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並沒有濟豐樓,濟豐樓只是電視劇《傳奇大掌櫃》虛構的,其真實原型為“新豐樓”。
簡介
北京經營山東風味的名館豐澤園,很多人都知道,但豐澤園開業之初的人馬卻是新豐樓的堂頭欒學堂、陳煥章等名廚***20多位師傅跳糟,在同德銀號經理姚澤勝扶植下開辦的,這段歷史為人鮮知了。
新豐樓為新式山東菜,特別有“幹蒸點”“面糟承鴨肝”、“烏魚蛋”、“油淋雞”亦佳,除此外新豐樓的山東香酥雞、北京燒鴨也素負盛名。
新豐樓從開業至30年代,因為有壹批技術精湛的名廚和會經營管理的堂頭,生意做得有聲有色。但由於當時的堂頭欒學堂帶領20多位廚師退出,開辦了豐澤園。
新豐樓頓失英才,受到極大損失,生意日益清淡而失去光渾,後又因種種原因不能堅持,至1949年不得不停業了,壹代名館從此銷聲匿跡。
歷史
1984年8月1日在白廣路18號恢復了新豐樓老字號,啟功、溥傑先生為新豐樓題寫了匾額。昔日叫響的傳統的名菜,如“燴烏魚蛋”、“爆雞肝丁”、“糟蒸鴨子”、“山東菜”等壹批具有濃郁魯味的特色菜肴,得以重現。
特別是恢復了當時最負盛名的“白菜紫鮑”,它選用優質的小紫鮑魚,旺蒸煮後,打成衣花刀,選用白菜心,用吊湯扒制而成,味鮮菜香、別有風味。新豐樓當年頗受客人青睞的山東香酥雞和餑餑烤鴨,也得到恢復。
1993年在第三屆全國烹飪大賽中飯莊派出31名選手參賽,他們烹制的“竹蒜魚丸”、“五彩雞球”、“雞翅黑魚花”全都獲得金獎。
1997年北京首屆名菜名點鑒定展示中,飯莊的冷葷菜“醬肘花”、熱菜“糟溜魚片”、“香酥雞”,也被鑒定委員會確認為北京名牌產品。
著名的書畫家蘆光照先生在七十有三的丁卯年為新豐樓書寫壹幅對聯說:“新豐美酒傳千載,稷下佳肴譽萬家。”
擴展資料
《傳奇大掌櫃》是唐大年執導,由谷智鑫、何冰、楊立新、梁冠華、原雨領銜主演的年代傳奇劇 。
該劇講述了民國時期從山東流落到北京的小乞丐欒學堂在北京歷盡坎坷最終創建百年老字號豐澤園的故事。
劇情簡介
故事發生在民國1919年,從山東流落到北京的小乞丐欒學堂,因救了老板的女兒有幸在濟風樓裏當堂倌,由於得知掌櫃的隱秘而被驅除,卻得到貴人資助開店成為豐澤園的創辦者。欒學堂收留了濟風樓裏的業務骨幹組成了豐澤園的班底,遭到濟風樓的掌櫃汪德甫和小舅子歷秋辰的仇視。
在軍閥吳佩孚的撮合下,欒學堂又娶走了歷秋辰的心上人關雅麗。和欒學堂青梅竹馬的姚珍珍得知欒學堂成親後毅然投身抗日。歷秋辰接管濟風樓後投靠漢奸,將濟風樓改為日本風味的酒樓,順勢架空欒學堂飯店協會會長,天皇發布投降詔書,絕處逢生的豐澤園重新回到欒學堂手中。
姚珍珍回來執行刺殺漢奸的行動,關麗雅為姚珍珍擋了壹槍把孩子和欒學堂托付給姚珍珍。歷秋辰在逃跑中被特務殺死,欒學堂帶領豐澤園在新中國獲得了新生。
劇集評價
該劇始終貫穿著壹個理念:誠實守信不僅是壹種道德力量,也是壹種經營手段,傳播了“從商之本,誠信第壹”的理念。(石家莊新聞網評)
酒樓裏的故事自然少不了美食。大掌櫃從食不果腹開始,與美食結下不解之緣,紅燒魚翅、原湯冬筍、油爆鮮貝、清炸裏脊等國宴菜帶著故事感進入觀眾眼簾,酸甜苦辣的滋味反襯嬉笑怒罵的人生。貫穿全劇的各式美味佳肴讓人垂涎三尺。可謂是地道民國風還原真實老北京,濃郁色香味烹炒食色人間情。(《北京晚報》評)?
百度百科-傳奇大掌櫃
百度百科-新豐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