之效。用於脾虛久瀉,胃疼腹痛,呃逆等。
④橙子:味酸,性涼。有健脾和胃,止嘔寬胸之功。用於食欲不振,食後腹脹,嘔吐,便秘等。
⑤山楂:味酸甘,性微溫。有健胃消食,活血化瘀之功。用於小兒消化不良,食積內停。
⑥木瓜:味甘,性平。有健脾胃,助消化之功。用於胃痛,消化不良等。
⑦桃子:味甘酸,性溫。有補氣生津,活血消積之功。用於津傷腸燥便秘,瘀血腫塊,肝脾腫大等。
⑧甘蔗:味甘,性寒。有清熱和胃,除煩止渴之功。用於熱病口渴,反胃嘔吐等。
⑨檸檬:味酸甘,性寒平。有祛暑止渴,和胃生津之功,可解暑熱,除煩渴,增進食欲,止嘔惡,下氣和胃。用於治療胃脘不適。
10?椰子:味甘,性溫。椰子肉補虛,強壯身體,用於治療小兒疳積黃瘦;還可驅蟲,對絳蟲、姜片蟲有效。 11?無花果:味甘,性平。有健脾開胃,清熱潤腸之功。用於食欲不振,便秘,瀉痢等癥。 12?石榴:味甘、微酸、澀,性溫。能生津止渴,收澀止瀉。甜石榴用於胃陰不足,口渴咽幹,小兒疳積;酸石榴可治久瀉久痢,便血,脫肛;石榴皮殺蟲、驅蟲,治蟲積腹痛。 13?栗子:又名板栗。味甘,性溫。可健脾養胃。適用於飲食少,身體瘦弱,經常腹瀉的小兒。 14?大棗:味甘,性溫平。有益氣養血,補脾健胃,生津止渴,強神壯力之功。適用於脾胃虛弱,納食不香,大便稀溏,氣血不足,貧血缺血,面黃肌瘦,睡眠不安者。小兒不宜生食,熟食每次不宜過多,食入過多則助濕生熱,胃脹中滿,損壞牙齒。 15?落花生:又名花生、長生果。能補脾開胃。適用於脾胃不和,胃腹脹滿,不思飲食者。 16?榧子:又名香榧子。味甘澀,性平。可殺蟲,潤腸通便,消食化積。適用於小兒黃瘦疳積,對蛔蟲、蟯蟲、鉤蟲等蟲積腹痛有效。食物的寒熱性:溫熱性:面粉、蒞麥、豆油、酒、醋等;平性:糯米、粳米、玉米、黃豆、黑豆、豌豆、赤小豆等;
涼寒性:小米、蕎麥、大麥、綠豆、豆腐、豆漿等。
瓜菜類:
溫熱性:生姜、大蔥、大蒜、韭菜、芥子、胡椒、胡蘿蔔、香菜等;
平性:包菜、菜花、藕、山藥、白蘿、甘薯、馬鈴薯、葫蘆、南瓜、西紅柿、蘑菇等;
涼寒性:芹菜、莧菜;菠菜、油菜、白菜、冬瓜、黃瓜、甜瓜、西瓜、苦瓜、竹筍、芋頭、茄子等。
果實類:
溫熱性:龍眼、荔枝、蓮子、核桃、花生、栗子、烏梅、楊梅、櫻桃、石榴、木瓜、橄欖、李子、桔子、桃等。
平性:大棗、蘋果等;
涼寒性:梨、山渣、菱角、柑子、百合、香蕉、甘蔗、柿子等。
肉蛋奶類:
溫熱性:羊肉、狗肉、鹿肉等;
平性:豬肉、鵝肉、雁肉、鴿肉、牛奶、雞蛋等;
涼寒性:兔肉、鴨肉、鴨蛋。
水產類:
溫熱性:黃鱔、蝦、草魚等;
平性:鯉魚、銀魚、大黃魚、泥鰍等;
涼寒性:鰻魚等。醫食療重視食物的不同性味和作用,就是用食物性味的偏勝來調整人體氣血陰陽,扶正祛邪,以期“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食物的性是指“四性”,即寒、熱、溫、涼四種食性。涼性和寒性,溫性和熱性,在作用上有壹定同性。只是在作用大小方面稍有差別。此外,有些食物其食性平和,稱為平性。能減輕或消除熱證的食物,屬寒涼性;能減輕和消除寒證的食物屬溫熱性。壹般認為,寒涼性食物大都具有清熱、瀉火、解毒作用,常用於熱性病證。溫熱性食物大多具有溫中、助陽、散寒等作用,常用於寒性病證。平性食物則有健脾、開胃、補益身體的作用。
