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廣外方

廣外方

我作為壹個經歷過的人來說,這只代表我個人的觀點。我上的大學不是特別有名,專業也只是在我們學校開了壹年,所以妳可以考慮這兩個方面我都沒占,或者說我們都沒占什麽專業。但是進入社會後,大學的基礎課對我還是很有幫助的,所以我覺得大學期間基礎課也很重要,跟哪個大學,是不是重點大學無關。

更何況妳選擇了專業,最後的工作也不壹定是妳的專業或者妳所在領域的壹小部分,所以在學校要好好學習。

情商在以後的工作中也是比較重要的,可以在大學期間盡可能的培養,因為很多不同省區的人,很多不同的文化和習俗在這裏交織,正式提高了我們的認知,也和人相處,交朋友,所以這段時間是提高我們情商的好時機。

希望這些對妳有用。

首先看妳的分數。如果能上985.438+0438+0,首先要考慮學校,其次才是專業。985.211進不了壹個學校,但是還在壹條線。要考慮專業,盡量留在壹個學校。如果這些選擇的學校真的沒有自己滿意的專業,那就去兩個專業不錯的城市。第二個主要是專業,學校不特別。

想壹個例子。

我壹個親戚的孩子大學成績很好,讓我幫他做誌願者。他小時候的願望是超過我家清華第壹“榜樣”。我仔細研究過他的分數,確實不錯,尤其是物理,省賽有獎。總分應該在清華的線上,但不會超過太多。於是我提出,如果他報考清華,他可能很難進入電子、計算機這類熱門專業,但機械工程、水利工程問題不大。如果他在學校稍微退而求其次,可以去上海交大、同濟這樣的學校,基本上什麽專業都能進。除非他真的對機械或者水利工程感興趣,否則後壹種選擇更好。

他接受了我的建議,進入了上海交通大學通信工程專業。他很喜歡,也很有興趣學。畢業後,他現在在加州矽谷工作。

大多數需要為先選學校還是專註專業而糾結的人,很可能和我這位親戚壹樣處於尷尬的境地。如果升的夠高,可以考上更好的學校,但是考不上自己感興趣的好專業。他們要想考上喜歡的專業,就得在學校稍微委屈壹下。當然,在清華和上海交大之間選擇會稍微容易壹點。如果涉及到壹兩本書,那就顯得比較嚴重了,尤其是在國內就業要靠本科學校的前提下。

在美國,很多普通學校都有知名專業。比如美國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不是麻省理工)是壹所極其普通的學校,但它的高分子專業卻是世界頂尖的,該專業畢業的博士都曾在常春藤盟校任教。相比之下,哈佛和耶魯的高分子材料專業並不出名。所以在美國對這個專業感興趣的學生,更多的是選擇去麻省大學,而不是追求名校。

對大學畢業壹年的個人看法;

如果可以擇校,壹定要先擇校,原因有三。

1.很現實的問題。很多公司只招985,211。為什麽?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生太多,成千上萬的簡歷壹份壹份看不完。要有篩選標準,學校首當其沖。同理,壹校二校,二校三校肯定會選擇前者。

2.好學校的師資力量和校友資源是不可估量的。即使上的是不太好的專業,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去上自己感興趣的課程,或者通過轉專業去理想的專業。學習的方法有很多。另外,好學校的活動、學術論壇、報告等公共資源也極其豐富,還有很多留學的地方,這些都是好學校的優勢。

3.除了壹些非常專業的理工科工作,還需要相應專業的學生,現在很多工作接受度都很高。因為大部分管理工作需要的是能力而不是特長,所以當我們畢業後進入工作的時候,很多時候我們都是小白,需要重新學習很多東西。這就是我覺得專業沒那麽重要的原因。

當然,專業是學校裏首要參考的。另外,如果壹定要去理工科或者相關要求的崗位,也可以參考專業。

在大學學習壹部分是鍛煉自己各方面的素質,更重要的是鍛煉自己的能力:學習能力和處理能力。想吃想死,最好上個好大學。畢竟中建、中鐵這些老牌國企都是直接收人,什麽都不問。

再過壹周左右,大部分省份的高考成績就要公布了。高考成績公布後,接下來最重要的問題就是誌願填報。

在填報誌願的過程中,很多考生和家長都有這樣的疑問。該不該選機構?還是選專業,還是優先考慮地區?還是選擇大學?

