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卸責任
這次吵架的原因不是為了弄清情況,只是想找個替罪羊。這純粹是壹種報復行為,而不是真正解決問題。壹旦陷入推卸責任的怪圈,不滿往往會接踵而至,抖落出所有的舊芝麻爛谷子。但是問題並沒有解決,反而加深了他們之間的矛盾。
在《壹切都好》這本書裏,明誠的妻子朱莉負責審計她的小姨子,明宇公司,因為她忘了還有這個小姨子,當然也不會想到她在這個公司工作。導致被當場指出,讓她退出這個審計任務。朱莉帶著憤怒和不滿回家了。
此時丈夫明成背著她把車掛了,準備賣掉,面對妻子的壞心情。他還在那裏輕松的討價還價,絲毫不顧妻子的壞心情。而且直接報了車賣了賣了14.3萬。更有甚者,賣車的錢還用來投資朱不同意的項目。這時候如果兩個人在這次爭吵中互相指出對方的責任,就不會有後來的悲劇。
朱莉和明成很生氣,認為責任在他。明成認為責任在明玉,找了個替罪羊。直接找到明玉的住處,痛扁自己的親妹妹。最後他把自己送進了看守所,雖然朱莉絞盡腦汁為他求情。但是朱莉和家人已經對他產生了芥蒂,害怕有壹天會打擊到自己。之後,明誠遇到各種倒黴的事情,開始了自暴自棄的生活,最後兩人離婚。
2.金融糾紛
妳瘋了嗎?買了這個東西。妳太小氣了。或者抱怨,為什麽不向老板要求加薪?壹旦沒有得到滿意的答案,就說自己是個失敗者,不會自己去爭取什麽。這種爭吵的背後,往往隱藏著自我價值、價值觀或者安全感的問題。它的產生可能是因為渴望欣賞或社會認可,也可能是因為某些欲望(攀比心理)得不到滿足。
《坡道上的家》中的水穗在成為全職媽媽之前,外語很流利。她在壹家貿易公司工作,工資高,待遇好。而丈夫是兼職,兩人結婚,收入相差很大。婚後,瑞穗有時會對丈夫說,他作為男人是個懦夫。我也會對早回家的老公說:“妳這麽早回家不害臊嗎?”
為什麽這麽說?因為瑞穗之前的工作經常幹到很晚,掙的錢也不少,而老公工資低,也不加班。這個時候,瑞穗可能是想激勵丈夫上進,但她的話卻像利箭壹樣,直擊丈夫的痛處,傷害了他的自尊心。丈夫壹開始是參與交流,然後晚上回家或者根本不回家來治療。
3.有話要說
這種沈默可以分為兩種情況,壹種是沈默,夫妻壹方走開,生悶氣,暗暗抱怨,但不表達。不說話的人所想的是,他知道我的意思,知道我為什麽生氣,但往往不是如妳所願。
另壹種情況是雙方互相不滿,互相繞圈。看似平靜友好,其實是在互相傷害。
在《坡道上的家》中,瑞穗和丈夫習慣在遇到問題有話可說的狀態下交流。瑞穗壹開始不滿意就想和老公溝通。壹旦有什麽事讓丈夫不高興,她可以離開瑞穗兩三天。最後,我去了附近的壹家酒店住下,因為我討厭晚上的噪音。關於他住酒店的事,他沒有告訴妻子,瑞穗的婆婆勸兒子這樣做,說可以好好休息。
壹個人在家照顧孩子的瑞穗在想老公出軌之類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我以為老婆知道我在家沒休息好,在酒店外面休息。其實壹切都是老公在肚子裏做的草稿。作為妻子,瑞穗只能通過自己的想象來猜測。
另外,瑞穗的朋友提到,在瑞穗的孩子溺水之前,她去過她家幾次。但是他們家的氣氛看似友好,卻讓人待著不舒服。瑞穗和妻子都在用那種看不見的語言拿著刀互相嘲笑,尤其是丈夫守時那種看似溫柔的語言暴力,會帶走妻子的自信,言語中不留壹絲憐憫。看似開玩笑的話,在瑞穗的朋友的感覺裏,就像壹個男人敲著老婆的頭說:“妳真的很傻,趕緊承認吧。”
4.原生家庭的矛盾
“妳媽快把我逼瘋了!”“如果妳父親再多說壹個字,我就……”這種吵架很難。雙方往往構築高陣,與父母交往,互相攻擊。
在《坡道上的家》裏,瑞穗的婆婆壹開始幫她帶了幾天孩子。不懂的話也會去請教婆婆,但是對方的態度讓她更加不安,讓她心情更加低落。慢慢的,孩子有什麽不對的地方,她就會對老公說:“妳媽愛抱,愛寵。”“妳媽媽說因為我不和孩子說話,所以孩子的表情不豐富。”說到婆婆說的話,要麽批評對方,要麽對方嘲諷自己。起初,她的丈夫壽石能夠理智地給她打電話,告訴她母親不要強迫瑞穗接受她的意見。
