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幹農活,厭倦菜譜

幹農活,厭倦菜譜

孩子幹完農活後家長的觀感;

讓孩子體驗勞動的艱辛,在勞動體驗中鍛煉孩子吃苦耐勞的品質,是很多家長的共同心願。

他們住在城市裏,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他們知道吃核桃需要破殼,卻不知道核桃長在樹上是什麽。我從小就熟悉“鋤草時是正午,汗水順著泥土往下滴”這句詩,但我不知道鋤草時是正午是什麽感覺。平日習慣吃米飯,不知道米飯是怎麽從種子變成晶白米的。

為了讓生活安逸的孩子們體驗山村農家樂的生活,感受田間地頭的辛苦,了解與同齡農村孩子不同的生活學習環境,在農家樂連續吃住,在農村與同齡人壹起學習工作,體驗與城市不同的另壹種生活。

農活又臟又累又苦又窮。它能鍛煉人的意誌,磨礪人的耐心,啟迪人的智慧。農活像壹粒麥粒壹樣成長,過程復雜又嘮叨。

我生來就喜歡農活。我父母是地地道道的莊稼人。我壹直都知道怎麽把莊稼留在身邊,圍著農活幹。我從懂事就開始幹農活,從幫父母推車,到放羊、放牛、摘麥穗,春天播種,夏天收割,秋天收割,冬天收農家肥。

農村的孩子總想跳出農場的大門。跳出農場大門,就是跳出臟、累、苦的農活。我是那種壹邊打工壹邊兼職的人。師範畢業後,當了十幾年老師。暑假寒假自然逃不掉幹農活。每年夏天都是最辛苦的工作。夏天收麥子的時候彎腰駝背,胳膊暫時疼。磨的時候我鋪麥,蓋麥,磨。在辛苦、饑餓、空虛之後,我也在城裏找到了壹份工作。我是城裏人,可以擺脫農活,也可以給父母壹些錢,像其他城裏人壹樣雇人幹農活,但我給了父母那薄薄的雇人的錢,看著無盡的農活,看著年邁父母疲憊的身影。我不忍心為他們分享。

今年幹農活正趕上打谷,讓孩子們在勞動體驗中體會勞動的艱辛,鍛煉他們吃苦耐勞的品質。現在大部分農民都是把傳統的脫粒改成用脫粒機脫粒,雖然省時,但是很費力。在壹起工作七八天是很苦的。打麥需要十多人,有入麥、挑蓋、割腰、撇麥等多道工序。最苦的是入麥。我穿上父親的舊衣服,戴上圍巾,把壹捆捆小麥快速而均勻地放進脫粒機的升降機。不到壹個小時,塵土和麥灰讓我面目全非,蓬頭垢面。麥子摘下來後還會繼續吐,黑乎乎的痰讓人望而生畏。這就是農活,我的父母,他們從來沒有發出壹聲苦嚎。他們年復壹年地做著這項工作,卻看著壹大堆金黃的麥子,滿臉笑容,他們的孩子只能深深地祈禱。

幹農活又苦又累,幹完了也壹樣。經常回家幹農活,可以升華我們的思想,讓我們不做作,讓我們至高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