換句話說,理想誌願=好學校+好地區+好專業。

而且好學校+好地域+好專業=好就業。

1.為什麽地理更重要?誌願填報時,流行說讀書就去北上廣。

北、上、廣、深的高校因為經濟比較發達,所以比較受歡迎。

雖然經濟發展水平和學校綜合實力的關系不是很大,但是壹個地方的經濟發展水平會影響妳的就業情況。

壹方面是因為大城市的就業機會更多,無論是畢業時想找工作,還是讀大學時想找實習機會,大城市都相對容易壹些。

大部分用人單位在招聘時會考慮機會成本,企業會優先考慮招聘成本低的地方,組織校園招聘。

招聘成本最低的地方是企業周邊的高校。如果周邊高校不能滿足企業的用工需求,那麽這個時候就會去大學集中度高的城市。

另壹方面,越是經濟發達的地區,高等教育質量越好。

雖然壹個地區的經濟發展與該地區的高等教育質量並不呈正相關,但經濟發達地區的高校辦學經費更多,學校發展速度更快。

所以誌願填報的時候,從地域上來說,應該優先考慮壹線城市,也就是北、上、廣、深。另外,可以考慮經濟發達地區的省會城市或者高等教育資源相對密集的城市,如武漢、成都、Xi、哈爾濱、南京、杭州、天津等。

當然也可以考慮壹些經濟發展比較高的非省會城市,比如大連、廈門、青島。

2.誌願填報時,第二個關鍵因素是學校。雖然英雄不問出處,但是上大學就像坐火車壹樣。清華北大是軟臥,重點大學是硬臥,普通大學是硬座,專科是站票。火車到站時,每個人都下車了。沒有人會看妳是從哪裏來的,但是對於剛出校門的應屆畢業生,大部分用人單位都會根據學歷來分配崗位和薪酬,因為企業除了學歷沒有更好的辦法。

個人認為,在院校的選擇上應該優先考慮名牌大學。

以前很多考生和家長會認為211和985大學都是名牌大學,但實際情況往往不同。有些高校,考生去了之後立馬後悔。這些高校之所以能入選211和985高校,並不是因為綜合實力強,就業質量好,而是因為行業關懷,西部支持,政策傾斜。

所以在選擇院校的時候,不能只看它是怎麽宣傳的,或者是不是“211,985院校”,而要重點看這個院校近幾年的分數線。壹般最低分數線高壹點的院校都不會太差,無論考生的認可度還是社會聲望。

3.說完地區和院校,再來說說專業。在專業的選擇上,當然要優先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至少,不討厭自己選擇的專業。

另外,有些考生喜歡某些專業,並不是因為真的喜歡這些專業,而是覺得這些專業比較熱門。看到這些專業,工資更高,來錢更快。

以金融專業為例。近年來,金融專業非常熱門。很多考生覺得學了金融專業,畢業後可以去券商或者銀行。

其實現在很多券商和銀行更青睞數學、計算機、統計專業的畢業生,或者數學、計算機、統計等理工科專業的畢業生,而碩士專業的則是金融專業的復合型人才。

金融本科畢業即使能進銀行或券商,壹般也要從基層做起。真正能堅持到最後的人不多。並不是說妳畢業後年薪幾十萬,工作環境高大上。

所以在專業的選擇上,如果妳真的有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那麽這當然是非常好的;如果妳沒有自己感興趣的專業,不知道以後想做什麽,也不用太擔心。

理科考生建議優先考慮理工科專業,文科考生建議優先考慮英語、語言文學、經濟、法律等傳統基礎專業。除非妳真的很感興趣,真的很懂,否則不要貿然選擇那些名字,聽起來很“高大上”的專業。

4.選院校還是選專業?把這三個因素分析清楚之後,題主的問題就變得很簡單了,選專業優先還是選學校優先?