媳婦不能理解帶孩子的辛苦。相反,我覺得不管時代怎麽變,女人生孩子照顧孩子都不應該太累。沒辦法好好休息,也不能抱怨“早知道就不生了。”我們不要指望孩子的父親會伸手去幫助自己努力工作的丈夫。這樣的老婆永遠是錯的,有問題的。
慢慢的,丈夫壽石回到了母親面前,水穗壹個人。最後瑞穗讓老公告訴婆婆,不需要她幫忙帶孩子。此後,壹個問題得到解決,壹場悲劇發生了。
5.妳騙了我
當壹方隱瞞、撒謊、失信等欺騙行為被發現時,會非常憤怒地指出,妳為什麽偷偷取錢?妳撒謊了,明顯沒加班。在麻將館看到的,等等。通常這種情況下,壹方說“我再也不會這樣了?結束。”但是真的能做到嗎?與其爭吵,不如弄清楚情侶之間為什麽不能互相信任,為什麽在做出之前不敢告訴對方,或者是什麽原因導致他們不能信守承諾。
《不服輸的女人》第壹集,最先出場的女當事人想告老公詐騙。理由是:“結婚前他說要給我幸福,可是結婚後,無論是我照顧孩子還是把家庭打理的井井有條,他都把我當空氣。”最終女當事人面臨離婚,丈夫不會給她孩子的撫養權。並留下了壹句話:“妳這種沒用的家庭主婦能怎麽辦?”當事人絕望地去了洗手間,選擇用自己的絲巾上吊。幸運的是,她被女主人及時救了。有些承諾不能完全當真。人家說養妳壹輩子真的能行?就算對方沒有出軌,事業不順,沒有賺錢的能力,他靠什麽養妳?
6.妳就像妳的母親/父親。
這種吵架往往會傷害到對方,尤其是潛意識裏害怕自己是第二個爸爸或媽媽的時候。但妻子或丈夫無法理解,執著於此。
也是《壹切都好》中明誠和妻子朱莉的壹場爭吵。朱莉看著明成因為背著老婆買車借錢投資而做出的討好的謹慎姿態,覺得極其討厭。我對自己說:“怎麽會是蘇大強第二呢?連聲音都那麽相似,低頭的姿勢像漢奸。”多麽熟悉的畫面,多少情侶吵架的時候都會說起對方的父母。什麽?妳跟妳媽壹樣不講道理,跟妳爸壹樣膽小。
7.妳總是/妳從不。
我們吵架的時候,總會用壹些偏激的話來傷害對方。比如妳總是這樣,從來不那樣。其實這個頻率總是被妳無限放大,現實中很少存在。這種情況下,經常會出現把地面畫成監獄的現象。對方壹聽,妳不是說我總是這樣嗎?那我來做。
前幾天有網友求助,說有壹天他和朋友抱怨老婆從來不做家務,不洗碗。可是老婆隔著墻聽見了,真的照他說的做了,再也沒進廚房。其實在這個老公吐槽之前,老婆是做家務的,只是老公需要平均分擔壹些家務。因為不滿意讓他做家務,他用誇張的方式向朋友抱怨。最後發生了什麽?他真的照他說的做了。
8.家務
這是家庭中很常見的吵架原因。為什麽今天該妳做飯,妳卻不做?我丈夫周六打掃了房子,但是他躺在床上。妻子辛辛苦苦打掃衛生,丈夫卻很快毀了它。家庭瑣事中的爭吵,關於家庭權利和控制欲的角力也在潛意識層面發揮作用。如果爭吵的結果是以當時壹方的妥協而告終,那麽什麽經驗都得不到,以後在同樣的情況下還會爆發沖突。
9.我早就告訴過妳了
壹般來說,以說“我早就告訴過妳了”開始,意味著開始壹場諷刺性的聊天。對了,我會壹次又壹次的給對方看我之前不可預測的證明,證明我是小諸葛。但夫妻之間諸葛亮到底是誰,還是事後諸葛亮重要?又不是上演三國大戰,鬥智鬥勇。這種爭吵往往源於壹方內心的自卑或自負。
10.妳變了/妳不會變了。
妳變了。妳結婚前為什麽不這麽做?妳以前假裝過嗎?妳會永遠這樣,不會改變。有時候這樣會和“妳從來不/總是”有異曲同工之妙。被指控的壹方會想“我就是這樣,妳得接受”和“我想改也不想改。”這樣的指責並不能促使對方發自內心的改變。只有積極面對它們,以負責任的態度協商分歧,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以上這些吵架模式只會互相傷害,讓感情更加生疏。如果妳有解決問題的態度,說出妳的想法,不要拐彎抹角。沒有人是對方肚子裏的蛔蟲。他可能不想妳想的那樣。對方可能不知道妳生氣的原因。有時候就算妳生氣了,對方也不知道。這不是氣自己嗎?當然,書中也提到了壹些其他常見的傷害對方的吵架模式。以上十項妳都中了嗎?
蒺藜:記錄日常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