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什麽湯養胃又補胃
喝什麽湯養胃又補胃,很多人的腸胃並不是很好,所以需要通過壹些方法來調理壹下腸胃,飲食是常見的養胃的方法。以下就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壹些關於喝什麽湯養胃又補胃的資料,大家壹起來看看吧!
喝什麽湯養胃又補胃1
1、豬肚黃芪湯
材料:豬肚1個,黃芪20克,紅棗5顆,枸杞10克,食鹽少許。
做法:
1、將豬肚洗幹凈,然後將黃芪、紅棗、枸杞洗幹凈,紅棗去核,壹同放入豬肚裏面。用棉線縫好。
2、準備湯鍋,鍋內加水,放入豬肚,用大火煮開後就調成小火燉煮2個小時。
3、最後關火後撈起豬肚,解開棉線,放入調味料後裝盤就能食用了。
功效:這道豬肚黃芪湯有助於改善人們秋季食欲不振的現象,同時具有健脾益氣、消食開胃的功效。還適用於胃下垂以及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
2、紅棗山藥豬肚湯
材料:紅棗100克、山藥200克、豬肚半個約250克、生姜片10克。
做法:
1、將洗凈切好的大塊豬肚,放入裝水的鍋內大火煮1小時。
2、加入山藥壹起繼續煮30分鐘後,將紅棗及生姜片壹並置入鍋內,煮15~20分鐘即可。
功效:此湯中,山藥性味甘平,具有益氣健脾、止瀉等作用。紅棗健脾益胃、補益氣血和養血安神等功效。豬肚有補虛損、健脾胃的功效。
3、茶樹菇燉排骨湯
材料:排骨250克、茶樹菇30克、胡蘿蔔半根、姜4小片、鹽適量。
做法:
1、排骨切塊洗凈備用。茶樹菇提前半小時泡發好。胡蘿蔔去皮切滾刀塊,姜切片備好。鍋下水燒開後,放入排骨焯水,然後洗凈排骨表面浮沫。
2、將排骨、茶樹菇、胡蘿蔔和姜片放加內膽裏,加入適量的水。把後把內盅放入電燉盅裏,蓋上蓋子,加入適量的`水。
3、調到筋骨鍵。四小時後聽到響鈴就燉好了,加入適量鹽即可開吃。
功效:蘑菇養胃最好。茶樹菇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高達19.55%,並且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和礦質元素。中醫認為,該菇性甘溫、無毒,有健脾止瀉之功效,並且有抗衰老、降低膽固醇、防癌和抗癌的特殊作用。
4、蓮藕紅豆章魚煲豬踭湯
材料:蓮藕800克,紅豆、蓮子各50克,紅棗5個,章魚幹1只,豬踭500克,陳皮1/3個,生姜3片。
做法:
1、各物洗凈,蓮藕去節、切段。
2、紅豆、蓮子、章魚稍浸泡;紅棗去核。
3、豬踭切塊,與生姜壹起下瓦煲,加水3000毫升,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兩小時,下鹽便可。
功效:蓮藕能健脾、開胃、養血。紅豆亦為旺血之食材。豬踭為豬肉之上乘,常為廣東民間入湯之用,關鍵此湯中加入章魚幹既養陰又讓湯味更鮮美、可口。此湯甘潤鮮美可口,有健脾益氣、養胃生津、滋陰補腎之功。
5、花膠豬肚湯
材料:花膠、豬肚、胡椒。
做法:
1、將花膠放到冷水中浸泡;兩天後,將花膠煎成小片。放到紫沙鍋裏先行熬煮。
2、將豬肚洗幹凈。待花膠煮得差不多,將豬肚,胡椒壹起放進去;湯熬好後,將豬肚撈出切塊,再放到湯裏煮開,調味便可。
功效:清淡滋潤的花膠豬肚湯,養胃清潤。花膠就是魚膠,即魚肚是從魚腹中取出魚鰾,切開曬幹後而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磷脂分子,對身體很有好處,有美容,滋陰,養胃等功效。
6、芋頭羊肉湯
材料:羊肉500克,芋頭150克,蔥15克,姜10克,精鹽8克,紹酒20克。
做法:
1、羊肉剔去筋膜,洗凈,略劃幾刀,放入沸水鍋內,焯去血水;蔥、姜拍破備用。