溫熱性食物有:適用於風寒感冒、發熱、惡寒、流涕、頭痛等癥象的生姜、蔥白、香菜;適用於腹痛、嘔吐、喜熱飲等癥象的幹姜、紅茶;適用於肢冷、畏寒、風濕性關節痛等癥象的辣椒、酒等。
平性食物有:大米、黃豆、黑芝麻、花生、土豆、白菜、圓白菜、胡蘿蔔、洋蔥、黑木耳、檸檬豬肉、主題、雞蛋,魚肉中的鯉魚、鯽魚、泥鰍、黃魚、鯧魚。另外我們日常裏飲用的牛奶也屬於平性食物。
涼性食物有:蕎麥、玉米、白蘿蔔、冬瓜、蘑菇、芹菜、萵筍、油菜、橙子、蘋果等等。
寒性食物有:小米、綠豆、海帶、綠豆芽、苦瓜、西紅柿、黃瓜、香蕉、西瓜、甜瓜等等。
1、堿性食物
含鈉、鉀、鈣、鎂等金屬元素較多的乃是堿性食品。並非味道酸的就是酸味食品,應該掌握壹點:所有酸味的水果、豆制品都為堿性食物而不是酸性食物,堿性食物被認為是具有美容作用的食物。
豆腐、牛奶、芹菜、土豆、竹筍、香菇、胡蘿蔔、海帶、綠豆、香蕉、西瓜、草莓等及大部分的蔬菜、水果都是堿性的。
食物的“酸堿性”會影響體態和皮膚健美。
經測定,弱堿性的食物有:豆腐、豌豆、大豆、綠豆、油菜、芹菜、番薯、蓮藕、洋蔥、茄子、南瓜、黃瓜、蘑菇、蘿蔔、牛奶等。而呈堿性的食物有:菠菜、白菜、卷心菜、生菜、胡蘿蔔、竹筍、馬鈴薯、海帶、柑橘類、西瓜、葡萄、香蕉、草莓、板粟、柿子、咖啡、葡萄酒等。 還有壹些食物因吃起來酸,人們就錯誤地把它們當成了酸性食物,如山植、西紅柿、醋等,其實這些東西正是典型的堿性食物。
多吃堿性食物。研究發現,多食堿性食物,可保持血液呈弱堿性,使得血液中乳酸、尿素等酸性物質減少,並能防止其在管壁上沈積,因而有軟化血管的作用,故有人稱堿性食物為“血液和血管的清潔劑”。這裏所說的酸堿性,不是食物本身的性質,而是指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後,留在體內元素的性質。常見的酸性元素有氮、碳、硫等;常見的堿性元素有鉀、鈉、鈣、鎂等。有的食物口味很酸,如番茄、橘子,卻都是地地道道的強堿性食物,因為它們在體內代謝後的最終元素是鉀元素等。
2、酸性食物
酸性食品是指含有人體內能形成酸的無機鹽如磷、硫、氯等元素及其它元素,可使體液表現為酸性的食物常見的有蛋白質豐富的肉、魚、禽、蛋類以及谷類、硬果中的花生、榛子、核桃等。具體如:豬肉、牛肉、雞肉、蛋黃、鯉魚、鰻魚、幹魷魚、蝦、大米、面粉、面包,大麥、啤酒、蘆筍等。雖然妳體內缺少酸性食物,但不可壹味的去補,因為醫學證明,當我們攝食了多量的含氯、硫、磷等酸性食品後,血液便極難維持弱堿性的狀態,容易發生酸中毒癥。
所謂的“溫”性食物,就是指蔥、韭菜、白菜等能使身體溫暖的食物。所謂的“熱”性食物,是指比溫性食物更易使身體產生溫熱作用,大致上是指壹些香辛辣的作料之類。中醫認為,溫性食物對皮膚有好處,而秋天更應著重護陽。所以,秋季飲食可以偏溫補,多吃牛羊肉和蓮子粥、枸杞等食品,都可以溫補氣血,滋潤臟腑,護膚養顏。
散寒助陽的溫性食物往往含熱量偏高,食用後體內容易積熱,常吃會導致肺火旺盛,表現為口幹、舌燥等。如何才能壓住“燥氣”呢?中醫認為,最好選擇壹些“甘寒”食品,也就是屬性偏涼的食物來制約。
