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菜富有江南特色,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是中國著名的地方菜肴。浙菜起源於新石器時代的河姆渡文化。經過越國先民的開拓積累,漢唐時期的成熟定型,宋元時期的繁榮,明清時期的發展,形成了浙菜的基本風格。
浙菜的形成有其歷史原因,也受資源和特產的影響。浙江瀕臨東海,氣候溫和,水陸交通便利。其北半部領土位於中國東南部富饒的長江三角洲平原,土地肥沃,江河密布,盛產稻、麥、粟、豆、果、菜,水產資源豐富,四季皆宜。
西南丘陵起伏,山珍海味豐富,農家雞鴨成群,牛羊肥美,都為烹飪提供了堅實豐富的原料。特產有:富春江鰣魚、舟山黃魚、金華火腿、杭州優香豆腐皮、西湖蒓菜、紹興鴨、越雞和酒、西湖龍井茶、舟山梭子蟹、安吉竹雞、黃巖蜜桔等。豐富的烹飪資源,眾多的名特產品,加上高超的烹飪技藝,使浙菜脫穎而出,成為壹個獨特的體系。
浙菜特色
浙菜的菜肴形式精美,精致細膩,精致典雅。這種風格始於南宋,夢梁璐說:杭城風俗,百貨店賣菜的人多裝飾車罩、碗碟器皿,幹凈精致以示人耳目。據南宋記載,趙宋偏江南,都在臨安(今杭州)。宮廷裏有壹個意大利蜜煎局,各種雕花被任意煎成禦用。
蜜炒局的廚師或用木瓜雕刻鵲橋仙的故事,或用菖蒲或普通的草雕刻石天雙湖的雕像,四周是掛在圍欄周圍的彩色菖蒲。也刻在生百蟲的鋪上,但四周都是苔蘚、榴蓮、艾葉、鮮花。由此可見南宋廚師的食雕技藝高超。
縱觀當今浙江名廚全面的刀工技藝,巧妙的配菜,精湛的烹飪,精美的裝盤,其精湛多變的刀法,優雅的配色,贏得了國內外美食家的贊賞,無不體現了浙江廚師烹飪技藝與審美的有機結合,造就了壹道道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