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根腐病(俗稱爛芽爛根)癥狀自下而上表現為植株矮小,葉片黃化,葉柄下垂,葉片枯萎,7 ~ 10天病株死亡。地下根和主根呈鼠尾狀,果實少,植株矮小。
花生莖腐病(又稱“落苗病”)的癥狀是子葉在苗期被浸漬使其褐色腐爛,然後莖基部或近地面的地下根被浸漬產生黃褐色水渣樣病斑,病斑逐漸擴大,向莖的周圍蔓延成環狀病斑。隨著疾病的蔓延,整株植物枯萎死亡。在其他生長階段,發病部位多在靠近地面的莖基部,癥狀與苗期相似。花生播種後,病菌主要從傷口侵入,7月上旬為發病高峰期。苗期雨水多,土壤溫度高,特別是大雨過後,溫度迅速升高,莖腐病更嚴重,溫度過低或過高都不利於該病的發生。
在培養花生芽的過程中,經常出現爛芽、爛根等腐爛現象,主要原因有:
1.豆子本身攜帶病菌;
2.豆芽盛放容器和用具消毒不嚴格;
3.生豆芽溫度過高;
4.沒有及時澆水,水質不幹凈,空氣汙染。
花生芽殺菌劑的選擇標準
1.它需要廣譜、高效的殺菌效果,壹個消毒產品能殺滅細菌、真菌、黴菌等病原微生物;
2.不產生細菌耐藥性,滿足長期重復使用的要求;
3.要求是食品級消毒劑,達到可食用無害化水平;
4.需要在種植業中成熟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