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開:
1,人民大會堂,1959年9月24日竣工,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等大型集會的場所,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PRC)黨、國家和人民舉行政治、外交活動的場所。
2.人民大會堂位於北京市天安門廣場西側廣場西路西側,西長安街以南,人民大會堂西路西側、南側,建築面積1,71,800平方米,建築平面呈“山”字形,外為淡黃色花崗巖墻面,黃綠色琉璃瓦屋頂,下方五米高花崗巖基座,周圍1,34根整體上比故宮的總建築面積還要大,是世界上最大的禮堂式建築。人民大會堂對公眾開放了。2065438+2006年9月29日,人民大會堂入選“第壹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名單。
3.人民大會堂壯觀雄偉,建築平面呈“山”字形,兩翼略低,中間略高,四面開門。外部為淺黃色花崗巖,頂部為黃綠色琉璃瓦檐,底部為5米高的花崗巖底座,周圍有134高的圓形柱子。人民大會堂的正門面對天安門廣場。正門的額頭上鑲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國徽。面對正門有十二根淺灰色大理石門柱。主門柱直徑2米,高25米。四門前有5米高的花崗巖臺階。人民大會堂的建築風格雄偉、壯麗、典雅,富有民族特色,周圍的建築層次分明,整體構成了天安門廣場壹幅莊嚴而美麗的畫卷。內部設施齊全,聲、光、溫控制,火災自動報警、滅火等現代化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