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和朋友去合眾電影公司看拍戲,嬌小甜美的外表被朱世林導演看中,被要求在電影《龍潭虎穴》中扮演丫鬟。他16歲。朱詩琳改名為王,並在電影《肉》中飾演壹個角色。由於她甜美的著裝和純凈自然的表演,影片上映後效果不錯。不久,她在新版《漁父宋光明》中飾演漁女,在電影界引起轟動,被電影界稱為“小周璇”。
1942後,在中聯、華影主演了《三朵花》、《馮丹朝陽》、《老師萬歲》等電影。
抗日戰爭勝利後,主演了《青春河畔草》、《斷腸天涯》、《無聲問蒼天》等電影。在國泰和中電壹廠、二廠。電影《綠河邊的草》改編自美國電影《斷橋》。王含蓄而真實地揭示了女主人公的不幸遭遇和內心感受,成為其表演走向成熟的代表作。
1948年赴香港,在長城、華南等電影公司出演了《無聲問天》、《瓊樓恨》、《方帽子》等10部電影。
1951年回到上海,在上海電影制片廠當演員。
1955趙丹用斯坦納系統排練舞臺劇《雷雨》,王飾演四鳳。還有舞臺劇《家》裏的馮明。兩個角色,不同的角色內心,王將自己多年積累的表演經驗上升到理論層面,對兩個角色的處理完全不同,既不失女人味又不失女人味,顯露出她深不可測的表演功力。從65438到0957,她以出色的演技出現在《護士日記》中,詳細描述了女主角在護士崗位上的思想發展變化。在《理發師》中,她還用誇張、自然、可信的喜劇手法處理了女主角熱愛生活和工作的美好內心。在古裝電影《桃花扇》中,李這位才貌雙全的妓女用真摯感人的方式表現了女主角的愛國精神。後來在《玉蝴蝶》中,從少女到老人,巨大的角色跨度成為她演員生涯的新嘗試。
1985、王夫婦應白宮邀請赴華盛頓參加裏根總統就職典禮。90年代初移居香港。
王曾被評為上海市三八紅旗手。中國電影家協會第四、五屆理事,第六、七屆政協委員。
王壹生中演過各種生活背景不同的女性角色,演的每壹個角色都真實可信。這與她豐富的人生經歷和文化背景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她是中國影壇不可多得的優秀女演員,因為她有了新的生活,新的內涵。王不凡的外貌和青春的年齡,加上她主演的多部電影,自然吸引了港影壇同行的密切關註。於是,新成立的香港長城電影制作公司向王發出了誠摯的邀請,聘請她在公司即將上映的新片中擔任女主角。為了拓展更廣闊的表演世界,王在六月1948 165438+十月趕到了對他來說很陌生的香港。於是,王無暇顧及眼前的高樓大廈和繁忙的街道,於是壹頭紮進了等待她進入新角色的演播室。在成導演的《錦繡天堂》、《瑤池鴛鴦》、《吳某芳》、《偉邦導演的《瓊樓恨》、導演的《王四俠》、《譚導演的《海外尋夫》、《道情》、和劉瓊聯合導演的《方巾》等6部影片中,他飾演的角色壹個個性格迥異。
在其中壹部古裝片《錦繡天堂》中,王再次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與“影後”聯袂出演。《王家四大奇兵》是專為王打造的,導演也是煞費苦心地迎合了這個標題,不僅自己在裏面扮演主角,還邀請了著名影星和王,兩男兩女聯袂主演。好在王在香港拍的這些電影都取得了驕人的票房成績,她小家碧玉的少婦形象也深受香港觀眾的喜愛。王來港才兩年多,她又迅速成為炙手可熱的明星。擺在她面前的是更廣闊更光明的未來。
1950年初,王、陶金、劉瓊、韓非等人作為港影團成員赴廣州慰問演出。在廣州這座被稱為“祖國的南大門”的新興城市,王看到被釋放的人,心花怒放,處處感受不同。他們還參觀了駐地的營房,解放軍的艱苦樸素和良好的軍紀,再加上香港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使年僅25歲的王大為震驚,印象深刻。接著,王留在參加全國文藝工作者會議。經過幾天的學習,她看到了新中國文藝的發展方向和光明前景,體現了她作為新中國文藝工作者的驕傲。
