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江河八景的位置也不清楚,還是要從八景詩中去推敲。但古詩詞沒有直接的解法,大多是借景抒情,缺乏對景物的直觀描寫,對地域的考證仍然十分困難。無論如何,我們可以從詩中領略老八景的魅力,而不必指明它們在哪裏。接下來,我們壹起欣賞八景詩,討論壹下老八景的景觀。壹、雙龍小武(莊凱)的詩
壹天開始就開了度假村,鐘靈也強;
綠水繞萬壑,青山傾兩條龍;
蕭聲藏著神秘的豹子,到了晚上,感覺渾身陽光明媚,明亮無比;
這壹幕題刻後,誰來贊美金谷和陽臺?
度假勝地是指風景優美的地方。壹個度假村的解釋應該是什麽?“握”的意思是把它握在手裏。《禮記》:“臟敬而飲”,臟敬是指為敬而掘地,飲酒,用手舀。後來用壹把土來指代墳墓。這裏的意思是:“上帝鬼斧神工,把壹個小山丘變成了壹個景點,不僅孕育出細膩的靈氣,而且非常壯觀。”“綠水繞萬壑,青山噴出兩條龍”其實已經指明了位置。百姓所指的雙龍,只有低矮的山脊,沒有水流。城南的天馬山和李良山就像從青山(石牛和四峰山之間)中噴湧而出的巨龍。金銀兩河隨山而流,流經壹座小山丘。水從石水傾瀉而下,形成瀑布,詩中並未說明。然而,水流出山後,繞過了蘇龍丘陵地區的山谷,非常壯觀,再加上早晚的雲彩。“八隘”,又稱“九隘”,原指八極之地,即九州。難怪詩人稱贊:此景得名後,晉代石崇曾在此建園,後稱金谷園,名聞遐邇。庚欣《枯樹頌》說:“要不是金谷滿樹,
二、四鳳朝陽(莊凱)詩
四鳳雖在雲谷聞所未聞,卻超脫美麗。
當大地陽光明媚,祥雲環繞,人們就會春意盎然;
野地栽玉,山無嶺不栽敘;
蓬松野老村釀,背露笑點。
古代沒有爭議“四鳳朝陽”就是“八裏鏡”。詩人不是為了寫風景而寫風景,而是將風景描寫融入民俗風情和野趣之中,值得壹讀。四鳳指的是四鳳,又名巴陵山、八蓮山(讀四聲)。像四只鳳凰對著壹面石鏡展開翅膀,風景聞所未聞,但好風景有好時光,有美麗的晴天祥雲,有和平的世界。人玩得開心,心情自然不壹樣。植玉的故事來自《姬神》,用來指孝順。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肥沃的土地上生長著豐富的寶藏,連細細的山脊上都長滿了竹子,真是風水寶地。詩人似乎悟出了道理,說難怪蓬頭垢面的農村老人都在大碗裏喝著濃郁的自制酒,連赤身裸體曬太陽的農村普通人也笑得忘乎所以,說了很多。這是大自然的恩賜。
三、牛的童話(莊凱)的詩
青山滾石似牛,兩水隔著鬥川交流;
讀世長蹲在春草裏,寄高處臥夕陽邊;
煙濃又特別輕,鳥來來回回;
神仙什麽時候下過這盤棋,留過去,留過去傳過去。
石牛指的是石牛山上的巨石,它像壹頭牛。山腳有兩條小溪。西來的溪水是黃色的,東來的溪水是白色的,俗稱金銀河。兩條河流匯合後,蘇龍流入龍江河的支流東水。(龍江河又叫雙床水,故名鬥川),石牛蹲在草叢裏,讀人間春色。石牛山是龍水縣丘陵地帶拔起的壹座高山,而石牛正處於日落時分,所以經常伴有日落。從石牛山向龍水縣城方向望去,浪浮影浮,城內村落若隱若現,厚如燈光,鳥兒從山上飛來飛去,來到平坦開闊的原野。(平武指的是原野,平坦寬敞。從石牛山往下看,前面有壹個馬平川。歐陽修曾寫下“走在沙上”的詩句:“平武滿青山,行人連青山外。”在詩中,詩人從青山看平武。石牛的背上有壹個類似象棋的遺物,據說是壹個仙女坐在石牛的背上下棋留下的,只留下了壹個傳奇的故事,所以被命名為《石牛的童話》。
四、紀昀文峰(莊凱)詩
雲外峰離頂遠,自然剪成文字;
挺身而出才德高尚,培養英雄豪傑;
為了民族時期,我們要挺起柏樹;
我不能不贏鐘玲傑。什麽造就了壹個偉大的聖人?
