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請問藏歷新年的時候是怎麽確定的?

請問藏歷新年的時候是怎麽確定的?

藏歷新年和農歷新年有時不壹致,有時壹致。有四種情況:1,完全壹致,2,藏歷晚壹天,3,藏歷晚壹個月,4,藏歷晚壹個月壹天。這是為什麽呢?藏歷水狗年的新年相當於公歷的2月24日1982,比中國農歷的年提前了4月,而且藏歷沒有閏月,所以又趕上了,所以明年不會晚壹個月。藏歷水豬年閏10月,而漢歷沒有,鼠年藏歷新年比農歷新年晚壹個月。藏歷閏月在時間上依次,陰歷閏月在時間上憲法歷。時間輪日歷的設置方法不同於憲法日歷的主要原因在前面已經提到。這種情況下,兩者相差要麽壹個月,要麽不差。為什麽會有時差?這有三個原因。第壹,現行藏歷規定“王”必須是壹個月的15天。我們知道壹次新月是29天半,從新月到月亮的平均時間大約是14又3/4天,而不是整整15天,所以藏歷中的“新月”不壹定在初壹。漢族歷法的規定是新月必須是壹個月的第壹天,所以不壹定是15。漢族有句話叫“十五不圓,十六圓”就是這個道理。月亮最圓的時候可以用肉眼直接觀察到,而“新月”不容易用肉眼直接觀察到,需要計算。所以“定望”相對容易掌握,是古代常用的方法。二、日歷日的起點,黎明可以分辨出“掌紋”的時刻,而農歷以子夜“子是”,即現代手表的零點為起點。從“子正”到“石天”這段時間,歷法算的是前壹天,歷法算的是後壹天。比如我們說“昨晚兩點”,其實子正之後,是今天,不是昨天。“黎明”比半夜的“子正”更直觀。第三,月份的大小安排方式不同。正如我以前說過的,“王朔”是29天半,天和天是日歷中使用的基本時間單位。在生活中,我們不能把壹天分成兩半,讓它屬於不同的月份。前半部分屬於上個月,後半部分屬於下個月。為了使每個月的天數為整數,農歷中把歷月分為兩種,大月為30天,小月為29天,這樣大月和小月相互彌補,使歷月的平均長度接近王朔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歷法規定的具體算法是基於“正月”和“二月”的比較,其中太陽比前壹個大,但比前壹個小。這是因為太陽是10,兩個“朔日”之間的太陽是不同的,也就是說中間的天數不是十的整數倍,不是30,也就是299天,而是壹次流產。因為農歷中每個農歷月(即正月)都固定為30個農歷日,不多也不少。通過“重日”和“短日”的有無來區分“重日”和“短日”,是歷法中壹種非常特殊的計算方法,上面作為專門的壹節討論過,不同的方法確定月份的大小可能會導致不同的結果,產生壹天的差異,但最多也只會是壹天,因為還是有滿月作為共同的標準。以上是就現代情況而言的。回顧歷史,情況是這樣的:“16世紀前後,這兩個歷法的閏月是相同的;:在此之前,藏歷閏月晚於漢歷;之後是早於漢歷,這是兩個歷法最重要的關系,值得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