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菜譜 - 孩子心理壓抑的表現有哪些?

孩子心理壓抑的表現有哪些?

扔東西打人。

5歲的小威是個“令人頭疼”的孩子:在幼兒園總是搶孩子的玩具;玩遊戲只能贏不能輸,不然就作弊;哭著說妳想要什麽,永遠說不好...瑟琳娜的母親感到無助,只好帶他去醫院。

科學咨詢。醫生發現,小威的父母因為工作繁忙,很少帶他出去玩,所以小威缺乏與人交流和相處的機會。父母的忽視也傷害了他的心靈,導致了他“不合群”的表現。

壹般來說,孩子的攻擊性在2-3歲開始體現,比如隨便往地上扔東西,或者莫名其妙地推其他孩子。這是因為幼兒不會約束自己。對於孩子的這些行為,有的家長覺得好玩,聽之任之,但這會固化孩子的攻擊性行為。根據研究,攻擊性有壹定程度的遺傳傾向,但後天培養也很重要。如果父母或家人過於粗暴,對孩子不夠關心,更容易固化孩子與生俱來的攻擊傾向。

對策:家長不要急著教孩子。首先,他們應該了解導致攻擊行為的事件和孩子的內心想法,然後思考如何教育孩子。不要亂打孩子。以暴制暴只會加強攻擊。對於只是偶爾發作的孩子,只需要給予適當的教育和引導即可。等孩子大了,心理成長了,攻擊性自然就消失了。對於經常表現出攻擊性行為的孩子,家長可以安排壹些簡單耐心的遊戲,保證他有足夠的時間完成。

總是不願意睡覺

上五年級的小楊晚上不想睡覺。他整天無精打采,經常無緣無故地發脾氣。醫生發現他沒有身體原因。在接受心理醫生詢問後,小楊目睹了自己不寫作業的同學在學校被老師處罰,這讓他壹直擔心自己不寫完作業也會受到同樣的處罰,因此睡不著覺。

看到學生被老師處罰,也許被處罰的人沒當回事,但能看到的孩子都嚇壞了。這其實和孩子的氣質類型不同有關。有些孩子天生憂郁、敏感、情緒易受影響,容易受到創傷性事件的影響。有些孩子分不清想象中的世界和現實世界,會被想象中的怪物嚇到。他們會認為怪物就在身邊,是因為白天看到的動畫片和故事裏有壹個嚇人的怪物。其他孩子對公平和溫暖的要求很高。壹旦老師和家長忽視他們或者不公平對待他們,他們的內心就會受到傷害。所以家長壹定要讀懂孩子的心,註意孩子對這些問題的看法。有時候,很多困難在父母眼裏不值壹提,但卻會傷害到孩子。

對策:睡前和孩子聊天,給孩子關心感和安全感,給孩子說出心裏話的機會。如果是因為看到了恐怖的東西,可以通過壹些小故事引導他們克服恐懼,同時也要讓孩子看積極快樂的動畫片和書籍。如果學校出了問題,家長要和老師溝通,和老師達成共識,好好對待孩子,多給孩子鼓勵。

經常說謊。

說謊是兒童心理發展的正常現象。在成長過程中,孩子發現自己的壹些行為能夠引起父母的註意,有時會撒謊來引起父母的註意。成年人經常用善意的謊言來處理人際關系,但很多父母不註意避開孩子,會被孩子模仿。因為有些願望無法實現,所以像吹牛、吹噓這樣的謊言在孩子的成長經歷中也很常見。

如果家庭環境過於惡劣,孩子的說謊行為就會固化。很多父母經常責怪孩子,卻從來不去想孩子有沒有錯。這種粗暴暴力的教育讓孩子下意識的逃避懲罰,撒謊是最方便的方法。謊言被發現,父母會更生氣,打罵更狠;如果撒謊成功,會加強孩子的運氣,更習慣撒謊。久而久之,甚至會發展到品行障礙的地步。

對策:家長要因勢利導,鼓勵孩子說真話,這對孩子的心理發展非常重要。父母也需要給孩子足夠的支持,告訴孩子:“不要害怕,跟爸爸媽媽說實話,告訴他們妳的遭遇。”

我們會和妳壹起面對壹切。“在父母的支持下,孩子不會選擇撒謊來逃避。另外,家長壹定不要輕易把謊言和孩子的品質聯系在壹起,這樣孩子學不好。這些想法會影響他們對自己的評價,把自己定位為壞孩子。需要提醒的是,如果說謊已經成為孩子的壹種習慣,妳應該帶他去看心理醫生。

呼籲關註

孩子的哭鬧有壹部分是有心理需求的,表現壹般是偷偷抹眼淚,哭的少,哭鬧中穿插壹些吸引大人註意的行為,比如制造噪音或者小動作。由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家長壹般不鼓勵孩子哭,導致孩子的情緒無法釋放和表達。很多家長在孩子哭的時候會采取三種錯誤的方式。

1.責備和判斷:“妳走路多不小心啊”“為這樣的小事哭是懦弱的表現”之類的話,讓孩子無法從父母那裏得到情感上的認同和安慰,讓孩子不敢再從父母那裏尋找依賴和支持,會損害親子關系;同時,孩子會將“懦弱”等負面詞匯接受到潛意識中,降低自我價值感,容易導致自信心不足。

2.錯誤轉移:很多父母在孩子遇到挫折時會給孩子食物轉移註意力,導致孩子成年後把食物或購物與緩解痛苦情緒聯系起來,形成錯誤的壓力應對方式。轉移註意力也是對孩子情緒的壹種變相壓抑,剝奪了孩子表達情緒的機會。

3.推卸責任:“都是因為桌子不好,害了寶寶。”很多家長都這麽說過,卻不知道這樣會讓孩子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導致孩子長大後遇到挫折時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總是把責任推卸給別人。這也會讓孩子不願意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不懂得從挫折中總結經驗教訓。

對策:當孩子哭鬧時,家長首先要接受哭鬧的情緒,明白孩子有這種情緒需要,需要經歷哭鬧的過程。父母對這種情感也要有壹種認可和支持的態度。比如,他們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知道妳摔了壹跤,很疼,媽媽也很心疼。別怕,媽媽和妳在壹起。”這是父母增進親子關系的機會,讓孩子感受到“在我難過的時候,還有人在支持我”。

在學校喊肚子疼。

有的孩子壹提到上學就哭鬧肚子疼,頭暈,甚至嘔吐暈厥,到了醫院卻查不出原因。這是孩子的生理失調。人在焦慮的時候,往往會表現出壹些身體上的癥狀,比如胃痛、發燒、腹瀉、出汗等等。比如有的孩子害怕上學,每個周日晚上就開始肚子疼。這不是假的,是身體障礙的表現。還有的孩子心理壓力大,不僅會壓抑孩子的發展能力,扼殺創造力,還會降低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造成心理失衡和生理障礙。

對策:首頁

龍需要先帶孩子去醫院排除器質性疾病。如果找不到問題,說明孩子很可能有心理問題。父母需要詳細詢問,讓孩子覺得父母是可以信任的,從而找出孩子焦慮的原因,並想辦法解決。如果家長發現孩子過分自責,要及時調整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停止各種極端、不合理的“高標準、嚴要求”。父母要學會通過評價孩子的努力來肯定孩子,充分肯定孩子的艱辛和進步。對於發展過程中的孩子來說,過程比結果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