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斷裂術後護理和康復訓練的方法;
這段時間是手術後最痛苦的時候。術後要先用藥,再用長膏藥從腳到大腿膝蓋固定。此時膝蓋要彎曲60度。~70?踝關節處於中度跖屈位,腳尖要下壓。由於術後跟腱比正常狀態下短,這樣的腿腳姿勢可以保證縫合的跟腱不被累及,但踝關節不能過度跖屈,即腳趾不能下壓太多,否則皮膚與肌腱縫合處的肌理壓力會增加,不利於皮膚與跟腱的愈合。
這段時間主要是躺在床上休息,減少野外活動。如果真的要下地,需要拄著拐杖下地,患肢不著地。站立時間不超過10分鐘。
02 65438+術後0-2天:
術後臥床1-2天。這個時候,腳怎麽放是個頭疼的問題。妳會發現,無論妳的腳擺什麽姿勢,都會特別不舒服。這段時間還是要少去地面。
每天定時用冰袋冷敷手術部位,減輕傷口的炎癥和腫脹。康復訓練主要以側擡腿、直擡腿、後腿擡腿為主,配合腳趾運動,主要是防止大腿肌肉萎縮,保持腳趾的靈活性。腳趾運動不涉及跟腱,可以大膽做。
擡腿訓練壹次可持續10秒,每組20次,每天3次。
腳趾訓練每次可進行20次,5次為壹組,每天5-10組。
術後3-4天:
這段時間通常需要換藥,因為此時傷口已經愈合了壹點。為了防止血性紗布感染造成不愈合,需要壹次換藥。
這期間的康復訓練主要是堅持之前的訓練,另外可以進行大腿肌肉力量訓練。方法是用意念收緊和放松大腿肌肉,保持大腿位置不變。這個方法需要大家自己去感受,也就是靜態肌肉力量訓練。可以多感受壹下,不用擔心拉傷跟腱。只要在這個石膏期不受外力影響,訓練就不會傷到跟腱。
靜態肌肉力量訓練可以壹次收緊肌肉5秒,每組10次,每天5次左右。
術後第1周04:
堅持以上訓練,壹周內第二次換藥,保證手術縫合部位不感染,保持幹燥。換藥後仍然固定長腿石膏,保證腳部不受外力介入。
術後2周:
第二周,在上述訓練的基礎上,將傷口取出,取出後用紗布包紮縫合,然後仍用長腿石膏固定腿部。
06術後第三周:
此時,康復訓練要在堅持上述訓練的基礎上,增加膝關節的訓練。首先,我們應該每天用熱毛巾熱敷膝蓋部位。長期固定會導致膝關節活動度下降。熱敷後可以進行膝關節活動訓練。
訓練可以是坐在床上,以膝蓋為支點彎曲患肢,不斷練習擡起小腿,直到腿與地面平行,然後再彎曲,主要是恢復膝蓋的功能。每次擡腿20次為1組,每天進行10組。
07術後第4周:
在以上訓練的基礎上,每天脫去膏藥,用熱水或中藥泡腳,最好放在水桶裏,能泡到跟腱,活血化瘀消腫,泡好後再按摩跟腱,適當活動腳踝,但要控制好角度,腳背和腳趾適當上擡,甚至用手拉起。此時跟腱已經基本長大,可以慢慢恢復。
手術後第5周:
繼續之前的康復訓練,在此基礎上增加滾軸訓練、滾瓶子、踩沙袋、抱毛巾等。,即找壹個圓柱體或瓶子放在腳下,用腳壓著瓶子來回滾動。這種訓練方法對增加踝關節跖屈角度,適當拉開跟腱有重要意義。
方法是:每天取下膏藥,管或瓶長度最好在20 cm以上,直徑10 cm至15 cm。每次活動大約持續20-30分鐘,每天進行三次。
09術後第6周:
這個階段我們可以把石膏拿掉,然後穿上阿基裏斯靴,網上或者醫院都有,也可以自己做阿基裏斯墊,用硬紙箱剪成腳跟墊,然後拄著拐杖走路。慢慢找到平衡後,我們可以去掉拐杖,慢慢走,每天去掉壹個跟墊,直到20天左右去掉所有的跟墊,這樣會給腳踝壹個適應的過程。
10手術後7-8周:
通過每天的滾瓶訓練和跟腱靴、跟腱墊的行走訓練,已經慢慢恢復了角度,跟腱也慢慢得到了牽拉和拉伸。這個時候可以配合推墻訓練。
推墻訓練是雙手推墻,腳呈弓步,傷足拱起貼墻,健足向後拉,或者反過來,健足向前拱起,傷足向後伸直,可以幫助矯正和練習角度,恢復踝關節背伸和跖屈角度,換推墻,每次5分鐘,每天65,438+00次。
手術後9-11周:
在這個階段,妳會用妳所有的腳在地上行走。妳要充分恢復踝關節的活動能力,重點練習小腿肌肉力量,加強跟腱的力量。可以進行雙足擡踵訓練,受傷蹬床訓練,單腳擡踵雙足落地訓練。這個階段主要是小腿肌肉的恢復,所以要在上面的訓練中感受小腿肌肉的力量,從而達到訓練的效果。
雙腳提踵就是腳跟壹起擡,傷病員蹬床就是用傷足前腳掌蹬床,小腿肌肉繃緊用力。雙腳擡腳跟單腳著地是將腳跟壹起擡起,然後支撐受傷的腳獨立著地。以上動作每天訓練3-5次,每次20分鐘左右。
手術後第13-24周:
這時候要重點加強小腿力量,通過練習單腿提腳跟和適當的慢跑、快走,可以幫助小腿恢復肌肉力量,恢復肌肉。
13手術後第25周:
基本上恢復了腿部的肌肉力量,加強了跟腱。在之前恢復的基礎上,運動員可以通過適當增加運動強度和持續時間來恢復訓練。如果恢復得好,基本上可以繼續從事體育運動。
特別提示,具體效果因人而異,需遵醫囑;
陳舊性跟腱斷裂的整體康復療程延長了壹周,基本上是石膏打4周,短石膏打4周,根據醫生的安排;
恢復期要避免壹切可能導致腳上突然著地力或腿上其他意外受力的情況,格外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