而“寒”性食物指的是能使身體變寒的食物,包括茄子、蕃茄、黃瓜等食物。如果食物的性質是介於“溫”和“寒”中間,就叫做“平”性食物。例如白蘿蔔和蛋等就是“平”性食物。
涼性和溫性食物搭配著吃 日常生活中涼性食物很多,如兔肉、雞肉、鴨肉、雞蛋、海帶、蜂蜜、芝麻、銀耳、蓮子、百合、白蘿蔔、大白菜、芹菜、菠菜、冬筍、香蕉、蘋果等。甘教授說,這些食物最好和溫性食物壹起吃,對身體有利。
瓜類蔬菜除南瓜、金瓜屬溫性外,其余如苦瓜、絲瓜、黃瓜、菜瓜、西瓜、甜瓜等,都屬於涼性蔬菜。番茄、茄子、芹菜、菊花腦、落葵(紫角葉)、生菜、蘆筍、豆瓣菜、涼薯等,也屬於涼性蔬菜
水果的溫熱寒涼屬性
熱性水果:適合寒性體質
榴連、黑棗
溫性水果:適合寒性體質
芒果、荔枝、桃子、龍眼、紅毛丹、水蜜桃、板栗、釋迦、椰子肉、金桔、烏梅、櫻桃、紅棗、
李子(微溫)
平性水果:適合各種體質
百香果、檸檬、番石榴、酪梨、鳳梨、葡萄、蓮霧、柳橙、甘蔗、木瓜、橄欖、梅子、印度棗
涼性水果:適合熱性體質
火龍果、梨、蘋果、楊桃、山竹、葡萄柚、草莓、枇杷
寒性水果:適合熱性體質
蕃茄(微寒)、西瓜、香蕉、奇異果、甜瓜、柚子、橘子、柿子、椰子水、桑椹
1 食物屬性
屬寒性的食物:動物性——馬肉、螃蟹、牡蠣、蛤蜊。
植物性——茄子、蓮藕、黃瓜、白菜。水果——柿子、西瓜、菠蘿、梨。
調料——粉絲、鹽、黃醬、醬油。
屬涼性的食物:動物性——雞蛋、鵪鶉蛋。
植物性——竹筍、菜花、蘿蔔、菠菜、薏米。
水果——桔子、甜瓜、香瓜、蘋果。
飲料——茶。
屬平性的食物:動物性——蛋黃、牛奶、鯉魚、平魚、鱈魚、海膽黃、烏賊。
植物性——胡蘿蔔、洋白菜、蠶豆、豌豆、山藥、白薯、馬鈴薯、玉蜀黍、蘑菇類、粳米、小麥、大豆、紅小豆。
水果——花生、白果、無花果、草莓、李子。
調料——蜂蜜、砂糖。
屬溫性的食物:動物性——牛肉、雞肉、羊肉、豬肝、鱔魚、大馬哈魚、青魚、沙丁魚、金槍魚、蝦、海扇貝。
植物性——韭菜、大蒜、蔥頭、南瓜、蘆筍、芝麻。
水果——核桃、栗子、杏、梅子、陳皮。
調料——大茴香、芥未。)
屬熱性的食物:動物脂肪、幹酪、火腿、肉腸。
調料——姜辣椒、花椒、胡椒、酒、咖啡、醋。
寒性食物:常用的有桑椹、馬齒莧、蒲公英、苦菜、白菜、黃花菜、冬瓜、西瓜、苦瓜、蟹、紫菜、海帶、食鹽等。
熱性食物:常用的有辣椒、花椒、胡椒、肉桂、幹姜、酒醋、小茴香、蠶豆、香菜、羊肉、狗肉、貓肉、鹿肉等。
溫性食物:常用的有芥菜、南瓜、大蔥、洋蔥、大蒜、韭菜、胡羅蔔、生姜、桃、荔枝、桂圓、柑桔、橙、木瓜、李子、蓮子、沙糖、大棗、葡萄、糯米、胡桃仁、烏梅、花茶、烏龍茶、蜂蜜、牛肉、雞肉、鴨肉、鵝肉、蝦、鯽魚、鱔魚和鰱魚等。
涼性食物:常用的有梨、香蕉、甘蕉、白果、橄欖、菊花、絲瓜、黃瓜、油菜、莧菜、芹菜、竹筍、茭白、菠菜、蓮藕、芋頭、茄子、蘿蔔、空心菜、豆腐、木耳、綠菜、綠豆、蛇膽、兔肉、黑魚、鰻魚、田雞和甲魚等。
平性食物:常用的有大豆、芝麻、山藥、花生、百合、黃豆、玉米、豌豆、紅薯、南瓜、葫蘆、扁豆、小麥、粳米、糯米、蘋果、枇杷、西紅杮、香菇、蜂蜜、食糖、鯉魚、烏龜、甲魚、雞蛋、鴨蛋、豬肉、蛇肉等。濕熱要吃去濕清熱的東西
