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橋麩肉
“楊橋麩肉”是衡東縣楊橋的地方特色菜,也是衡東地方菜的金字招牌。因其香氣濃郁,肥而不膩,深受食客喜愛。此外,主要原料之壹的紅曲米粉的制作更加喜慶,因此有“東方鴻運”的美譽。
趁大家都在點茶的時候,我偷偷溜進老板的廚房,觀察老板已經放進碗裏準備入蒸籠的“洋橋糠肉”,詳細詢問它的加工方法。老板娘見我們是專門來吃“糠肉”的,就毫無保留地介紹了她的祖傳做法。
做糠肉,要選擇最好的五花肉,把肉切成半個手掌大小的長方形塊,用鹽、米酒等腌制。24小時,然後蘸上自制的糠粉,再將糠肉放入熱油中用小火煎至兩面金黃,然後裝盤待用。參觀的時候只要在糠肉上撒點辣椒粉,蒸20分鐘,出來後撒點蔥花就可以了。
老板娘接著補充說,肉香不香,麩皮粉很重要。最好的組合是糯米、大米、紅米各壹半,再加上八角、花椒,用火炸至金黃色,但磨成粉。面筋粉不能太細,但也不能太稠。
不壹會兒,壹碗色澤鮮紅、香味撲鼻的“洋橋糠肉”出現在大家面前。用筷子壹夾,真的肥而不膩。細細品味,讓人留香回味。
衡東三黃章辣椒
衡東三丈黃椒是湖南省衡陽市衡東縣三丈鄉的特產。三丈黃椒的獨特風味——肉厚、皮薄、脆、甜、色艷、椒形小,是所有辣椒中的極品,被賦予“貢椒”的稱號。
黃椒在衡東縣三丈鄉已有1800年的種植歷史。湘江泥沙沈積形成的特殊沙土,賦予了三丈黃椒獨特的風味——肉厚、皮薄、脆甜、色澤鮮艷、椒形小,是所有辣椒中的極品。相傳清朝嘉慶年間,衡東狀元彭軍將黃椒帶到宮廷。皇帝嘗後大喜,將三昌黃椒命名為“貢椒”,並要求每年進貢。黃椒對環境要求高,在無汙染的環境中會有其獨特的風味,是真正的綠色食品。
衡東縣三丈鄉被國家辣椒新品種推廣中心、湖南省人民政府蔬菜辦授予“中國黃椒第壹鄉”的美譽。
湖南產蓮子
湘潭有“中國湘蓮之鄉”的美稱,是歷代皇室的貢品。“村三聯”馳名中外,是荷花中的瑰寶。湘潭湘蓮產量占全國63.4%,品質優良,年營業額約654.38+0.2億元。目前,該縣有4000多人從事蓮子的種植、加工和販運。蓮子的系列產品和深加工也在不斷發展。65438-0992經中國國家商檢局測定,純蓮肉含有18種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性質溫和,味甘,具有降血壓、健脾胃、寧心安神、潤肺清心的功效。蓮心味苦、寒,有強心安神、清熱降火、除煩利尿的作用。湘蓮在中國南方被稱為“人參”。
湘蓮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涵蓋湖南省湘潭縣所有鄉鎮,韶山市尹田鎮、永義鄉、如意鎮、韶山鄉,湘鄉市梅林橋鎮、董嬌鄉、龍洞鎮、歷山鎮、中沙鎮、山棗鎮,株州市荷塘區趙明鎮,衡陽市衡東縣安百裏鎮等34個鄉鎮。
衡東土菜
衡東地方菜歷史悠久。清代時,三丈黃椒因其味、色、味脆可口而得名“貢椒”。此外,楊橋麩肉、新塘皮、曹氏豆腐、柳下鹹蛋、石灣酥肚等地方名菜也久負盛名。衡東人就地取材,開始在衡東經營大型土菜餐飲。縣委、縣政府把鄉土菜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產業,鼓勵民間資金投資鄉土菜加工,改進傳統工藝,提升鄉土菜檔次,增強市場競爭力。2010 6月5438+00,縣委、縣政府舉辦第三屆地方美食文化節暨農副產品交易會,評選出代表衡東地方風味的20個地方名菜、10個地方名菜、9個地方菜大師、1個“地方菜王”,被省烹飪協會授予“地方菜縣”稱號。壹時間,衡東土菜的口碑大振,銷量猛增。在兩個月內,它賣出了10000公斤楊橋麩肉和1000000公斤三丈紅辣椒。“衡東土菜”很有名。縣內外經營的衡東土菜館超過1,000家,衡東土菜館年銷售額1.2億元。僅新塘鎮就有120多家土菜館,年營業額300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