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晚上尿床的時候濕了襯衫,早上起來洗衣服用電風扇吹。機械的重復壹個動作,大腦可以天馬行空,如此意識到行為準則——壹切應該都不值得。
以前總是被各種人際關系帶來的復雜情緒所控制。有時候會因為壹些難以抉擇的事情而煩惱,或者做出壹些違背自己意願的選擇,然後就覺得特別痛苦。我覺得這樣做是不尊重自己的內心,感覺很累,也失去了自我。
在給兒子晾衣服的時候,我覺得很平靜,很穩定。突然想到,大年初壹晚上,睡不著覺的小兒子,晚上12從奶奶床上爬起來,上樓找媽媽。當兒子出現在房間門口時,我果斷掀開溫暖的被窩,把他抱在懷裏。接下來他想聽故事,吃美食,又想讓我換包子。幫他做完壹切還是睡不著,就斷斷續續的和他聊天,直到將近3點才覺得困。雖然過程中我又困又累,但我從來不急躁,也不委屈。昨天初二去我媽家吃飯,除了二姐,鮑曉和我弟弟沒來。其他人都來了。我姐家四口人,我大哥家兩口人,我們家四口人,我妹家四口人,我大哥家三口人,壹共17人,所以有17張嘴,需要我媽伺候全家人。我打電話給我媽,她說菜都采購了,大姐夫來做飯,突然很感謝大姐夫。壹連吃了兩頓飯,因為中午值班,所以沒有幫媽媽收拾鍋碗瓢盆。到了晚上,大家都各自散去,留下壹桌子的淩亂。我留下來幫我媽收拾,然後就走了。因為這些事情,我感到特別平靜。早上吹衣服的時候,我突然明白了,我只需要對父母和年幼的孩子負責,愛他們,為他們做我能做的壹切,壹點都不覺得辛苦。因為值得。
前天婆婆說,遠在蘭州的姐夫大年三十在婆婆家吃團圓飯。晚飯後,她心情不好。她問他的時候,只說吵架了。她很擔心姐夫,說姐夫生活太苦了。最後,她自己總結:過了大半輩子,才明白做人太難了。有很多妳做的和不做的事情。我不知道那壹刻她總結了什麽人生經驗。但是從我今天早上吹衣服的時候註意到的情況來看,我覺得人之所以很難做人,可能是內心的行為準則不夠明確,不夠堅定。只要妳覺得值得那麽做,就不要猶豫,不要回頭,不要後悔。
?在我們的生活網絡中交織著各種關系的人和事,為了和他們相處,除了大家都遵守的是非原則,我們只需要找出自己的“利益”就可以了。如果妳的父母生了妳,妳應該滿足他們所有的合理要求,體諒他們,愛他們。幼兒是我們生的,養的,解決他們的溫飽和精神需求也是我們應該做的。生活中其他人只講利益。如果對我有利,我自然要認真負責。他對我好,我自然會以禮相待。如果他對我不好,我也沒必要去打擾。工作上,妳負責內容,妳要拿工資,為什麽不抱怨?不就是庸人自擾嗎?比如在婆媳之間,妳選擇和孩子住在壹起,妳可以四處走動。妳幹點活是天經地義的,不然壹個人住就能躺著吃吃喝喝。婆婆作為兒子兒媳,幫妳做飯,洗衣服,帶孩子。妳要給別人更多的自由去幹涉妳的生活空間。妳在抱怨什麽?如果覺得被打擾,被幹擾,那就分開住,壹切只值得考慮。當然,分開住是值得的,也是可以經常陪伴妳的,因為這樣可以得到伴侶更多的愛。生活中能愉快交談的人可以成為朋友,因為他們能溫暖妳,讓妳不再孤獨。互相陪伴,互相溫暖,大家都受益。
不要說人生應該什麽不應該什麽,只說值不值得。如果妳忠實地對待妳內心的需求,妳就會少壹些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