回港後,司馬文森、周紅、齊文韶等進步電影學者暗中組織大家研究社會發展史,暗中探聽來自內地的好消息。單純而激進的王再也不願意把青春浪費在她所認為的港英統治下的資本主義香港。因此,王堅決拒絕了香港其他電影制片廠的續約。當年年底,在進步電影人司馬等人的支持和幫助下,王懷著對新中國電影事業的熱愛和向往,與來港見未婚夫的劉和清壹起,回到闊別兩年的上海,這裏非常親切和熟悉。在解放後的上海,成千上萬雙熱切的眼睛等待著王回來,創造壹個新的角色。王,浙江省寧波市人,於1924年8月23日出生於上海。她的美麗是與生俱來的,她的外表也是可愛的。她的父親經營著壹家酒店,給她起了壹個優雅吉祥的名字,玉鳳。雖然王玉峰不是壹個藝術家庭,但他的父母喜歡看地方戲劇,他們去劇院或劇院時總是帶著王玉峰。久而久之,我接觸到了,燦爛的舞臺在女兒稚嫩的心裏播下了種子。她喜歡看電影。在她的閨房周圍和床邊,掛滿了許多從畫報上剪下的明星照片和劇照,尤其是周璇、袁美雲和胡蝶主演的電影,被視為她最喜歡的“青春偶像”。王玉峰會盡力看他們主演的每壹部電影。在電影院裏,她被周璇、袁美雲和胡蝶在銀幕上扮演的動人角色迷住了,尤其是當他們扮演的不幸女性以那種悲慘的結局收場時。她很自然地將銀幕上的角色融入劇情,有時在劇場裏會忍不住低聲哭泣。雖然王玉峰也知道這是壹部由演員出演的電影,但她壹時半會很難從銀幕上的悲劇情節中及時清醒過來。
在1941,王玉峰已經成長為壹個像盛開的花朵壹樣美麗的女孩。此時,她在愛國女子中學的中學學習生活即將結束。舒是的鄰居,是天壹電影公司和電影公司的基礎演員。從1938開始,她在新華、花城、華影、國泰等電影公司做過演員。知道隔壁的小妹妹王玉峰喜歡電影,有壹天她帶王玉峰去參觀她的電影公司。當時正在執導該片的導演朱士林發現了王玉峰的俊美。當時他攔住了王玉峰,親切地問她是否願意成為壹名電影演員。王玉峰聽到主任的話時,又驚又喜。然而,作為壹名剛畢業的中學生,王玉峰坦誠地告訴朱主任,他要回家先征求家長的意見。
當興高采烈地向父母匯報在電影公司遇到朱導演的事情時,出乎意料的是,開酒店的父母堅決反對女兒當演員。後來,王玉峰再次來到電影公司,主動找到導演朱世林,說出了自己的心願。朱世林非常高興。他馬上讓王玉峰在他導演的電影《龍潭虎穴》的片場前嘗試扮演壹個喝茶的小女孩。朱世林發現,場景中的王玉峰不僅非常上鏡,而且非常搶眼。因此,朱士林立即與王玉峰簽訂了為期三年的拍攝合同。朱士林把最深的希望寄托在王玉峰輝煌的未來上,於是把“王玉峰”的原名略改為中字,代之以“旦”字,意為“馮丹朝陽”。王的藝名由此而來。《龍潭虎穴》中的小女孩,只是王第壹個截屏的開始和起點。鏡頭裏那個給戲劇家爺爺端茶送水的小女孩,不僅小巧玲瓏,而且美麗動人。雖然這個不起眼的小角色並沒有出現在首映的影片中,但是王出眾的外貌和樸實的表演足以讓朱士林感到幸福。於是在那壹年,王又在朱士林導演、桑虎編劇、和吳音主演的《靈與肉》中飾演壹名女學生。於是,在那年年底,王在編劇、塗光啟導演的新《漁業》中成為女主角,與當時紅極壹時的黃河打得火熱。當年蔡楚生執導的《余屈光》獲得了1935年2月莫斯科國際電影節“榮譽獎”,其中著名音樂人任光創作的主題曲旋律優美,極具特色,廣為流傳。此次重新拍攝的新漁光歌,是在此基礎上的又壹次全新延伸。
王過去扮演過王這個角色——壹個貧窮善良的漁家女孩小貓,被人剝削和欺負。這個角色不僅對王來說是陌生的,而且與她的家庭和個人經歷完全不同。然而,充滿魔幻光影的銀幕誘惑和對角色的熱愛讓王對這個極具挑戰性的角色情有獨鐘。盡管她在步入銀幕前後從未接受過特殊的表演訓練,也缺乏長期的電影拍攝實踐經驗,但王還是被她所飾演的角色的悲嘆命運深深打動。因此,在實際拍攝過程中,王在導演耐心的啟發下,充分融入角色,將這個漁家姑娘演繹得真摯而傳神。影片放映時,立即引起了觀眾的情感共鳴。從某種意義上說,這部新的釣魚宋光明是跟隨了其他人的腳步,但其創新的主題和藝術感染力使這部電影獲得了顯著的成功。從1942年4月到1945年8月的三年間,侵華日軍占領中國,上海成為“孤島”。上海的電影巨頭張善坤將當時所有的電影公司集合起來,整合為“中聯電影公司”,後更名為“華影電影公司”。王先後在中國電影公司主演和參演了《落花恨》、《春·秋·情·斷腸月》、《雲遮月》、《三朵花》、《天倫之樂》、《兩代女人》、《五彩繽紛》、《新生》。有22部電影,如《鵬城萬裏》、《別做少年頭》、《蘭花物語》等。在這些以家庭悲歡離合、男女情愛為主題的影片中,王飾演的幾乎都是受盡侮辱、摧殘、迫害的不幸女性形象和歷經愛情波折的優雅淑女。銀幕上不同的女主角有著不同的悲劇故事,牽動著銀幕外無數觀眾的心。王已經成為人的心頭好。