1. 濕熱要吃去濕清熱的東西,壹般用姜是比較好的,另外還有黃瓜,西紅柿,鮮橙都不錯 2.五花茶 金銀花 菊花 葛花 木棉花 雞旦花 廣東祛濕靚湯 健脾祛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淮山(幹品)10克,土茯苓10克,溪黃草10克,豬胰(豬橫月利)300克,清水適量。 做法:淮山、土茯苓、溪黃草、豬橫月利洗凈壹同放進砂煲中,加適量清水煲開,然後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飲用。 ●適合脾胃差者飲用。 和中化濕湯 (3~4人分量) 材料:木棉花30克,雞蛋花30克,槐花30克,薏米30克,瘦肉100克,炒扁豆30克,陳皮或砂仁12克。 做法:木棉花、雞蛋花、槐花、薏米、瘦肉、炒扁豆、陳皮或砂仁洗凈壹同放入砂煲中,加清水適量,用大火煲開,再轉小火煲1小時即可。 ●適合濕熱脾虛者飲用。 清熱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土伏苓250克,粉葛250克,赤小豆50克,扁豆50克,陳皮半個,水8碗。 做法:土伏苓去皮切段,粉葛去皮切塊,將材料放入煲內,水滾轉慢火煲3小時即可。 ●適合去骨火,去濕,清熱毒。 鵪鶉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鵪鶉4只,薏米、百合各50克,姜3片。 做法:鵪鶉、薏米、百合、姜壹同放入砂鍋中,加清水適量煲1個半小時即可。 ●適合清熱去濕,潤肺化痰。 橫月利去濕湯 (2~3人分量) 材料:豬橫月利250克,夏枯草、棉茵陳各10克,生姜2片。 做法:把豬橫月利先飛水去腥備用;將夏枯草、棉茵陳及生姜和豬橫月利壹同放入砂煲中,加適量清水,先用大火燒開,然後轉小火煲1個半小時即可食用。 ●該湯不但清熱去濕,去肝熱,對糖尿病人還有食療功效。 草龜去濕湯 (3~5人分量) 材料:草龜500克,豬肉200克,新鮮土伏苓250克,紅棗6個。 做法:把草龜、豬肉、土伏苓紅棗壹起放到砂煲內熬3至4個小時即可。 ●有清熱去濕及解毒功能。 黃瓜去濕湯 材料:老黃瓜800克(去核囊)陳皮25克,粳米25克,鴨腎2個,清水適量。 做法: 1、老黃瓜去核囊、切大塊,陳皮略浸泡、刮囊、洗凈,鴨腎洗凈、飛水、切片,粳米淘洗幹凈。 2、砂鍋加清水,放入老黃瓜、陳皮、粳米、鴨腎,先猛火煲開,然後轉小火煲2小時即可調味飲用。 ●有清熱解之效,適應煩熱,咽喉痛,小便赤熱等癥。 去濕食材 花旗參:吃得過多生冷食物,引致脾虛,可喝花旗參茶,具健脾益胃之效。荷葉:取自荷花之新鮮葉片,曬幹使用。除了去濕利尿的作用外,亦有開胃消食之功效。 白術:乃菊科植物,其根部用作食療。具健胃強身和對四肢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具療效。 土茯苓:土茯苓乃白合科植物,其根入藥。具促進體內水分流動之功效,利尿並具安神之效。薏仁:即薏米,主理去濕,亦具消除水腫及有益腸胃等功效,其利尿功效強。 木棉花:具除濕毒及清熱功能。 茅根:即白茅的根部,是利尿去濕之好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