2、芋頭洗凈,切成2厘米厚的長塊;芋頭與羊肉壹起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蔥、姜、胡椒粉、紹酒,先用旺火燒沸,撇去浮沫。
3、轉用小火燉至熟爛,撈出羊肉晾涼。
4、羊肉切成片,放入碗內,把原湯中的蔥、姜除去,略加調味,連芋頭壹起倒入羊肉碗內即成。
功效:芋頭中富含蛋白質、鈣、磷、鐵、鉀等多種成分,具有健脾、散結、調節中氣、化痰、添精益髓等功效。與羊肉搭配,也是壹道養生良品,有健脾暖胃的功效。
喝什麽湯養胃又補胃2養胃湯怎麽做
養胃食譜壹、桂棗山藥湯
材料:紅棗12粒,山藥約300克,桂圓肉2大匙,砂糖1/2杯。
做法:
1、紅棗泡軟,山藥去皮、切丁後,壹同放入清水中燒開,煮至熟軟,放入桂圓肉及砂糖調味。
2、待桂圓肉已煮至散開,即可關火盛出食用。
功效:山藥具有補脾和胃之功能;桂圓、紅棗有益氣血、健脾胃的作用。
蘿蔔羊肉湯
材料:羊腩肉750克,白蘿蔔500克,香菜、鹽、雞精、料酒、蔥、姜、胡椒粉適量。
做法:
1、將羊肉洗凈,切成粗絲,白蘿蔔洗凈切成絲。
2、坐鍋點火倒入底油,放入姜片煸炒出香味後倒入開水,加鹽、雞精、料酒、胡椒粉調味。
3、水燒開後先放入羊肉煮熟,再放入白蘿蔔,轉小火煮至蘿蔔斷生後,撒上蔥絲和香菜葉即可出鍋。
功效:此湯補中益氣,溫胃散寒。
山藥雞湯
材料:山藥200克,雞1/3只,香菇200克,蜜棗1顆,姜2片,桂圓5顆。
做法:
1、將雞切成塊,鐵棍山藥切成滾刀塊,準備好姜片。
2、鍋中放油,將雞塊和姜片放入,翻炒雞塊,直至雞塊變色,雞肉收緊雞皮微微焦黃,放入慢燉鍋中,再加入適量的開水,加入山藥小火慢燉2個小時。
3、再放入雞肝、雞胗等雞雜,加蓋後繼續慢燉二十分鐘。最後調味開鍋即食。
功效:母雞益氣養血,健脾胃,療虛損,善補五臟。
猴頭菇雞湯
材料:猴頭菇3顆,雞半只,火腿幾片,枸杞、姜、鹽、料酒各適量。
做法:
1、猴頭菇用溫水泡六個小時,雞放到沸騰的鍋裏焯水,加兩片姜,壹些酒去腥,焯水完畢撈出來沖洗幹凈。
2、雞切塊,火腿切片,把雞,火腿,猴頭菇和姜片壹起放進電燉紫砂鍋裏,壹次加足冷水,燉四個小時。
3、最後還有半個小時的時候加枸杞,喝前加鹽調味。
功效:猴頭菌又名猴頭菇,有助消化及利五臟的功能。適用於消化不良、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竇炎、胃痛、胃脹及神經衰弱。
2、養胃誤區有哪些
誤區1:喝粥對胃病最好。不少胃病患者認為粥細軟,易消化,能減輕胃的負擔。事實上,這種觀點並不全面。相比油炸食物、不發酵的餅、面條、煮玉米、蒸窩頭等,粥是細軟、易消化的,但喝粥並不利於消化吸收。原因是,喝粥不用慢慢咀嚼,不能促進口腔唾液腺的分泌,而唾液中的澱粉酶可幫助消化,再者粥水分多,稀釋了胃液,加速了胃的膨脹,使胃運動緩慢,不利於消化吸收。若喜歡喝熱粥,其溫度對胃的刺激也是不利的。因此胃病患者不宜天天喝粥,而應選擇易消化吸收的飲食,細嚼慢咽,促進消化,才更有益。
誤區2:多喝牛奶對胃有好處。胃部酸脹不適時,喝杯熱牛奶便可緩解癥狀,感到舒服。這是因為牛奶稀釋了胃酸,暫時形成壹層胃黏膜保護層,因而感到舒服,但經常喝牛奶就未必對胃病患者有利了。現已證明,牛奶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比牛奶本身中和胃酸的作用更強,若胃病(如胃潰瘍)需要抗酸治療,是不宜用喝牛奶的辦法解決的。豆漿則是個不錯的選擇。
誤區3:姜對胃病患者有宜無害。民間有用生姜末水煎,加醋少許趁熱服下,能治消化不良的偏方。因此人們普遍認為姜可暖胃,胃部不適時喝碗姜末水是常見的事。胃病患者根據自己的情況,偶爾用之,且無不良反應,未嘗不可。但應認識到,姜是刺激性食物,過量食用會刺激胃酸分泌,引起胃部不適或加重病情。若想用姜來治胃病應請中醫辨證施治,采用不同的方劑對癥治療效果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