這個需要結合妳的高考成績來決定。

第壹,如果妳的高考分數比較高,是高分考生,那麽在填報誌願的時候要同時考慮地域、院校、專業三個因素,盡量優先選擇經濟發達地區的好學校的好專業。

第二,如果妳的高考成績不算太高,成績處於中等水平,那麽這個時候建議優先考慮地區和院校。

在具體院校的選擇上,建議優先考慮經濟發達地區的211和985綜合類院校。

因為綜合211 985院校的專業設置比較全面,而且大部分專業的實力都不會太差,假設萬壹妳不喜歡自己的專業,不管是想調專業還是考雙學位,選擇的余地都比較大,妳也比較容易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專業。

此外,近年來壹些綜合實力相對較強的高校,為了吸引考生報考,減少對專業的顧慮,推出了大類招生和零調劑(零調劑是指只要妳填報了專業誌願,不重復體檢服務和專業要求,投檔後不會被辭退,不會被調劑到妳沒有填報的專業),本科期間可以自由轉專業。

所以對於成績中等的同學,建議優先考慮院校,盡量選擇綜合實力強的院校,211,985。

第三,如果妳的高考分數不是太高,妳的分數低於本科二批,或者是專科壹批,那麽當然要優先考慮妳的專業。

因為這個層面的成績,很難選擇壹個綜合實力很強的院校,甚至在地域方面選擇也不多。

在專業的選擇上,當然優先選擇自己擅長的專業。如果妳不知道自己想學什麽專業,那麽根據上面的分析,理科考生會選擇理工科專業,比如計算機、石油化工、通信、化工、數學等專業;文史類專業的考生,如果能學好理工科,可以選擇這個專業。如果學不好,可以選擇壹些基礎專業,比如英語、漢語言文學、師範院校、法律、會計等。(當然沒有絕對的師範專業,是和其他專業掛鉤的。)

我是“中考”——分享學習方法,關註教育時事,指導入學規劃。希望我的回答對妳有幫助。上大學更重要,學校更重要,還是專業更重要?

看到很多朋友在爭論這個問題:學校和專業哪個更重要?為什麽不說學校和專業重要?誰不想去名牌大學自己喜歡的專業?提出這個問題的人肯定有壹個前提條件,就是我們的高考分數不夠,所以在高考分數有限的情況下,不得不在學校或專業的選擇上做出壹些犧牲。其實嚴格來說,這個問題還要加上壹個因素,就是大學城。這也是壹個越來越重要的因素。都是211工科大學,上海和石河子肯定不壹樣。所以我們分析影響我們高考誌願的城市、學校、專業這三個選項,自然得出自己的結論。我們的問題就變成了,在有限的高考分數下,如何選擇大學和專業,如何進行城市、學校和專業的排名。

俗稱“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人。”說明未來的職業選擇很重要。這意味著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制定自己的職業規劃。如今,高考錄取率已經達到70-80%,更多的人有機會上大學。上大學後進入職場,以後會越來越普遍。而高考誌願填報,也就是選大學選專業,其實是人生職業規劃的第壹步,也是重要的壹環,叫做學業規劃。

最好的學業規劃應該是在壹線城市的名校裏選擇自己喜歡的、最有前途的專業。這幾乎成了每個考生的夢想和訴求。但是大部分考生做不到。為什麽?因為壹線城市名牌大學的熱門專業幾乎成了每個考生的夢想,競爭會很激烈。當我們分數不夠高的時候,就要在城市、大學、專業之間做壹些選擇。那麽如何理順三者的關系呢?應該是什麽樣的選擇順序?讓我們逐壹分析:

城市的重要性大多數人看到的是,它是妳四年大學生活的大環境。發達的城市會開闊妳的眼界。我還沒有及時意識到,這個城市很可能成為妳未來的就業城市,甚至是妳的第二故鄉。2016年北京有24萬高校畢業生,壹半以上留在北京就業。所以,對於相當壹部分考生來說,選擇大學所在的城市,就是選擇自己未來工作的城市。妳的意思是重要還是不重要?

