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論“活著”

論“活著”

如果說死亡是我們需要認真面對的兩個字,那麽活著就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從蹣跚學步到步入墳墓,我們都在努力活著,或長或短。

但是我們為什麽活著?這是壹個沒有解決的問題,就像人類的終極問題“我是誰?它從哪裏來的?去哪裏?”同樣,大多數人可能壹輩子都找不到答案。

與妳的職位、權力、地位無關。

余華在《活著》序言中說:“人活著是為了活著本身,而不是為了活著以外的任何東西。”這句話沒錯,但不適用於我們。這句話更多的是壹種哲學思想。客觀的解讀人生和命運,沒有希望,沒有絕望,只是活著。

然而,這不是我們的生活。我們的人生應該是走在溝壑之間,腳下是深淵,升起的是晴朗的天空。最重要的是我們腳下的溝壑,也許是某個人,某件事,某個理想,某個堅持,某個神;正是因為他們的存在,我們才活著,才有希望,才不會在孤獨中崩潰,在苦難中放棄。

如果只是為了活著而活著,那就太殘忍了,那麽如果妳能長生不老呢?目下無親人,目下無人,心中無縫隙。這樣的永生能持續多久?

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壹樣,那場風暴,貨船的沈沒,少年派、母親、廚師、水手成了救生艇上的幸存者,食物很快就供不應求。這個水手的腿斷了。截肢後,廚師用水手的斷腿做誘餌釣魚。不久,水手死了,廚師將水手肢解,曬幹後作為魚餌和直接食物。後來我媽和廚師起了爭執,我媽被廚師打死了。後來,憤怒的餡餅殺了廚師,把他肢解曬幹,靠吃他的肉活了下來。吃了大廚的肉後,派繼續以吃媽媽的屍體和屍體上的蛆為生,直到被救。

也許是出於恐懼或本能,派選擇在生與死之間生存。派越過了道德禁忌,互相食人,甚至吃掉了母親。我們無法理解他當時的心理,但毫無疑問,那是絕望到讓人崩潰的程度。

在漂流過程中,派遇到了另壹場風暴。他對著上帝喊道,我的家人都死了,我把壹切都給了妳。妳為什麽要這樣對我?從最初虔誠的信徒到對上帝絕望的質疑,再到獲救後講述的奇幻故事,他們選擇重拾信仰;這裏不討論信仰,人性,獸性。

派活下來,是因為信仰,也是心裏的壹個缺口;這溝壑究竟是人的本能驅使,還是也許是因為信仰的堅持。人的內心只有有執念和堅持,才能在苦難中看到希望,才能昂首挺胸的活著,而不是單純的為了活著而活著。

而余華在《活著》中用平實的筆觸描寫了生活中最殘酷的東西,在剔除了我們認為重要的東西之後,揭示了壹個殘酷的真相。人生而為人,壹直孤獨到死後,其他壹切都只是背景。人類所認為的不過是壹個“0”。

也許這是事實,但那又怎樣?我們活著從來不是為了簡單地活著。如果活著沒有意義,那麽我們賦予它意義。從我們出生的那壹刻起,我們就選擇了生活,不管是出於本能還是其他。重要的是我們的選擇和堅持。

希望妳們都記得年輕時的夢想,記得起航時的方向,願妳們從千帆歸來,即使白發蒼蒼,也還是那個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