明清時期特別相信風水,認為壹個地方人文好不好主要看有沒有文筆之類的山峰和硯臺之類的人頭(嘉靖的龍水,還沒有人工修建的寶塔,廣東的很多寶塔都是明朝萬歷年間修建的。)紀昀又名三岔山,是龍水縣最高的山峰之壹,位於龍水縣順仁鄉,即現在的羅京鎮以南。峰如筆尖切。山下有雲沙溫泉,風景秀麗,山頂雲霧繚繞,山下熱氣騰騰。詩人希望這種好的風水能孕育出才華橫溢的英雄,到達朝廷的達官貴人,培養出像翰林這樣的文人,希望這些人能忠於君主,愛國正直。詩人嘆了口氣說,如果沒有這種風水氣場,這地方怎麽會有大聖?陵寢是壹個古代郡縣的名字,秦朝就有了。漢光武帝時命名為陵,東漢時改名為張玲。現位於湖北省棗陽縣。原來,中興漢光武帝劉秀也是湖北棗陽人,棗陽的人文景觀壹定很美。
五、東江元稹(莊楷)詩
觀光新西施更賢惠,告別清晰明了;
風帆十八不愁灘,行囊三千還怕路;
楤木的葉子升到溪雨的盡頭,花兒開得更淩煙;
管好妳的遠行,不能送人。
送別是指用灑菜送別。古龍水人遠行時,都是在縣城碼頭乘船沿河向東。他們過了松圭灘後向北改,出了西江後向東改。送別那些遠行的人,叫東江送別。根據龍水縣附近的水勢,哪個最大?頭是最好的,而且是深水灣。羅定八景的“東橋塔照”也指此地,但因無塔無橋,成為送別新進士的壹大景觀。此詩亦見於柳的《羅定周誌》,但柳多有訛誤。比如第二句,劉周誌敬酒。工作?第四句是空的,第六句是空的。大概是文人相賢東遊的時候,碼頭的景色最有特色。他們經常在河邊舉行告別儀式。劉周誌?工作?,也就是河邊的空地。嘉慶的《德清州誌》?它意味著平靜。“長”就是急流的意思,所以長水有九長灘十八灘之說。帆船不怕這些急流險灘,就怕空包缺盤川。出遠門有點膽小,就去北京試試。楤木的葉子漂浮在水面上,此時正是段曦的雨季,經過更嶺時正是花開的季節,山上似乎有壹層雲彩。劉周的詩《花間徘徊》有問題,因為這句話是詩的對仗。徜徉在花叢中與羽葉楤木的葉子相對,遠行的人不會流連其中。“菱角花”是嶺南名花,又名“菱角”,俗稱“菱角花”。花開的時候有壹個球形的花冠,像漫山遍野的煙。“保重妳的長途旅行,柱子?如何解釋“早祭五雲”嘿?是壹種美石,五雲壹般指五色紅雲,是比較吉祥的標誌。五雲也指皇帝的位置。因為秀才去考試了,而且中獎的是國家級人才。送別的時候,親朋好友沒有什麽可以給的,只有珍惜他們的祝福,希望風平浪靜,壹路平安。如果他贏了這次旅行,他將成為天子的學生,美玉已經為他做好了準備。
六、南嶺高登(莊凱)詩
頻市無處可遊,青山獨壹無二的風景靜謐;
遠近道路泥濘濕滑,車馬長;
高山流水琴趣,雪在泉洞;
回頭看夕陽,河在路上,有長長的轟鳴聲。
羅定八景包括“南嶺梅仙”但不包括“南嶺登高”。“南嶺梅仙”在龍頭崗壹帶,“南嶺登高”沒有確定的含義,但從詩中可以看出是在龍水縣城外的山頭上。頻城是近城,指的是城市附近的地方。龍水縣城外的山頭是南門崗和東孟崗。南門崗比城樓高,俯瞰全城。東孟崗在河的對岸,俯瞰全城,城樓,河水,還有人。向遠方攀登的確有無窮的利益。其中有遠有近,有車有馬來來往往,熙熙攘攘的地方充滿了世俗的喧囂。而高山流水,春天白雪,則是另壹種雅趣,各有不同。
民國《柳州誌》、《羅》還載有林坤《登南嶺之山》詩壹首:
“踏浪”和雲起崎嶇不平,但他們對尋找隱蔽的樹枝和藜麥感興趣。