大學的重要性在於,它是妳至少學習4年的文化氛圍,大學的水平直接決定了妳受教育的水平。這也是大家容易看到的。但是當妳選擇大學這個層次的時候,妳也選擇了可以結識同學的層次。壹個好的同學網絡可能會讓妳受益終生。前不久熱播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中,有壹個叫“韓大幫”的詞出現了很多次。這個“韓大剛”就是同學的關系網。貫穿整部電視劇的主線。同學關系可以讓妳變得偉大。

專業也很重要。專業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兩點。壹個是它往往決定了妳以後的直接職業。另壹個是決定大學四年的學習是否符合妳的興趣。人不容易做好自己不喜歡的事情。但有壹點,不管妳願不願意接受,都是不以人的意願為轉移的客觀事實。也就是在今天這個信息時代,專業知識更新很快。有些專業知識剛畢業就過時了。而且工作中遇到的新知識還得重新學習。也就是說以後可以結合工作條件學習專業知識。

所以在我看來,這三個因素的重要性排序是大學-城市-專業。最後選專業是沒有底線的。底線是,當妳不得不接受壹個妳不喜歡的專業,妳不喜歡,但妳永遠不會因為討厭而學不下去。

此時有人會問,那麽選專業變得不那麽重要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傳統的學業規劃是先用專業工具做職業評估,看看自己適合哪個專業,然後再研究專業的未來發展和就業前景,最後確定專業。事實上,我認為有必要將傳統的工作評估作為壹種輔助手段。因為適合自己的專業會給妳帶來學習上的樂趣,對妳順利度過大學,受到專業體系的影響是非常有利的。但我們討論的前提不就是在限定的分數線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嗎?

我還想說明,當妳最終走向職場的時候,妳會發現妳原來的專業並不適合。這真的有那麽重要嗎?看看妳周圍,妳的前輩,妳的同學,妳的朋友。多少人學習做什麽?都是很不成功的嗎?我正在逐漸接受壹個看似不合理的觀點,叫做“職業越來越不重要”,帶引號。

我覺得上大學有兩個目的。壹種是學習專業知識,直接為以後的職業服務。另壹種是在大學的學術氛圍中進行熏陶和訓練,提高自己再學習的能力,讓自己在更廣闊的職場中適應,可以參考如何學習。現在後者“如何學習”變得更加重要。

我覺得這個問題無論怎麽辯都沒有固定的答案,因為這都是怎麽選的問題,怎麽選既有利也有弊!我來說說我經歷過的兩個孩子的選擇吧!可以參考壹下選擇。

第壹個孩子是職業優先。他2016年高考,高考成績理科644,河北省525。他可以選擇中南大學、重慶大學、哈工大、西北農林科技等幾個985學校,當然還有很多211可以選擇。當時的情況是,妳選了985,肯定進不了別人的高分專業(姑且說高分專業是好專業),又不願意選醫學、師範、化工相關專業,加上地理因素,所以最後放棄了985。然後我從西南交通大學、武漢工程大學、南京工程大學、華北電力(保定)哈爾濱工程等學校中挑選。最後報了西南交大(西南交大的提檔線是531),如願被錄取。西南交通大學應該是鐵路行業最老的學校,交通運輸專業位居全國第壹。它的強勢專業是土木,機械,電氣,茅以升大學的電氣就更不用說了,就業率很好,畢業生在鐵路系統就業前景很好。

二胎是學校的重中之重。2017年高考,高考成績578,河北省485。孩子不考慮專業,只問學校,只要是985大學,最差的專業都能接受。經過篩選,最終被西北A&F大學選中,他服從了調劑。當時西北A&F大學的提檔線是577分,他只高出壹分,就如願被錄取了。現在孩子發育良好,大學給他提供了壹個非常好的增長見識的平臺。今年暑假他要去美國留學!

