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在物質匱乏的時代,女兒往往被犧牲。在資源非常有限的時代,壹些家庭的老人認為兒子是自己的血脈傳承,女兒長大了都想結婚。所以,女兒往往在很小的時候就被無情地犧牲,家裏有限的資源都用在了兒子身上。
當女兒到了結婚的年齡,有些家庭為了省下壹些口糧,早早把女兒嫁出去,父母家的老人開始把女兒當外人,因為在他們的潛意識裏,嫁出去的女兒不過是潑出去的水。除夕夜,即使是最窮的家庭也會準備壹些過年的物資,而這有限的物資當然只有兒子才能享用。如果他們的女兒在這壹天回到父母家,會被認為是和兒子搶資源。
第二,現在物質豐富,老人都盼著子女回來過年。
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現在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物資豐富。此時,老人們的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不再把女兒當外人。沒人說女兒在父母家過年,就是搶兒子的資源。相反,因為實行計劃生育,很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即使兄弟姐妹不多。而且除夕夜家人團聚可以讓人人丁興旺。
所以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女人能否在除夕夜回娘家,跟社會發展水平有很大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