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為了孩子,我決定“放下”手機

為了孩子,我決定“放下”手機

最近姐姐很苦惱,上高中的外甥突然非常迷戀手機了,而且還特別抵觸父母的說教。這種情形想想都令人害怕。

青春期的孩子不喜歡父母啰嗦很正常,愛玩手機也正常,只是怎麽突然變得比以往更脾氣不好以及更愛玩手機了呢?

其實不是壹下子變成這樣的,初中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只是現在更明顯更放肆了吧。也許是現在他的情緒積累到壹定程度了吧,加上學業的繁重心裏負擔更重了,想發泄壹下吧。

所有的父母確實都應該好好審視這個問題: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愛玩手機,不願意跟父母溝通。

為什麽他們不願意跟父母溝通呢?為什麽之前跟父母無話不說的乖寶寶怎麽突然變了?那個去年還教訓初中表弟要好好學習少玩遊戲的“好孩子”怎麽現在也迷上手機了呢?

其實之前外甥跟姐姐透露過,他覺得不公平——所以他並不是壹下子變了。他覺得大人每天就上上班,然後就可以隨便玩手機,想幹嘛幹嘛了;沒事就可以趾高氣昂的教訓他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他覺得我們大人並不能感同身受他們的辛苦,他們的累;他們覺得父母除了說“妳好好學習,堅持三年考個好大學就可以解放了”“妳是為自己學習,不是為父母學的”“好好學習吧,不然就要跟爸爸媽媽壹樣那麽辛苦”“我們養妳這麽大,容易嗎?”……

這些耳熟能詳的話,他們已經聽的老繭都出來了,真的是左耳進右耳出。不是他們不孝順,也不是他們不夠乖巧懂事,而是他們只能關註自己的感受焦點。

他們覺得看到父母、老師殷切的期盼,他們很累;他們覺得每天緊湊、越來越難的課業讓他們越來越心虛、越來越無所適從。

他們害怕讓父母、老師失望,他們感覺自己用盡力氣去努力了,結果卻看到考試成績不那麽理想。

壹次次、壹遍遍,他們越來越沮喪,越來越難過,卻不敢表現出來;父母、老師卻依舊不斷苦口婆心的勸說。

於是,他們將情緒訴諸於手機和遊戲——短暫快感可以讓他們感到放松。

青春期的孩子與父母的關系,這是壹道亙古難題。誰都年輕過,誰都有那段經歷。可是變成父母的我們卻教育不了自己的孩子——可能也是我們教育不了那個青春期的我們。

現在的年代跟以前不同了,不能再提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了,孩子只會越打離我們越遠。

我們需要與孩子心與心的溝通交流,以身作則有效陪伴他們。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就把手機放起來。拿壹本好書,看幾篇好文章;提起筆寫點讀書筆記、觀影心得;買本字帖,練練字;再不濟就是記記賬,列些營養菜譜……

在人前人後不要批評孩子,不要說他們成績不好,不要說他們貪玩不學習。孩子大了,愛面子了。壹味的打擊他們,他們會失望——甚至破罐子破摔的。

孩子雖然還小,但是他們有心。看到父母為了他們壹點點的變化,他們也會變化也會高興的。

之前在輔導班上班的時候,我壹個學生跟我抱怨說他媽‘煩死了’。我讓他不要那樣說他媽媽,他媽媽也是為了他好。他說:“老師,妳不知道,我媽真的煩死了。每天神出鬼沒,隨時隨地出現讓我背單詞,我在衛生間刷牙,她也要讓我背幾個。晚上陪我做作業更誇張,我做到幾點她陪到幾點。手機玩沒電了,就玩平板電腦,壹個個上”。

看得出來,孩子母親這麽做很辛苦,每天跟著孩子起早貪黑的,可結果孩子特別煩她。平時跟她講話愛搭不理,對她的付出壹點不感激——這位母親做的完全是無用功。

誠然,這樣的陪伴是無效的。做再多孩子也不會感激半分,甚至覺得母親在監視他——心裏只會越來越反感。

既然要陪孩子,那就讓我們以身作則,丟掉手機,做到真正的有效陪伴他們。

看著懷裏睡熟的“小人兒”,我決定從此不在他面前玩手機。

雖然他才壹歲,但是我不想讓他認為媽媽只愛手機,不愛他;我更不想他覺得手機是個好東西,讓他也養成玩手機的習慣。

前天晚上我在玩手機,他壹個人拿著玩具在旁邊玩。而他居然乖乖的不吵不鬧、自己玩了壹會。真的是:細思極恐。

如果我再不改變,15年後的我們就是今天的姐姐和外甥的翻版吧!不對,應該更甚——15年前手機還沒有普及呢!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願我們每壹位父母都能挺住,做壹個合格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