酒村前黃犢小,煙外夕陽低。
樹空時,樹應受敬,鳥能懂樹聲。
但是,我記得這壹天,謝公並沒有覺得印泥太辛苦。
這首詩不簡稱八景詩,也不同於莊凱的《南爬山》,顯然不是合唱詩。“惟此日謹記謝公,以泥封牙,不嫌難”這句話引用了謝的典故。南宋詩人謝靈運喜歡遊山玩水。他爬山經常穿木屐,上山拔門牙,下山拔後牙。唐代李白《夢登天目山》詩:“我穿的是謝最早用的釘鞋,穿的是梯子”,在《南史·謝靈運傳》中被引為“木屐”。後來,許多詩人稱木屐為謝,行省稱之為謝。
七、大灣漁歌(莊凱)詩
大宛水出城西,幾曲奔流劉地;
十裏湖滿光,壹春樹高高低低;
漁歌動雲煙,飛鳥夢回草木迷;
記得昨天掀帳篷灘,花邊雉近人。
新老八景都有“大灣漁歌”。大灣現在屬於雲安縣,古龍水的大灣原名大雲灣,是東安、西寧、羅定三州的交界處。這裏曾經是瑤族和壯族人民聚集的地方,是壹個歷史悠久的地方。開辟大灣市場,每年二八月的第壹天,市場周邊20多個村子都在這裏舉行祭祀活動。因為海灣大,大灣水勢平緩,水面如平湖。《大灣漁歌》這首詩把平湖、柳鎮大堤、大鷂上下飛舞、水草迷鳥、野雉野花、高大喬木灌木、漁歌泛舟帶入壹幅春水畫卷,動靜相間,色彩斑斕,確是壹處風景秀麗的勝景。
八、京口樵夫宋(林坤)詩
侵晨徑入煙升,二哥嶺外唱;
沒有疲憊,沒有塵埃,沒有煩惱,多了份閑適的情懷;
松花棋不老,洞初感爛;
我願負薪苦讀,五雲深處聽明克。
龍水縣有很多叫京口的地方,比如著名的金山步道、牛步道、蒲竹步道等等,還有鄉間小道。古代關於“京口木刻歌”的景點和地點爭議頗多,但從林坤的詩詞來看,這條小道不壹定是著名的小道,比如東安的蒲竹小道。據《東安縣誌》記載,在東安縣西部,自西藏自治區北京口至京口東南,綿延二十余裏,兩崖陡峭,林木蔥郁,遮天蔽日,堯賊曾居此處,人跡斷絕,為東山第壹險道。像蒲竹徑,金山徑,牛徑等。,不可能有旅行唱歌的閑適感,也沒有唱歌。“京口木刻歌”作為八景之壹,不僅唱腔有趣,主角也無拘無束。這首詩還引用了晉代國王在伐木中遇到壹個神仙,看著他腐爛的柯的故事。神仙出沒的地方自然不是普通的鄉間小路。因此,大多數人把它稱為大灣上遊不到兩英裏的直徑口。詩人在《京口樵歌》壹詩中引入了農村傳統的耕讀觀念,把樵夫變成了壹個負薪苦讀的讀書人,最後以“五雲深處聽明克”結尾。五雲指的是皇帝的住所。明克是唐代長安街的名稱,又稱明克裏,是貴族出入皇宮的喧鬧之地,後來泛指人家的村落。詩人是想說,就算妳是個樵夫,只要好好學習,也會出人頭地,成為能出入北京繁華之地的權貴。張詩八首
張,福建漳浦人,明二年(1622)進士。崇禎六年(1633)任廣東巡檢司副使羅定,管理有方,以文學、詩歌為主,專修《羅定周誌》十卷八首。羅定八景詩八首。
壹、龍龕蛻骨
毛崖半侵雲,美石花刷門檻。
龍帶著骨頭升天了,石頭變成了佛印。
明霞要卷起孤村,落了就搬七寶。
試問僧跡,苔板為唐紋。
註:“龍龕蛻骨”指龍龕巖。相傳龍擡頭後,蛻去龍骨,成為龍龕巖。唐武德四年(621),永寧郡令陳普光利用該洞修建佛寺,取名龍洞道場。武則天二年(699),碑文由當地狀元將軍陳繼元書寫,刻在洞壁巖壁上。這是著名的龍洞道場碑文。龍洞道觀碑文與歷代金石學專家的碑文並列書寫,他們對龍洞石刻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稱之為“廣東之寶”。
