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黃蓉果然炒了壹碗白菜、蒸了壹碟豆腐給洪七公吃。白菜只揀菜心,用雞油加鴨掌末生炒,也還罷了,那豆腐卻是非同小可,先把壹只火腿剖開,挖了廿四個圓孔,將豆腐削成廿四個小球分別放入孔內,紮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火腿的鮮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火腿卻棄去不食。洪七公壹嘗,自然大為傾倒。這味蒸豆腐也有個唐詩的名目,叫作“二十四橋明月夜”,要不是黃蓉有家傳“蘭花拂穴手”的功夫,十指靈巧輕柔,運勁若有若無,那嫩豆腐觸手即爛,如何能將之削成廿四個小圓球?這功夫的精細艱難,實不亞於米粒刻字、雕核為舟,但如切為方塊,易是易了,世上又怎有方塊形的明月?晚飯後三人分別回房就寢。
著名美食大家蔡瀾曾經按照金庸先生所寫還原過這道菜,壹根金華火腿上挖有24個洞,嵌入24顆豆腐球,蒸熟以後上桌。
首先從色上面講,觀感壹般,如果妳恰好是壹名密集恐懼癥患者,那估計面對滿眼的豆腐球看都不能看,更倘論去吃了。千萬不要手欠的去搜索圖片,妳會受不了的。
香味兒嘛,豆腐本身蒸就沒有什麽香味兒,能聞到的恐怕就只有火腿的香氣了。
最重要的還是吃到嘴裏的味道,我壹直覺得這道菜味道估計不怎麽樣,通過視頻裏品嘗者入口的第壹反應來看,她只是驚訝於能吃到書中所寫的食物,而不是贊嘆食物的味道,看來如我所料,這道菜味道實屬壹般。
對於這道菜,只能說金庸先生想象力豐富,具有文人老饕的浪漫精神,勝在意境悠遠,令人遐想。明月夜,長橋上,吹簫人,此情此景,比任何美食都要回味無窮。