1945 15年8月5日日本戰敗無條件投降後,當時壟斷電影制作大權的華映公司,立即被戰後如雨後春筍般湧現的眾多新電影制作公司所取代。1940年7月,由劉忠良和劉忠浩共同創辦的國泰電影公司率先在滬上市。在此之前,劉氏兄弟關閉了已經創業的國華電影公司,拒絕與日本人合作。這壹次,他們重整旗鼓,他們投資的第壹部電影是楊小仲導演的《國家的火花》。強烈邀請王出演,以壹個具有愛國思想的進步女教師形象出現。這也是王在主演和參演了25部電影後,壹種全新的改變過去柔弱不幸的女漢子和妙齡女郎的方式。這部進步片是劉氏兄弟重新定義“國泰”時的“創舉”。由於電影的內容首先滿足和適應了當時社會現實的需要,所以壹上映就受到了觀眾的熱烈歡迎。因此,劉氏兄弟共同創辦的“國泰”電影公司在1945至1950期間拍攝了40多部不同題材和體裁的電影,包括進步的時事片、擅長抒情的文藝片和迎合部分觀眾好奇心的驚悚片,使他們的電影公司不僅成為上海電影界的新寵,也是恐怖和謀殺的驚悚片。
在此期間,王作為《出水芙蓉》的後起之秀,可以自由地拍片了。她從來沒有和任何電影公司簽過固定合同。於是,她在各個電影公司獨立拍攝了《終身大事》《綠河草》《月上暗風》《孤獨鴛鴦》《夫妻》《斷腸天涯》《無聲問蒼天》。
尤其讓王感到無比幸福的是,她能和曾經的少女時代偶像周璇、袁美雲領銜主演同壹部電影《紅樓夢》。周璇飾演林黛玉,袁美雲飾演賈寶玉反串,王飾演郭寶釵,笑容可掬,盡顯雍容華貴之家。導演選擇王是因為她的年齡。1950期間,王、陶金、劉瓊、韓非等人作為港影團成員,赴廣州慰問演出解放軍。10月,王回到了闊別已久的上海,投入了新中國的懷抱。
此時,王和劉和清正忙著準備他們的婚禮。劉鶴慶出生於電影世家。20世紀40年代,他的父親劉忠良和叔叔劉忠浩共同經營上海國泰電影公司。劉忠良創辦大通電影公司後,劉和清在完成學業後幫助父親管理公司業務。1951元旦,王和劉鶴慶相戀七年喜結連理。65438年6月5日+2008年10月6日出版的《電影》雜誌,專門用兩頁圖文完整報道了王與劉鶴青在上海怡園酒店舉行婚禮的詳細過程。婚禮隆重熱烈,上海電影界著名導演、演員、企業主、朋友親自到場祝賀。
緊接著,王又回到了影業,在獨立門戶創辦的“大通”電影公司主演了新片《蔡風齊飛》。該片由朱端君等人編劇,潘子農執導,王、李偉飾演。影片完成後不久,上海留守的多家民營電影制片廠合並成立上海聯合電影制片廠。
隨後,上海聯合電影制片廠經歷了“公私合營”,全部歸屬於國有的上海電影制片廠。2月,王成為新成立的上海電影制片廠的壹名女演員。歷史翻開了新的壹頁。1957年,上海電影制片廠重組,拆分為天馬、海燕、江南三個電影制片廠。江南廠開的第壹部電影是艾編劇,陶金導演的《奶媽日記》。在這部影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王飾演的年輕、美麗、積極向上的新中國第壹代女護士這壹全新的銀幕形象。
《護士的日記》主要講述了年輕的女護士簡·蘇華為了國家建設的需要,毅然離開上海,前往祖國邊疆參加工業建設的故事。自從王拍戲以來,她還從來沒有演過這樣壹個新中國女性的角色。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王仔細地思考著簡這個角色,無論何時何地。後來,她來到上海護理學院,采訪了很多即將畢業的護士。當攝制組前往包鋼廠區拍攝外景時,王有意識地深入到壹群年輕女工中去。她從那些從四面八方趕來參加包鋼建設的年輕人身上汲取了塑造先進青年的營養。