兩個孩子的選擇都是合理的,都得償所願,對自己的選擇都很滿意。這能說誰好誰不好嗎?未來如何發展,似乎很難確定!所以我覺得這個問題不可以爭論。優先學校必須在學校整體實力和學術氛圍上有優勢;優先考慮在專業能力和就業方面有相對優勢的專業。每個人的追求都不壹樣,妳還抱怨什麽?不管怎麽選擇,壹旦決定了,就勇敢堅定的去做。世界上有成千上萬條道路。至於哪條路更好,往往取決於行者的心態。只要認真走,誰都可以收獲壹路風景。

在選擇學校的時候,妳看重的是大學的名氣還是專業?我覺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因為每個候選人的需求不壹樣,他最後想要的也不壹樣。下面是考研時學校的選擇。

如果這個學生覺得自己的本科學校不是很好,進了校門就認為自己必須通過四年的努力摘掉所謂的壞學校的頭銜,對學校水平的執念比專業要強很多,那麽可以選擇壹些相對容易考或者競爭壓力小壹些的學校和專業。所謂相對好考的定義是:經濟不太發達的地區或非省會城市的985、211學校,在選擇專業時,盡量選擇那些招生規模不那麽小,但與學校優勢專業不對應的專業。這個時候妳壹定要明確壹點,那就是妳想要什麽?如果是學校的名字,其他的都要給它讓路。

如果妳考的是社會人文類的,比如哲學、法律、歷史,可以優先考慮綜合實力強的學校,因為HR不容易在相對短的時間內清楚了解對應候選人的專業實力,所以關註學校會更重要。

如果考的是自然科學類的科目,比如理工類、農業類,建議更註重專業實力。畢竟這些專業對實用性要求更高。如果相關專業在學校受到更多的重視,相應的科研經費也會更多,越能鍛煉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的眼界和學術水平。

這裏需要說明壹下,所謂的大學聲譽,其實可以有兩種理解。壹個是學校整體實力比較強,壹個是學校整體實力不算太強,但是有非常明顯的霸道專業,比如財經大學的經濟學專業,政法大學的法學專業,師範大學的教育學專業。這種情況下,妳還是要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麽。

妳的轉發,我的10w+

我是張雪峰,讓學習更快樂的研究生老師。

如果妳想說有壹個985,211高校的背書很重要,我想問妳,有多少同學拿到了985,211?全國各省985錄取率不到2%,211錄取率只有5%。有了這些上了985,211的學生,是不是絕大多數都是其他省重點院校,普通本科院校,獨立學院,專科院校的學生?

告訴我,除了985,211,全國還有多少其他省份的大學妳能叫得出名字?有多少所非本地大學?隨便說兩個。妳知道區別嗎?恐怕妳得拋硬幣來決定誰強誰弱。

如果妳想說妳的專業和妳的工作完全沒有關系,妳自己不也做得很好嗎?我想問妳,如果妳在大學學的是現在的工作相關專業,妳現在的職業道路會不會更好?別急,想幾秒鐘再給我答案!

(上圖是苗老師自己在上海紐約大學拍攝的。通識教育後分專業是他的特點之壹,是尊重專業,不讓壹個學生因為盲目選專業而遺憾終身的最明顯體現。)

妳上大學是為了什麽?遠的,是開始尋找自己的職業道路。近,就是發掘自己,專心學習。

從未來的職業道路來看,是和妳的專業更相關還是和妳的學校更相關?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還是大專業關系!為什麽?因為大部分專業都是通用的,並沒有因為院校的標簽而有很大的區別,尤其是水平不那麽高的大學。換句話說,妳的專業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妳未來的職業方向。

另壹方面,如果妳未來的職業與妳大學所學的專業無關,我想問壹下,妳大學這麽多年的學習有什麽意義?學完會計,妳畢業做了行政人員。妳能在多大程度上運用妳所學的知識?妳學臨床醫學,畢業後靠賣醫療器械賺了不少錢。我怕妳羞於去參加同學聚會!

