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的飲食文化知識
哈尼族絕大部分集中聚居於中國的雲南西南部等地,是生活在雲南紅河地區的壹個山地民族,以農業為主,善於辟梯田種稻谷,掘坡地植茶林。哈尼族的飲食文化與節日文化相映成輝,構成了獨特的哈尼風情。
哈尼族日食兩餐,以大米為主,玉米為輔,喜食幹飯、粑粑、米線、卷粉和豌豆涼粉,還將瘦肉剁細,與大米、姜末、八角、草果壹起熬粥。他們愛吃糯米粑粑,用芭蕉葉包著與腌肉壹起吃。
哈尼族也極愛吃肉,豬、牛、羊、雞、鴨,大塊朵頤,大碗喝酒才是主人待客之禮,客從主意之道,大家聚集壹堂,盡歡而散。村裏有人家殺豬宰雞或做了什麽可口的食物,各戶男女長者都被邀去***食,而且把肝臟等最鮮嫩可口的部位俸敬給老者享用。
哈尼族還有壹道奇肴叫"白旺",是用生豬血、羊血、狗血制作的剁生,哈尼族支系的愛尼人稱之為"阿壓馬捏"。以剛宰殺的豬、羊、狗鮮血為主要原料,或再加以切碎炒熟的瘦肉,肝、腰等,撒入辣椒粉、八角面、野花椒面等佐料,不失時機地迅速攪拌而成。此菜看著怕,吃著香,味道醇濃,麻辣可口,被列為殺豬宰羊期間不可缺少的名菜,也是哈尼人熱誠待客的佳肴。
紅河南岸的哈尼族善於用發酵的黃豆摻合豆桿灰制作具有特殊風味的豆豉,幾乎每餐都用以佐餐,吃法尤多,被稱為"哈尼味精"。用其調制的"雀肉松醬",鮮香無比。
哈尼族的飲食文化特色
長街宴堪稱哈尼族最具特色的飲食,壹般在十月年(紮勒特)時舉行,另壹些地區選擇昂瑪突節(祭寨神)時舉行。按照哈尼族傳統物候歷法計算,每年農歷十月第壹個屬龍日是新年,整個十月年持續13天。為迎接新年,全村壹同就餐,由每家出壹個竹篾的桌子,擺上自家最好的哈尼風味的菜肴,壹個桌子挨著另壹個桌子,故名?長街宴?。吃飯時,眾人壹邊跳舞唱歌壹邊敬酒,請全村的老人坐在最前面幾桌,以示尊敬。壹些地方的長街宴則從村寨搬到了縣城,最多的時候擺起了三千余桌,萬人同食,十分壯觀,因此進入了吉尼斯世界記錄,成為?最長的宴席?。如今,已經開始舉辦哈尼族長街宴民俗旅遊節,吸引了海內外大量遊客前來參加。
哈尼族的飲食文化常識
哈尼族過去日食兩餐主食是當地產的稻米,玉米為輔,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飯粑粑、米線、卷粉和豌豆涼粉等。哈尼族菜肴口味豐富,其中哈尼豆豉遠近有名。哈尼豆鼓是以大豆或黃豆為主要原料,上鍋蒸熟後,放進密閉容器內發酵再曬制而成。比較有名的風味菜菜肴還有蜂蛹醬、暴腌芭蕉心、酸筍炒麂子肉、省肉松醬、清湯橄欖魚、螃蟹燉蛋清、煮蛇圓子等。
哈尼族的蔬菜品種不多,多利用宅旁、田間小空地和山地種植青菜、蘿蔔、瓜、豆、芋頭等。按照哈尼族的社會分工,種植蔬菜多由婦女承擔,管理粗放,產量不高,常年所需蔬菜除秋收時節儲備的豇豆、老瓜外,則靠婦女采集的野生植物烹制而食。她們采集的野菜主要有蕨菜、樹甜菜、樹頭菜、羊奶菜,臭菜、水芹菜、魚腥草、細芽菜、水白菜、馬蹄葉、金雀花、棠梨花、老鵠花,杜鵑花,以及香菌、木耳、雞樅等。
哈尼族食肉數量較大,以豬、牛、羊、雞、鴨肉和禽蛋為主,並兼食水產品魚、鰍、鱔和田螺。他們的烹調方法主要有清煮、煎炒和腌制三種。年節期間,肉食豐富,往往把食鮮剩余的豬、牛肉的凈肉和骨頭分別剔開,將凈肉腌制成臘肉和幹巴,儲備以待客。
飲茶和喝酒是哈尼族的嗜好,所飲用的酒多是自家釀制的甜白酒,醇香、甜蜜;喝茶多用煨釅茶的方式。即先用銅壺或大口缸在火塘上將水燒沸,然後再放入茶葉煨煮,待再燒開時飲用。壹般每天壹次只飲壹道。
長街宴堪稱哈尼族最具特色的飲食,壹般在十月年(紮勒特)時舉行,另壹些地區選擇昂瑪突節(祭寨神)時舉行。如今,已經開始舉辦哈尼族長街宴民俗旅遊節,吸引了海內外大量遊客前來參加。
看了哈尼族的飲食文化有哪些的人還看:
1. 巴馬的飲食文化
2. 關於中國傳統飲食文化有哪些
3. 桂林龍脊梯田有什麽好吃的美食
4. 桂林各個景點的導遊詞5篇
5. 桂林導遊詞開場白大全
6. 淺談飲食文化特色旅遊
7. 廣西有哪些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