影片的特點之壹就是適當加入了抒情的愛情點綴,這在當時所有強化政治元素、淡化藝術特色的非常時期都是最有價值的壹點。
影片的另壹個特色是搖籃曲《小燕子》,片中女護士簡·蘇華慈愛地哄著高昌平的女兒睡覺:“小燕子,穿著花衣服,每年春天都來這裏……”簡單的歌詞和流暢的音樂,雖然只是壹首小小的兒歌,但著名作曲家王雲傑寫的樂譜卻極其適合用在這裏。這壹集的導演是陶金,他為了從現實生活出發,符合護士的身份,主動提出讓王親自演唱。王曾經在幾部電影中演唱電影插曲和主題曲,但這次在現場拍攝時,王是她內心最好的情感融合。影片上映後,所有看過的觀眾都忍不住從嘴裏哼了幾句,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燕子,穿著華麗的衣服,每年春天都來這裏。我問燕子,妳為什麽來?燕子說這裏的春天最美……”這壹集不僅受到了孩子們的喜愛,也成為了幾十年來在成年人中經久不衰的經典歌曲。在1978中,王第壹次出現在失去的記憶中。隨後,王與韓非、等老演員壹起出演了喜劇《兒子、孫子、種子》。1980年在E電影廠與項堃主演《玉蝴蝶》。此後,王再也沒有拍過電影,而《玉蝴蝶》成了王的告別電影。
王淡出影壇後,她在家裏並沒有放松,更談不上停滯不前。作為壹名民主黨員,她深入基層,參與國家大事的討論。改革開放30年來,王從壹個著名的電影明星成長為頻繁出現在兩會上的社會活動家和促進友好交流的文化使者。
1985 65438+10月20日,對於王和丈夫劉和清來說,是壹個特別值得紀念的日子。這壹天,他們兩人被邀請到華盛頓參加裏根總統的就職典禮。
作為電影界的人,恐怕沒有第二個人能像王夫婦這樣受到如此禮遇。
從65438到0989,她的丈夫劉和清從上海電影制片廠退休。他只身前往香港,涉足香港的餐飲業。他在“美食天堂”的香港獨樹壹幟,倡導素食,創辦了“Kutokuhayashi上海素食館”。幾年後,他奇跡般地成功了。從壹家小店發展到兩家在銅鑼灣和九龍尖沙咀繁華地段頗具規模的素食餐廳。
香港報紙是這樣評價《Kutokuhayashi》的:別人只做開餐館的生意,劉鶴卿先生出身電影世家,背後有妻子王撐腰。“Kutokuhayashi”相當有文化,連列出的食譜都充滿了傳統文化。
按照中國的傳統,結婚50年是“金婚”,60年是“鉆石婚”。王和劉鶴青攜手走過了58年,跨過了“金婚”,走向了“鉆石婚禮”。
58年來,王走的是紅地毯,踩的是水車,踩的是水田;無論是頭頂閃亮的紅星,還是在工廠上班的普通女工,劉和清和王始終如壹地堅守,相守,對愛情忠貞不渝。改革開放後,王申請去香港,在那裏開了壹家素食館“Kutokuhayashi”。用的食材都是中國民航飛機每天從中國大陸空運過來的,新鮮可口,色澤艷麗,生意興隆,後來還開了分店。據朋友說,去餐廳品嘗美食的顧客起初大多是她的前觀眾,這些年逐漸擴展到國內外崇拜她的名人和追星族。經過幾十年的風風雨雨,王定居香港,開了壹家餐館,在她人生旅途的大方向上,這是她最好的選擇。由於經營成功,生意興隆,繼銅鑼灣之後,Kutokuhayashi素食餐廳在九龍尖沙咀又新開了壹家分店。雖然我選擇了退出熒屏定居香港。然而,她仍然懷念她在電影界的老朋友,並經常與香港電影明星如李麗華,陳,夏夢和鞏交往。1985年,她和丈夫應美國總統裏根的邀請參加了就職典禮,並特意拜訪了中國影後胡蝶,壹起合影留念,留下了珍貴的回憶。
至於演技,王在上海已經是壹個公認的電影明星。從1941到1980,王在銀幕上塑造了54個藝術形象,成為內地電影圈無人能比的高產明星。她16歲進入銀海,60歲下海經商,這也是電影界的第壹次。如今,夫妻倆在Kutokuhayashi潛心研究和創造了上百種素食配菜,從而在香港餐飲界小有名氣,可以說是王的又壹次成功和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