(上圖是苗老師自己在南科大拍的,又壹個通識教育的例子。大三才細分專業,給了妳延期選擇的機會,保證妳是發自內心的選擇。)

從自我探索的角度來說,我們不得不承認,我們的應試教育在K12階段極大地擠壓了孩子的創造力和思維能力,導致很多孩子高中畢業後從未考慮過終極的三個問題:我是誰?我是哪裏人?我要去哪裏?如果能在大學解決這個問題,對畢業後的生活會有很大的積極影響。妳壹定要問,這是不是也和職業素養的重要性有關?當然可以!

如果妳在大學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專業,那麽無論妳在哪個學院學習,妳還是會像高中壹樣得過且過,像壹只把頭埋在沙子裏的鴕鳥。可以談些什麽理想和情懷?如何才能在學習自己熱愛的東西時感到自由、平靜和舒適?

當妳大部分時間還在埋頭考試的時候,妳才剛剛高中四年,甚至七年,甚至更多。而妳的同學在和妳壹樣度過大學時光的同時,也在探索自己,與自己和社會對話,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和更適合自己的未來發展道路。

請問高中四年和大學四年哪個更有收獲?

(上圖是苗老師在清華親自拍攝的,是大規模招生的典範。幾個專業合並成少數專業招生,大二再細分,可以先粗選,再精選,註意個人和專業的匹配。)

最後說說,專心學習好嗎?如果妳是壹個對汽車特別感興趣的人,請問同樣是500頁的書,汽車專論和烹飪食譜哪個更能讓妳接受?如果妳是壹個有天賦的運動員,妳願意花壹個小時跑步健身,還是花壹個小時背詩?

找壹個自己喜歡的、適合自己的專業,就能輕松取得相對較好的成績,而且20分鐘就能達到同學60分鐘學習的效果。妳想要這種感覺嗎?

學習效率更高,學習動力更足,留出大量時間。這是為了什麽?找到自己,去思考,去學習其他相關的知識,去遊歷大好河山,去談壹場戀愛,增加閱歷,也是很好的。

妳說壹個XXX學校和壹個前十的學校沒有可比性,沒有人會遇到這種選擇。

我舉幾個可能的情況,以廣東高校為例:

1首先妳需要明確自己畢業後是想考研還是想就業。如果妳選擇考研,建議妳選擇好壹點的學校。有壹個好的本科學校做背景,妳會獲得比普通學校更多的考研便利。因為妳本科學校比較好,可以選擇我們學校考研。如果要跨專業的話(選擇自己學校比較好的專業),比其他學校的學生更容易接觸到相關專業的學生和老師,找壹些資料也會方便很多。如果妳準備直接找工作,在專業和學校之間,妳應該選擇專業。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我覺得比面試有學位證更重要。

事實上,目前學校通常在下學期有壹次轉專業的機會。但是轉專業的難度和學校的質量是成正比的。可以以轉專業為契機。在填報誌願的時候,問問大四的同學,或者瀏覽學校官網,查看轉專業的相關信息。如果妳覺得大壹之後肯定能成功轉專業,可以在學校和專業中選壹個學校。其實這種方法,歸根結底,最終目的還是專業。

3不要太在意基礎成績差不多的人。選專業絕對是比較好的,比如中山大學vs華南理工或者廣外vs華師大。很多同年級學校外的機會基本都不遠了。

4要看專業情況。比如有的同學很想學建築。深大雖然只是在壹二名之間徘徊,但是建築學還是比較有名的,總比去廣外華農調壹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好。

5地域因素和家庭背景。城市裏有很多好的機會,我壹直認為深圳大學是壹個備選。雖然辦學水平不及完全學校,但卻是深圳這樣的現代化城市中唯壹的綜合性大學,其他都是大專職校(先排除了實驗性的南科大)。所以,深大的資源不可小覷。深圳各種有錢人經常聽說深大的《潛龍臥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