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彭水、潛江等地,無論是山區、農村還是城市,都是家家戶戶必備的壹餐。
這道菜以辣椒為基本原料,拌飯直接或作為做菜的配料,非常符合重慶人的飲食特點。包括大家最愛吃的川味豬肉,如果用殘渣海椒炒,味道會不壹樣。
但因為飲食習慣的差異,以及泡椒制作相對復雜,壹直沒有得到更廣泛的傳播。
在遠離家鄉的重慶旅遊後,難得吃到海椒渣,心裏念念不忘。
最近,優品聽說在宰熙街新開了壹家土豆餐廳,裏面有泡椒,就迫不及待地打聽起來。
首先結論是這家店充滿了農民特色,而且因為有渣海椒的加持,整個店都很優秀。
單從外觀來看,這是壹家普通的小店,名字很直接——脆皮土豆飯。
雖然外觀沒什麽特別的,但是壹旦走進店裏,妳會發現這家店花了不少心思。
回歸自然的鄉村氣息通過店內的裝飾透露出來:墻上有關於苗族文化的介紹,有武陵山區獨特風景的照片,最特別的是壹對帽子和掛著的麻纖維。
小時候經常看到爺爺幹完農活回家也是這身打扮,很親切。
當然,別忘了妳來這裏的主要目的,壹定要吃泡椒。
他們家提供很多不同種類的土豆飯,但是遊覽的目標很明確,就是要有泡椒。經過推薦,他們家的招牌——特少女土豆飯,是配渣海椒的,我自然就選了。
等了幾分鐘,優品的土豆飯端上來了。
別說,店家在細節處理上也很用心。紮海辣椒土豆飯裝在農民竹籃式的碗裏,用壹頂小帽子作為碗蓋。
從外面看不到裏面的具體情況,只能聞到淡淡的辣味,但已經讓人有了強烈的享受欲望。此外,店內還贈送了蘿蔔幹、黃瓜、腌蘿蔔三款小菜。
我迫不及待地揭開蓋著土豆飯的小帽子,裏面的精彩立刻顯現出來。可以清晰的看到,殘渣海椒、土豆、大米混在壹起,閃著金光。可惜的是,殘留的海椒並不太多。
我很快嘗了壹口,和我之前吃過的土豆飯真的很不壹樣,因為它帶來了殘渣海椒淡淡的辣味,既滿足了重慶人對辣的需求,又恰到好處,不會太過分。
對於旅遊商品來說,是濃郁的家鄉風味。所以,最後,妳壹定是吃幹凈了。
自從離開家鄉,我已經很少能吃到家鄉特有的農家菜了。幸運的是,我遇到了這樣壹家店,讓我再次吃到了家鄉最常見的渣海椒,以獨特的方式發揮了它的優勢。
當妳我遠在他鄉,如果還能吃到家鄉的味道,那種感覺就像“異鄉遇故知”,無法形容。
真心希望殘海椒和更多的農家特產能流傳到更遠的地方,讓每壹個遊子都能嘗到家鄉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