二、牛石神話
什麽時候仙女們壹起旅行,險峻的山丘和片石矗立在青牛。
出關應是龍步,然後韓常連織者浮。
野鳥來來去去無所謂,散花流水。
隨著高更竭盡全力探索奇跡,仍有未完成的象棋作品。
註:“牛仙石”位於蘇龍街的石牛山上,看起來像壹頭躺著的牛。石頭前面有壹座古廟。寺前有壹石棋盤,相傳有神仙在此下棋。石牛可以播種水稻。
三、雙龍小五
壹個村莊的霧完全被封住了,樹木的顏色是淡淡的。
三石升天如水,兩山對峙久稱龍。
春飛沫頻為雨,風吹須皆松。
如果妳也是我家的神,妳應該知道長護箱的中心。
註:“雙龍小武”現於本市羅城雙龍關。在古代,這是壹片大森林。據說早上起了兩場霧。兩峰相對,三石如水。
四、四只鳳凰朝陽
群山皆列鳳凰,旭日漸行漸近。
古苔滿露羽,風清韻激。
喝pecks的時候,妳會體會到竹子,休息的時候,妳會感到忙碌。
試著看到每次雲發光的時候,彼此沒有什麽不同。
註:“四鳳朝陽”指蘇龍街道馮唐村的壩陵山,即八蓮山。山如飛鳳,泉水從中流過,故又稱“八裏鏡”。
動詞 (verb的縮寫)東橋塔照片
站在七年級鎮的橋東,壹眼就能看到地圖集區。
野水泉隨青雀,雲閑時皆青微連。
海浪掀翻太陽的氣柱,石頭卷起,發出彩虹般的光芒。
妳不用向衣服低頭,白浩每天晚上都在天上飛。
註:“東橋塔照”指的是今城中與羅城隔江相望的三元塔。古塔東面有壹座石橋,名為青雲橋。據說縣城南門大塘晚上也能看到塔影。文塔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羅城鎮龍江北岸,原名三元塔。“三原”是指羅定考生希望在當時的科舉考試中與“三原”接軌。三元塔原為文人所建,自古以來就受到文人的重視。寶塔又高又尖,就像文人墨客用的尖筆,又叫寫字寶塔,於是人們把它改名為文塔。建於明萬歷三十九年(1611),高47米,外七層,內十三層。整個塔身層疊如七朵盛開的鮮花,最上層的蓮花鐵柱、寶塔剎九盤、寶珠等鑄件總重量超過七噸,為廣東古塔之最。
六、南嶺梅縣
參差的細影參差不齊,幾縷淡淡的清香撲向馬茵。
白色到第三更應該是月亮,冷傲的十月已經開始春暖花開。
尋隱居入雲間路,得壹句,懷外人。
還記得金陵曾經踏雪而行,蒼耕的聲音讓芯連。
註:“南嶺梅縣”在本市洛城南門外龍江嶺旁。相傳古代梅花開得早,雲“月下花開,白花花滿嶺頭”。
七、大灣漁歌
溪水清雨抹煙痕,掛網尼龍閑。
水托雲托山,山將水印月。
滄浪是鷗臥共歌,船滿酒。
更有沙頭敲石火,倚歌拍寨。
註:《大灣漁歌》從今天的羅城河港到谷夏被稱為“大灣”,晚上漁船停泊,山歌相呼應,是羅定府繁榮的壹景。
八、京口樵夫宋
小路蜿蜒穿過障礙,樵夫第二次歌唱。
晚上壹肩濕,半脊煙容斷。
把兒子叫到林禽來解釋這個故事,並用聲音回答顧能歌。
山中,天下皆棋,曼問王郎斧。
註:《京口木刻歌》在今羅平京口。相傳古代有個樵夫進山砍柴,壹路上民謠不絕於耳。突然,他像仙女壹樣下棋了。他只看過壹場壹百年前斧柄已經腐朽的比賽。當他回家看親戚時,他的孫輩們都成了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